廣西那坡發現舊石器遺址群

中國文化觀察網訊 日前,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披露,在2018年廣西那坡縣百都河流域的田野考古中,發現大量舊石器標本,形成一個遺址群。從遺址環境及堆積情況、石器打製技術、石器特徵等各方面綜合分析,初步推斷此類遺址年代早期為舊石器時代晚期,而部分遺址出現礪石和斧錛坯件,說明還存在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廣西那坡發現舊石器遺址群

那坡考古——多邊砍砸器


那坡縣歷史悠久,既往考古發現,距今約45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該縣感馱巖古居民已經生活在那坡,並孕育高度發達史前文化;距今約3000年,出土鑄造青銅器“青銅範”和代表王權權利象徵性質的“牙璋”,表明那坡早在商代已經邁入初期文明。有學者甚至提出,那坡感馱巖遺址在商代已邁入“方國”時代,並逐步融入中原文化系統。這是目前滇桂黔三地唯一發現出土牙璋遺址,對於探索廣西和西南雲貴區域及嶺南文明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廣西那坡發現舊石器遺址群

那坡考古——尖狀砍砸器


2018年3月22日至5月17日,在那坡縣申報的“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田野考古項目中,由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主持,百色右江民族博物館、那坡縣文化主管部門相關考古人員參與,對百都河流域進行了大面積的田野考古。


廣西那坡發現舊石器遺址群

那坡考古——那勇遺址B地點發現的砍砸器


百都河地處雲貴高原六韶山南部邊緣,地勢西北高,向東南傾斜。由三疊系沉積岩構成,北部為基性巖,南部為高原丘陵,是中越邊境。整個邊境地帶雜有石山,大部分為高山深谷,沿河有狹長平地,石山弄間有小平地。


廣西那坡發現舊石器遺址群

那坡考古——石錘


考古發現,在百都河沿岸的第一、第二臺地發現有大量舊石器標本,同時部分遺址發現有礪石和斧錛坯件。包括那勇A地點、那勇B地點、各塘A地點、各塘B地點、各塘C地點、那孟、百省、桂林新村、坡馬等14處遺址和地點。遺址所處多為農民的耕種地,破壞嚴重,地層堆積較薄,約在50~100釐米左右,多數為後期坡積而成。調查採集到大量的石製品,總數200多件,類型有砍砸器、手鎬、刮削器、石片、石核、石錘、礪石和斧錛坯件等,以砍砸器為主。石器打製較簡單,以錘擊法為主,出現較多的銳稜打擊法,多以礫石為原料在一端或一側單面打製而成,器類主要有砍砸器、手鎬、刮削器等。巖性以砂岩為主,有少量的石英岩、火成岩和硅質岩。


廣西那坡發現舊石器遺址群

那坡考古——凸刃刮削器


那坡縣境內首次發現舊石器遺址群,是那坡縣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化遺存,證明距今1~2萬年左右,那坡縣已經有人類生活,打破了那坡縣以往人類居住歷史時間認識,對研究那坡乃至周邊的史前文化提供重要資料,有著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韋青山、賓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