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和配方奶哪個對寶寶營養更有利?一個看似無需回答的問題背後

母乳和配方奶哪個對寶寶營養更有利?一個看似無需回答的問題背後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身旁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今日份心靈雞湯。


說完了如何跟鮮牛奶“確認眼神”,意外收到這樣一個問題:母乳和配方奶,哪個對寶寶的營養更有利?

無獨有偶,前一陣分別被幾個媽媽、以及媽媽的媽媽們問到類似的問題。所以,今天的推文想就這一點,從問題本身到答案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希望對一部分有類似疑慮的家庭一點點啟示。

▍為何會有這樣的發問出現?

眾所周知,母乳餵養理應是寶寶出生後首選的餵養方式,且最好是不二的餵養方式。無論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營養學會、美國兒科學會及各國母嬰相關權威組織,都“強推”純母乳餵養至寶寶滿6月齡,且如果條件許可,繼續母乳餵養至寶寶滿2週歲,併合理添加輔食。

所以,一個本該不用回答的問題,為何會出現呢?

遂謙分析,可能出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 一部分女性為了避免乳房下垂而不想母乳餵養;
  • 來自上一代或再上一代的某些觀點認為:6個月以後的母乳就“沒有營養”了;
  • 部分家庭對母乳與配方奶粉的營養區別有一定程度的誤解;
  • 部分職場女性在工作與餵養的矛盾面前,計劃放棄母乳餵養;
  • 部分哺乳媽媽因客觀條件限制無法成功母乳餵養或做不到純母乳餵養,希望得到知識和心理的雙重支持;
  • 其它我沒有想到的原因……


就前三個原因,我先跟即將面臨餵養方式選擇&備孕期的家庭再次解釋和強調一遍母乳餵養的重要性⬇️。

▍母乳餵養為何”金不換“?

母乳餵養,是對母嬰雙方健康最有力的保護傘。母乳餵養,是為寶寶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程序化窗口期營養搭建最理想、也是最有保障的”金銀不換“級食物。

諸多證據表明,母乳餵養可以減少兒童成年之後的超重/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對降低慢性病患病率、促進兒童智力發育以及減少醫藥開支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嗯,是的,母乳餵養有利於寶寶”更聰明“)。同時,母乳餵養還有益於母親健康,能減少母親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危險。

對於寶寶而言,母乳真的是一種”神奇“的食物:

1、媽媽泌乳的質與量的循序漸進的變化,是適應新生兒消化吸收及身體需要而產生的,是一個令人吃驚的動態變化過程。每一天、每一週、每個月都不同,完全無法複製。

2、初乳(產後4-5天以內的乳汁)是初生寶寶最珍貴的食物。它的熱量、蛋白質(特別是乳清蛋白)含量遠高於成熟乳,脂肪和乳糖的含量均低於成熟乳,更符合初生寶寶的消化吸收特點。同時,維生素A、C、D、B2、尼克酸、β—胡蘿蔔素等維生素,以及鈉、氯、鎂、銅、鐵、鋅等無機鹽的含量均高於成熟乳。且含有更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為主)、免疫細胞CD4+T、乳鐵蛋白、生長因子(特別是上皮生長因子)、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溶菌酶等。它們可促進寶寶消化道、肝臟及其他組織的上皮細胞迅速生長髮育,維持腸道內菌群正常化,促進雙歧桿菌增殖,從而實現預防新生兒貧血、減少變態反應的發生風險、預防感染並增強免疫。同時,初乳還能可有效減輕新生兒黃疸症狀,幫助軟、硬骨組織持續形成、促進細胞增殖、預防皮膚過敏;促進新生兒大腦發育,促進細胞成長和分化;促進皮膚表皮細胞再生及傷口癒合……

3、母乳中的α-乳清蛋白含量高,可以極大程度上預防“牛奶蛋白過敏”的發生,所以,醫學界強調: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口奶最好可以是母乳。

4、母乳中含有大量益生菌,且媽媽乳頭表面及乳腺管內的活菌通過哺乳,會被寶寶攝入並定植在腸道黏膜上,整個過程不僅調整了寶寶的腸道功能,還通過刺激腸壁黏膜上的免疫細胞,調節寶寶的全身免疫——這決不是簡單補充益生菌製劑能夠完全模擬到位的。不僅如此,母乳中的低聚糖(俗稱“益生元”)在進入腸道後,還能作為菌的“食物”,促進這些益生菌的繁殖,為腸道免疫再加一道保險!

就最後一點,我在前些天的推文母乳餵養,一場聲勢浩大的細菌戰中很詳細地說過母乳餵養”帶菌“的優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一下……所以,無論怎樣,媽媽的乳汁從營養和母嬰交流雙方面,都一定是優於配方奶粉的,這是毋庸置疑的。當然,也並不存在“6個月以後的母乳就沒有營養了”這樣的邏輯。


母乳和配方奶哪個對寶寶營養更有利?一個看似無需回答的問題背後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考慮配方奶粉?

這樣的思考,有點等同於“既生瑜,何生亮”。

其實,在我過去的一篇推文中(以前的孩子不喝奶粉也很健康,現在的孩子們為何要喝奶粉?),曾經非常認真和深刻地剖析過奶粉的時代特色,以及現代人對其需求度有增無減的原因。

不過呢,今天,我是想換個角度,結合前面分析的六條中的第4和第5條,談談為何會有家庭期盼有人可以告訴他們“奶粉也不錯”,或者有人可以支持他們給寶寶進行人工餵養。

首先,面對健康問題,或者說醫療問題,我們並不支持“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畢竟,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其客觀條件和環境約束的。

再者,人體,從來就不可能如機器一般“程序化”處理,個體差異和思想情感的存在,要求我們在處理與人體相關的所有問題時,一定要根據這個個體的實際情況來調整,且,一定要記住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其實,即便是機器,也存在出廠就有質量問題、和使用過程中發生故障的,不是嗎?不然為何有“售後”部門的存在呢?

所以,縱然母乳餵養有千般萬般不可替代的優勢,我們還是會遇到一些無奈和遺憾的狀況:

  • 一些媽媽因乳腺炎而暫時不能哺乳;
  • 個別媽媽因先天乳腺問題完全沒有能力泌乳;
  • 部分媽媽迴歸職場後,工作環境或工作性質讓她們完全沒有條件擠出母乳併合理存儲(不過,對於這部分媽媽,我們會建議儘可能尋求幫助,包括職業規劃的幫助);
  • 某些疾病因素導致媽媽不能哺乳;
  • 很多媽媽雖然竭盡全力了,就是沒有能力成為一名高產的“奶牛”,導致供不應求;
  • 其它原因導致無法純母乳餵養……


當上述原因阻礙了母乳餵養的成功實施,作為這位母親的家庭成員、朋友、同事、醫護人員,我們應該怎麼辦?

強迫產不出奶的“奶牛”必須產奶?還是,理智面對無奈,改為配方奶餵養或補充?


母乳和配方奶哪個對寶寶營養更有利?一個看似無需回答的問題背後


寶寶很重要,媽媽也很重要,家庭中的每一個生命都很重要,都需要被平等尊重其作為一個人類的基本權利。

我們接診的媽媽中,出現過這樣的情況:為了催乳用盡一切辦法(包括了科學飲食),然而,奶水就是事與願違地越來越少,家裡人總是埋怨這隻“奶牛”不合格、不盡責,動不動就拿“別人家的xxx”跟她比較,最終導致媽媽的產後抑鬱加重,寶寶的餵養也成為難題。

還有另一種情況:為了實現母乳餵養到2週歲,媽媽不計代價地”強化“飲食,把自己催成了一個胖子。或者迫於家庭和輿論的壓力,完全放棄了曾經深愛的職業、在並不情願的情況下做了全職主婦,並因此而出現了很多的委屈和壓抑、甚至夫妻矛盾、大家庭矛盾……

我不相信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可以養育出來一個無憂無慮的下一代。

首先,我們不能低估母子之間的情感紐帶——媽媽和寶寶的情緒,是可以互相影響的。再者,良好的情緒是母乳分泌的必須條件之一,壓抑焦慮的媽媽,勢必會面臨泌乳量的下降,如果本來就不多,那壞情緒一定會讓產量雪上加霜。

因此,無論是從對生命的尊重角度,還是從母子健康的角度,都絕對不可以因為母乳餵養不夠成功的”遺憾“而給產後媽媽的身心健康帶去過度的焦慮和壓力。畢竟,每個人受遺傳和環境等多方面個體因素的影響,泌乳量和可持續泌乳時長是有差異的,不是每個媽媽都能堅持母乳餵養到寶寶2週歲,也不是每個媽媽都能如願以償地實現純母乳餵養。


母乳和配方奶哪個對寶寶營養更有利?一個看似無需回答的問題背後


一部分家庭,被一些過於偏執的舊觀念”捆綁“,會對泌乳不足的媽媽泌乳進行道德綁架,一部分媽媽自己也會因為生理遺憾而給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壓力和“負罪感”——這樣不僅對女性心理健康傷害巨大,還會因此進一步干擾泌乳,並影響寶寶的身心健康(嬰兒也有心理發育,不要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懂)。

所以,除了採取一些必要的催乳方法,比如在有資質的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合理飲食、合理按摩、科學哺乳等,還要放鬆心情,製造一個和諧愉悅的哺乳環境。如果母乳餵養實在沒有辦法繼續,或者不能完全滿足寶寶奶量,也不要自責和焦慮,目前市面上正規品牌的嬰兒配方奶粉的營養配比和質量,都是參考母乳營養,受國家法規監管而生產的,是可以在母乳失敗的無奈前提下,作為安全有效的母乳替代品來餵養寶寶,保證生長髮育的。

還是那句話:母親身心健康,對於下一代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對於哺乳期的媽媽們,我們應該多一些關愛,少一些苛責,孩子是從她們的身體裡孕育出來的,她們對孩子的在意程度,絕對是超過任何一個其他家庭成員的,身心壓力也必然是比任何一個人都要大的。而關愛她們的健康,應該成為整個家庭的責任。

以上,希望可以修正一部分人對這個問題的過度執著的誤區,也祝願所有的媽媽都可以成功實現純母乳餵養。


遂謙碎碎念

我們看待任何一件事兒,都要多角度,而不能走極端,亦不能矯枉過正——人無完人,總有缺憾。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專業營養科普內容(成人及母嬰),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搜索微信公眾號“遂謙的營養小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