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的學習對於日語來說有多重要

不管多麼勤奮的學生說到底也是人。誰都在盡力實踐“最小努力原則(即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效益)”。日語班裡也的確會有學生來問:“老師,我這學期學分修太多了,時間很緊張。怎樣學習才能提高效率呢?”其實想想覺得這問題提得不錯。要想掌握好日語關鍵在於什麼呢?

動詞的學習對於日語來說有多重要

如果對方是一年級學生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關鍵在於掌握好助詞的正確用法以及100個基本動詞。”因為這兩個要素和日語一樣古老,且很穩定,是日語句子基本構造的關鍵所在。

動詞的學習對於日語來說有多重要

蒙特利爾大學在多年前特意把“這是書”這樣的句子放到後面去學,而在初級階段前期導入了“吃披薩”這類句子。人們把前面的句子稱作是“名詞句型”,後面的稱作是“動詞句型”。改變學習順序後,學生們反響很好。開學後前兩三週就馬上放棄日語學習的學生減少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只要能使用外來語,初學者也能造出像這樣有點洋氣卻也能說通的日語句子,而且幾乎是無限量的。正如我在之前兩篇文章裡提到的那樣,如今片假名詞的數量在日語常用詞彙中足足超過10%。以後這些詞恐怕只會增不會減。光這十分之一的數量也是相當可觀了。

動詞的學習對於日語來說有多重要

將這些基本動詞和句末五種形態“ます·ません·ました·ませんでした·ましょう”、及用於疑問句的“か”、起共鳴·確認作用的“ね”、表吃驚·強調的“ねえ!”等疊加在一起後數量是十分龐大的。從“我在餐館吃了披薩”到“一起聽席琳·迪翁的CD吧”,造起句來是得心應手,學生們也會非常驚訝,感嘆說“啊?原來日語這麼簡單”,從而信心倍增。雖然這種信心會在他們瞭解了“假名混漢字”這世界上最複雜的書寫系統後發生動搖。但光從口語角度來看,日語在世界上也絕對算不上是很難的語言。

動詞的學習對於日語來說有多重要

說實話,我很不理解為何眾多日語教材都齊刷刷地將“這是書”以及“我是日本人”作為第一課的開始。這些“名詞句型”帶著一個重大歷史問題,即“‘は’和‘が’的區別”,我覺得在初級前期就開始學不太合適。

動詞的學習對於日語來說有多重要

我們來比較下“我聽了席琳·迪翁的CD”及“這是桌子”這兩個句子。學生之所以很樂意去記前者,是因為它內容生動、可以直接用於實戰練習。而後者僅靠這句話則完全無法展開對話。它讓聽的人覺得索然無味,甚至想問“所以呢”。進一步來說,如果在前者的動詞形態(連用形)“聞き”後面用“たい(です)”代替“ます”,就可以直接導入形容詞句型了。當然也可以延伸到“我想吃披薩”、“你曾經想去卡爾加里嗎”等句子。對於加拿大年輕且熱愛自由的學生們來說,用於表達自己慾望及希望的語句(就像很多教科書那樣)要在一年快結束時才能學到,實在是太晚了。在這過程中恐怕很多學生都失去了對日語的興趣,然後轉戰其他語言了吧。

動詞的學習對於日語來說有多重要

像這樣,只要掌握了100個基本動詞就能創造出數量龐大的的日語句子,當然動詞數量也是多得數不清,如果再加上漢語詞或者片假名詞與“する(做、幹)”相結合的搭配,比如“努力する(努力)”、“コピーする(拷貝)”等,就更不計其數了。更何況是在如今這個網絡時代。動詞就是所謂的“開放系統”,新詞層出不窮,無法估量。

動詞的學習對於日語來說有多重要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立即領取免費聽課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