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山民識得山珍,漁民捕得海貨。建陽,有著近兩千年曆史,更是朱熹等文學大家的故鄉,這樣的一方水土,自然有它自己獨到的風味。

桔柚——這次旅行的主角,就長在建陽山中。雖然不是奇珍異果,但身邊不少福建本地人,都是第一次聽說……至於到底怎麼樣,我們眼見為實。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依山傍水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十一月末,建陽早晚的氣溫已經在“10”以下了,趁著霧氣,我們驅車出了城,一路來到了這片果園。這片桔柚到底是何人所種?先賣個關子……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一進園子就聽見樹下有人聲,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桔柚採摘~星星點點的橙黃,一個一個剪下,掉落手中,輕輕放進桶裡,存儲於陰涼通風處。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還有的直接裝箱,在篩果機器上蹦躂幾下,“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後,直接裝車運往各地。車主告訴我們,大家都是老朋友,彼此信得過。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如果說“靠山”靠的是天然地利,那能不能“吃山”憑的可就是人為了。

取山裡溪水灌溉,取鴨肥茶餅施肥,善用資源,然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家人懂得幾分付出、幾分收穫的真理,雞聲茅店,霜露不歇,“碩果累累”自然是水到渠成。


鄰里鄉親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來幫忙採摘的都是村裡的街坊四鄰,個個都是一把好手,剪、放、挑、選、裝、存,齊心協力,一氣呵成,效率高的很。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整個園子摘完要花三四天,大夥兒就在這裡吃,婦女同志們負責忙活後勤。我們也有幸吃了一次農家飯,那土雞的滋味,想起來就流口水~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每年的這個時候,樹上的桔柚會泛起橙黃,略帶青色,這時候就可以下果了。如果存放得當,能一直放到正月裡,到時候更甜。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尤其讓人羨慕的是,他們鄰里之間和睦的關係,它不靠利益利益,而是“鄉情”這樣的紐帶,在這兒,能看到什麼是真正的“遠親不如近鄰”。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老張一家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這片山上的桔柚,就是老張一家種的,滿園子裡,棵棵等距,株株壯實,現場下來的果子,已是滿臉的橙黃。老張告訴我們,他已經種了十幾年,桔柚樹平均都有12歲。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現摘好的桔柚,果肉入口就不見了,好像喝了一口它榨出來的汁。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在園子裡,大家隨手摘隨手剝,桔柚雖然長了一副桔子的臉,“心”卻是獨一無二的味道。說起吃多了會不會上火,村民都樂了,“這個是涼性的,上火不存在”。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老張精神極好,身體又棒,忙裡忙外,操持左右,不亦樂乎。採摘當天,人多事雜,老張面面俱到,安排井井有條。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老張說,早前這山上種的可不是桔柚,而是茶葉,可種茶得要霧多。茶不見好,老張果斷種起了桔柚,長時間光照,果實壯碩;早晚的溫差,又留足了糖分……老張說起自家果子的好,眼裡有光。


福建本地人都沒吃過的水果:比桔子水多,比柚子甜,吃貨福利!


雖然是在老張一家的園子裡,卻能看到整個鄉土生活中鄰里之間的默契。這種凝聚力,背後是幾代人建立的信賴。臨走前,我們還又採了一袋桔柚,不過你懂的,路上就被吃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