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錄》,為新時代寫下歡樂的註腳

新時代,歡樂植根於人們從充實豐盈的生活中收穫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基於對當下時代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承接,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華僑城集團啟動以“歡樂在一起”為主題的2018華僑城文化旅遊節,以宏大節慶給國人帶來優質旅遊產品和服務,充分展現新時代中國文旅產業開放、創新的多層次屬性,為歡樂賦能。​

《歡樂錄》,為新時代寫下歡樂的註腳

​歡樂決非虛無縹緲,而是個體所產生的平實、真摯的感受。來自於一個個鮮活個體的歡樂,構成了這個時代的歡樂;這些具體的歡樂故事不僅需要體驗,也需要被記錄、被分享。

基於對“歡樂”的深度思考,華僑城集團推出大型公益活動——《歡樂錄》。本活動收集並講述不同領域、不同年代的普通百姓在時代進程中的歡樂記憶和動人細節,發起歡樂倡議、徵集歡樂故事、動員普羅大眾,意圖通過聚集歡樂萬象,傳播歡樂精神,打造歡樂的時代縱深感、豐富度、多元化,賦能美好生活,為這個時代寫下歡樂的註腳。

歡樂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能力

《歡樂錄》,為新時代寫下歡樂的註腳

​《歡樂錄》從個體的歡樂拉開序幕。五位不同領域的佼佼者——魏小安、傅琰東、蘇運瑩、馬淼、盧文建,用他們鋪陳開的人生記憶,展現各自與眾不同而又共同擁有的“歡樂”基因;通過講述他們的歡樂感動,形成與公眾的互動溝通,喚醒、感染、激發大眾的歡樂感知,形成歡樂的能量場,在更大範圍召集歡樂,傳遞歡樂。​

《歡樂錄》,為新時代寫下歡樂的註腳

​13歲時和一套《旅行者》雜誌的相遇,奠定了魏小安一生作為旅遊研究者的基調,“當時的奢望就是走遍三山五嶽”。幾十年過去,兒時心裡埋下的種子已成長為參天大樹。作為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會長,魏小安多年來參與了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各項重大決策,與此同時,他也在以腳步丈量世界。對他來說,“好玩是一種歡樂享受,玩好是一種能力和責任”。

對於8次登上春晚舞臺的著名魔術師傅琰東來說,小時候的歡樂是媽媽漲了工資後全家圍爐吃涮肉的溫暖,是長大後成為一個造夢者的滿足。“對魔術師而言,歡樂不只是自己遇見開心的事,也不是簡單地逗觀眾一樂。最大的歡樂是可以藉助魔術,為社會、為很多人造一個有希望的夢。”傅琰東的歡樂觀,也表達了很多人的心路歷程:“小時候認為得到很歡樂,長大後發現歡樂原來是給予”。​

《歡樂錄》,為新時代寫下歡樂的註腳

《歡樂錄》,為新時代寫下歡樂的註腳

​ “吹啊吹啊我的驕傲放縱,吹啊吹不毀我純淨花園……”一首《野子》唱響大江南北,音樂唱作人蘇運瑩的作品中迸發出的蓬勃生命力與靈感,正如她故鄉的海潮一般恣肆。按這位調皮搞怪、活力十足的黎族少女來說,她是在“以歌聲詮釋生活”,畢竟“每個獨立的靈魂,都有與眾不同的歡樂。”​

《歡樂錄》,為新時代寫下歡樂的註腳

​在世界級舞臺秀《金面王朝》中“女王”扮演者馬淼看來,成為一名以舞蹈演繹傳奇的舞者,對她來說已是夢想成真——“小時候對舞臺就懷有憧憬,希望有一天能夠在聚光燈下跳舞”。而當下歡樂的源泉,就是謝幕時觀眾的掌聲與笑容,是“把能量帶給大家”。

90後的盧文建被稱為“心靈捕手”,他是央視《挑戰不可能》的決賽選手,是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的“讀心神探”—— “閱讀別人的內心並不容易,在成為心靈溝通師這條路上很苦,但也處處是美景,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座沉睡的花園。”現在,盧文建經常會做一些公益活動,幫助人們打開心門。“歡樂就是永遠保持一份鮮活的好奇心”。好奇讓人不斷去探索未知的領域,不斷學習和成長,長夜裡總有夢想閃閃發亮。

達成歡樂的共振

華僑城集團33週歲生日剛剛過去。33年來,華僑城懷揣夢想,從深圳走向全國,攜旗下歡樂谷、歡樂海岸、康佳電子、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東部華僑城、主題酒店群、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安仁古鎮等知名產品,在多個領域為國人打造歡樂載體。

歡樂不僅需要感受,也需要被記錄。為給美好生活注入歡樂基因,華僑城此次推出的“歡樂錄”將以歡樂召集、歡樂賦能、歡樂分享等階段次第展開,引起大眾的歡樂共鳴。

在歡樂召集階段,華僑城與“新世相”等具有公眾影響力的自媒體平臺開展系列故事徵集活動,收錄烙印著時代記憶的歡樂萬象。以“歡樂交換”為主題的線上交互活動引發了社會多方共鳴及公眾積極參與,歡樂召集同步在多個互聯網平臺上開啟,並結合《中國青年報》發起的“歡樂錄召集令”、推出以“歡樂”為主題的公益微視頻等,展現五位具有代表性公眾人物的“歡樂”基因;通過講述他們的歡樂、感動,利用公眾人物的號召力,形成與公眾的互動溝通,喚醒人們的歡樂感知,形成歡樂的“能量場”並吸引更多人參與。

同期,通過微視頻形式講述11位不同崗位上華僑城人的故事,以他們平凡而動人的奮鬥和成長曆程,展現改革開放進程中一代代旅遊人為了給國人帶來歡樂旅遊感受和優質產品所付出的努力。

本次關於“歡樂”理念的傳遞,還依託了人民日報數字屏媒、《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青年報》等權威媒體和微信、微博、抖音、知乎、視頻網站等互聯網平臺,通過充分發動不同領域意見領袖的力量,讓歡樂遇見歡樂、以歡樂傳遞歡樂;通過視頻、圖文、分享會等多元形式,聯動多平臺、多渠道等各類資源進行歡樂評選和精選再分享,深度挖掘歡樂要義,將無數個“我”的歡樂聚集成“我們”的歡樂,引發全民歡樂共鳴。​

《歡樂錄》,為新時代寫下歡樂的註腳

美好生活需要歡樂

以“優質生活創想家”為品牌定位的華僑城集團,在產業發展中,開創性地通過產業“文化化”和文化“產業化”,圍繞打造“優質生活”組成產業集群,引領中國文旅產業創新發展,為國人提供了一代又一代優質文化旅遊產品,創造了無數歡樂體驗。

通過持續創新,華僑城集團每年在全國利用自身資源和空間開展近百項主題活動,從文旅、城市、藝術、生態等維度切入,與公眾互動溝通,《歡樂錄》系列對話活動正是與公眾互動探討美好生活理念和價值歸屬,共享歡樂生活。

時代更迭,歡樂形式各異,但精神相通。歡樂作為一種輕鬆愉悅的情緒,是解鎖時代焦慮症的鑰匙。公眾渴望被歡樂的情緒滋養,放下焦慮和不安。《歡樂錄》系列對話活動以歡樂喚醒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生活注入歡樂的態度和創造的能量。

轉換時空的旅遊,對提升人們的歡樂感意義重大。旅行所帶來的不僅是感官上的歡樂體驗,更應是精神的愉悅和文化的審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跨越不同的時空,由旅行和創造帶來的歡樂體驗從未改變。

華僑城集團旗下的主題公園、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主題酒店、文化演藝、藝術場館等,為《歡樂錄》系列公眾對話活動提供了實現多元溝通的載體,也展現了新時代中國旅遊業文旅行業開放、創新的歡樂屬性,在創造和更新旅遊體驗的同時,營造“共同歡樂”的文化旅遊體驗氛圍。

如今,在有華僑城的城市,“去華僑城”到華僑城”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朋友去到歡樂谷找尋歡樂,去到創意文化園尋覓靈感,與家人享受小鎮度假時光,帶孩子在華僑城溼地公園接受自然教育……超越平淡的日常生活和緊張的工作狀態,與家人、朋友走入更廣闊的人文、自然與藝術之中,華僑城為每個人提供了開啟歡樂生活方式的可能。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歡樂,但每個時代都需要歡樂的鼓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時代需要歡樂,人民美好生活更需要歡樂。

歡樂是一段難忘的旅程,是永不褪色的記憶,是人生中最珍貴絢爛的一筆財富。《歡樂錄》系列公眾對話活動,寄予了華僑城為人們帶來美好生活、為歡樂賦能而不斷創想和創造的決心,以及根據時代發展、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積極進行創新發展的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