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置業顧問也不會告訴你的買房真相,送給每一位買房路上的人

作為一名記者,我採訪過很多地產從業人員,他們有一樣的煩惱:

總會被問:房價到底會漲還是跌啊?你一定有內部消息吧?怎麼早不告訴我房價會漲啊,我就多買幾套了啊……

行業內的人買房有什麼方法論,也是經驗總結,術業有專攻嗎~

不過依我看,買房其實就是個心態問題,別覺得吃虧,別想著佔便宜,其實買房很簡單,下邊我把幾個問題集中梳理一下,給大家建議:

買房子時,家庭成員中情緒化的人不許發言

小李和女朋友看房看了2年,過程中因為購房的分歧分手五次,至今仍然在一起,只是還沒有房子。沒有想好在哪裡安家。兩個人太玻璃心,如今把生活問題都怪罪在房子身上。

感悟:

先送給小李一碗毒雞湯,玻璃心在這個時代沒有好下場,特別是買房的時候。

世界上的女朋友和房子一樣,都是不完美的,所以當你買房前,需要告訴自己接受一套不完美的房子,什麼是不能逾越的,什麼是可以包容的,這一點在買房之前必須想清楚。

先給自己設計一條買房的底線吧,其餘的,好說。

即使置業顧問也不會告訴你的買房真相,送給每一位買房路上的人

買房要動用“家庭資源”

最近很流行一個詞:啃老,其實是動用家族的力量。

我一個前同事,也叫小李,88年的男生,7年前買人生第一套房子,高新區宜家7080,3年前又買一套太陽世家,前幾天見面,正在裝修天茂湖的別墅。

這三套房子,就是他人生上行的階梯,當然,他剛參加工作沒幾年,基本是月光族,但是他會動員家族的力量。我說行啊,你厲害。他說,呃,好累,這套啃的是老丈人。

感悟:

在買房子領域,需要摒棄的一個觀點就是啃老。

很多年輕人覺得,買房需要家庭支持很沒面子而且開不了口,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如今衡量每個家庭最大的差別其實就在於家庭資產,於我們個體來說,如果希望整體的資產配置可以更加合理,那一定需要善於運用家族的力量。

即使置業顧問也不會告訴你的買房真相,送給每一位買房路上的人

戒掉一夜暴富的想法

小黃是一位股民,炒股近15年了,從當年每天美滋滋喜氣洋洋地看大盤,講趨勢和曲線,到近些年來罵天罵地罵一切,在投資圈有一條極強的鄙視鏈,投進樓市的,鄙視股市,鄙視創業,鄙視一切。小黃已經進入了鄙視鏈的最底端,想把手裡殘存的錢投資一套房,鹹魚翻身。

感悟:

這條鄙視鏈的形成,因為這幾年其他環境理財收益太差了,但是,未來因為買房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基本為0 。

20年前,因為高槓杆以及容易週轉,那一撥投資房產的人確實身家大漲,但是那不是能力,而是特殊時代的財富紅利,如今這種情況在樓市裡幾乎沒有發生的可能性。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房子的流動性已經下降到極低,變現的時間拉得很長,而且還會持續,交易的稅費也會升高。

即使置業顧問也不會告訴你的買房真相,送給每一位買房路上的人

房價超低,必有貓膩

2014年,小王在中海淨月華庭賣房子,當時價格是6000-6500元/平。萬家翔悅正在搞團購,賣4500-4800。

很多客戶就對比這塊,小王苦口婆心地勸很多人,但他們衝著價格還是買了萬家翔悅,現在淨月華庭的二手房12000了,4年了,那些買了萬家翔悅的人還在維權的路上,小王說,回想一下當年,我拯救了多少人民群眾。

感悟:

買房最根本的技術,就是把錢花的好,貴的東西除了貴,其他都好,便宜的東西除了便宜,其他都不好,品牌,物業,小區鄰居的素質才是購房者的置業重要關注點,價格才是一道真正的門檻,這話有道理。

即使置業顧問也不會告訴你的買房真相,送給每一位買房路上的人

最後一個建議:住的舒心最重要

小張一直在困惑,經常問我,期盼漲的多和住的舒心,這兩點哪個更重要?每次問我時,我都豪不猶豫地回答:後者。

沒人能解釋重慶路紅旗街為什麼天天堵車,會有這麼多人來,但是來的人多,確實說明那個地段是城中心,對於一個小區也是如此,要有人氣。

感悟:

最近很多投資買房的理論肆起,很多人會建議買郊區或者偏遠地方去賭未來的規劃。確實買對房子的人會因為這樣的博弈獲得超高的收益,但這依然需要運氣。

作為專業的投資人其實無所謂,買錯房了無非下一次悠著點,但是對於普通購房者卻不能,因為你買房是用來住的,每天的舒心最重要。

結論:

房子是我們這一輩子最大一次的投入,必須做到理性,情緒會最大程度的降低我們的判斷力,房子,是一個可複製的標準品,伴隨著銷量的增加他的研發成本是可以被無限量的攤平的。

又因為地段、形狀的不同,差異性極大,本身就不大可能會是完美的。很多人一直問我什麼時候買房,我直接和他說,就現在;買哪家,我會更直接,誰是老大就買誰。

買房的真相大概就是如此。

你對買房有哪些經驗之談?歡迎留言來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