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聖誕如何過,蒸麵、餛飩、小籠包就解決了,比吃平安果強多了


今年的聖誕節,聖誕節是西方的節日,對於我們小時候來說,根本就不知道有這麼一個節日,不知道就沒有期待。現在的小朋友可以從各種渠道知道聖誕節,知道這一天有一個叫“聖誕老人”的爺爺會給小朋友們送禮物。有關部門下達通知,不讓過國外的節日,我覺得這是好事兒,應該慶祝一下,中午就和朋友在外邊吃飯,就選了一家小餐館就餐,上來先點了兩份小籠包子。

包子味道不錯,你看這個包子薄皮大餡的,咬下去會有少許的熱油滲出來,雖然會有燙嘴的感覺,但也掩蓋不了包子的美味,被燙一下也是非常值得的。

朋友點的主食是一籠蒸麵,有的地方也叫燜面,我們家鄉就叫蒸麵條,近幾年好多地方的蒸麵都以蒸籠的形式開始做,以前沒見過,不知道是不是這才是最原始的做法,朋友說味道不錯,下次我得在來一次嚐嚐這小籠蒸麵。

然後我點的主食就是一碗雞湯餛飩,所謂雞湯餛飩,聽其名就知道這是怎麼做的了,熬好的雞湯做湯料,然後煮好的餛飩放在雞湯裡邊,這樣既能保持豬肉的美味,又能保證雞湯的香味。

這一勺如黃金般色澤的雞湯汁油珠兒,雪白的湯頓時浮現在眼前,淺嘗一口,渾身一顫,唇齒間盪漾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香味,久久不能散去,待吞下去以後,回味悠長,隱隱還帶著一股黨參黃芪的藥香,混著雞肉的獨特味道,渾身精力充沛。這一頓吃下去花了75塊錢,比吃個平安果強多了,其實那就是一個蘋果,包裝一下就賣個幾十塊錢,甚至還上百,忒不划算。


我本人非常贊同不讓過洋節、我們中國有中國自己的節日,現在有的人連中國的24節氣都不知道,從民俗文化的角度來說,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加註重團聚,共享天倫之樂,尤其是對於與聖誕一月之隔的春節,是中國社會綿延數千年,所熟悉熱愛的重溫親情的時間。而對於聖誕節為代表的洋節,中國的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一代模糊了它原有的意義,大可不必將其上升到“道德綁架”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