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常備6種藥,寶寶生病時,就不用醫院家裡兩頭跑,父母省心

寶寶出生後,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健康成長更重要的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生病也是避免不了。

寶寶一旦感冒發燒什麼的,父母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而現在的醫院大多都追求“效率”,通常醫生會直接給孩子輸液。

輸液確實比打屁股針好得快,但體內的益生菌也會被破壞不少,還會影響孩子的免疫力,並且人體也會對輸液產生依賴性。

其實,寶寶常見的一些感冒、發燒這些小毛病,不用動不動往醫院裡面跑,家裡備幾種常用藥就可以搞定,做個心裡有底的父母,一起來了解下。

家裡常備6種藥,寶寶生病時,就不用醫院家裡兩頭跑,父母省心



一【退燒類藥物】

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這2種藥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兒童安全退燒藥,但是父母要記得分年齡給孩子服用,6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的話,可服用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服用如美林、布洛芬。以上2種藥物要按照服用標準來給寶寶喝,記得別服用過量。

給孩子服用退燒藥有個標準,孩子服用退燒藥後,體溫控制在 38.5 ℃ 以下,那說明就沒多大問題。

但是,孩子的體溫短時間內沒降到正常的標準,或反覆出現發熱等情況,父母們也無需太過擔心,首先父母要明白,退燒藥的作用真正目的不是為了降溫的,而是讓寶寶更舒服。

因為細菌、病毒的入侵才導致孩子感冒發燒的,最終能殺死這些細菌病毒,還要靠孩子體內的細胞來消滅,退燒藥只是一種輔助作用。

家裡常備6種藥,寶寶生病時,就不用醫院家裡兩頭跑,父母省心



二、緩解鼻塞、流鼻涕藥物

海鹽水或生理鹽水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鼻塞、流鼻涕了,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孩子要吃感冒藥了。

有時候流鼻涕不等於感冒,就算吃藥在短時間內也未必能縮短孩子的病程,而且現在很多藥店賣的感冒藥都是複方藥,藥物成分濫用。

當孩子鼻涕多、鼻塞不舒服時,可以用生理鹽水或海鹽水代替感冒藥。

從孩子的鼻孔噴入,可以很好的將鼻腔內的過敏原、細菌、病毒等從鼻孔清洗出來。降低孩子局部炎性介質的濃度,讓孩子的呼吸通暢,通俗點來說,就是給孩子洗鼻了,效果絕對要比吃感冒藥好。

所以,父母多學點常識,別被醫生,藥店銷售牽著鼻子走。

家裡常備6種藥,寶寶生病時,就不用醫院家裡兩頭跑,父母省心



三、腹瀉類藥物

口服補液鹽、蒙脫石散。

【腹瀉不止】

當孩子腹瀉不止,吃其它藥沒什麼效果的時候,用蒙脫石散能很好的幫孩子止瀉。

因為它是一種黏附劑性質的止瀉藥,附著在腸道黏膜上,不但對黏膜有保護作用,還能吸附腸道的病毒和細菌。但蒙脫石散不能立刻止瀉,但效果會比其它藥好,其藥效是縮短腹瀉的時間。

【脫水】

腹瀉也是孩子常見的一種疾病,最怕的就是孩子脫水了,輕則會讓孩子煩躁、身體虛弱、嚴重的還有可能引起休克,口服補液鹽是治療孩子脫水的有效藥物。

【補充益生菌】

當孩子發生腹瀉後,身體的益生菌會有一定的流失,要知道益生菌是守護腸道健康的安全衛士,能有效的抑制有害細菌的增長,維持腸道微生物平衡。

很多父母沒有這樣的意識,當孩子腹瀉完後,就不做些輔助措施了,若幫孩子補充些益生菌,那麼孩子的免疫力也會增強,以後也不容易發生腹瀉的情況。

家裡常備6種藥,寶寶生病時,就不用醫院家裡兩頭跑,父母省心



四、便秘性藥物

便秘用藥:開塞露、乳果糖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時常也有便秘的情況發生。

家裡備些開塞露,能有效是軟化大便,刺激腸胃的蠕動、潤滑腸道。當孩子排不出大便引發腹痛時,開塞露就派上用場了,特適合那些大便乾結且量少的孩子。

但父母記得別經常用,偶爾使用一兩次還可以,若是經常使用,孩子的直腸敏感性會越來越差,排便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乳果糖也是一種軟化糞便達到效果的滲透性瀉藥,適用於治療慢性便秘,對腸壁沒有刺激性。家裡也可備一些。

家裡常備6種藥,寶寶生病時,就不用醫院家裡兩頭跑,父母省心



五、腸胃脹氣類藥物

當寶寶出現脹氣的時候,可以用西甲硅油,這種藥是一種消泡劑,能將腸道內的腸道內的脹氣排出體外,尤其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泡泡,也可用於寶寶的腸絞痛。

家裡常備6種藥,寶寶生病時,就不用醫院家裡兩頭跑,父母省心



六、護理皮膚類藥物

被蚊蟲、臭蟲叮咬,長痱子、溼疹引起的瘙癢,爐甘石洗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當寶寶不小心碰傷、擦傷的時候、很多父母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用酒精消毒,其實酒精對傷口並不“友好”,雖然能消毒,但是它會刺激傷口,不利於傷口的後期恢復,而且還容易留下傷疤。

而碘伏就溫和多了,不但能對傷口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也利於寶寶傷口日後的恢復。

家裡常備6種藥,寶寶生病時,就不用醫院家裡兩頭跑,父母省心


綜上所述,父母還是備一些好,寶寶的小症狀就不用往醫院裡來回跑了。其實很多小毛病可以自然痊癒的,但很多時候父母的一些基本常識不夠,聽醫生這麼一說,就被嚇壞了,白花冤枉錢,還買了一堆藥。

是藥三分毒,各位父母可遵循:藥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不多吃,能口服就不注射,能注射就不輸液的原則。

合理膳食、作息規律、多帶孩子運動、去曬曬太陽,提高免疫力,這樣我們的孩子才不會常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