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電影:《藥神》奇蹟順理成章《紅海行動》奪魁皆大歡喜?

2018中國電影:《藥神》奇蹟順理成章《紅海行動》奪魁皆大歡喜?



作者 | 只喝茅苔的三哈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公眾號同步發表,那裡有更多深度好文~

今天茅苔哈突然想回首一下2018年的電影市場。

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最終收穫609億元,國產影片貢獻378.97億元,佔比超六成。新增銀幕9303塊,總數達60079塊,居世界首位。

票房同比增長7.31%,增速有所放緩,15年來首次低於10%。在宏觀經濟承壓的大環境下,增速正在放慢。

從人均觀影人次來看,北美地區人均觀影次數為3.7次左右,而中國的人均觀影人次只有1.1次,中國還有巨大潛力。

過去被進口大片佔領的票房榜,2018年的C位屬於國產。

全年有80部影片票房過億,41部是國產;票房超5億的影片有32部,19部是國產;過十億的電影有16部,國產佔據8席。

值得說道的是,2018年票房前五位排序:

《紅海行動》36.51億、《唐人街探案2》33.98億、《我不是藥神》31億、《西虹市首富》25.48億和《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23.91億。

前四位被國產電影占領的妥妥的,稱霸全球票房的復聯3並沒有稱霸中國。

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基本擺脫過去依賴流量明星、重宣傳輕質量、重面子輕裡子的扭曲價值觀。2018年,一些在上映之初佔據排片優勢的影片,卻因為槽糕的口碑讓觀眾繞道而行,最終一敗塗地,比如上映三天就撤檔的《阿修羅》,投資7.5億,票房僅收穫4641萬。糊弄中國觀眾的結果,就是血本無歸。

國內觀眾對於電影的品味和賞鑑能力已有了質的飛越,從過去的“想要看電影”,變為了“只看好電影”。

中國電影走到了拼質量、拼思想、拼人文關懷的階段。

2018年是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成功年。

《找到你》、《後來的我們》、《我不是藥神》等影片得到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

《我不是藥神》的成功已經超越了票房,它在今年夏天引發了全社會對醫保改革和抗癌藥降價的大討論,切中了當今中國醫療體系的痛點,為有話要說的人們創造了一個輿論風口,間接地助推了中國醫療改革進程。

社會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與千千萬萬人的生活工作切身相關,他們的想法一直無人傾聽,他們的情感一直無處釋放,他們對一部能道出他們心聲的優秀電影作品求之若渴。

若說《我不是藥神》的成功是奇蹟,那麼這是一個順理成章、虛位以待的奇蹟。

2018中國電影:《藥神》奇蹟順理成章《紅海行動》奪魁皆大歡喜?


2018年,主旋律價值和商業價值完美融合。

繼《戰狼2》之後,電影《紅海行動》也完美的融合了國家意志和商業價值。該片借鑑好萊塢成功樣本,重點聚焦人物個性塑造,讓觀眾愛上劇中人物,沉浸在劇情的跌宕中,使得本有矛盾、無法兩全的兩個價值觀完美融合。

對人民“寓教於樂”,政府高興;收穫觀眾的口碑和票房認可,主創和資本高興;能沉浸在壯烈、緊張、刺激的劇情中,看到國家軍事實力增強、國家國際話語權增強,而且沒有傳統愛國題材電影的刻板和壓力,觀眾高興。

最終,皆大歡喜,造就了年度票房冠軍。

有人說2018年屬於文藝片。

2018年中國文藝片的數量有了明顯上升,《江湖兒女》、《無問西東》、《暴裂無聲》、《狗十三》是其中的代表。

元旦檔跨年夜上映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喊著“一吻跨年”的口號,卻收穫了部分觀眾“一臉懵逼”的評價。

文藝片往往都是如此,口碑一般都是兩極分化,有人看得津津有味,感覺很有藝術感,有人表示一頭霧水,理解不了電影在講什麼。

偏文藝的豆瓣評分是6.8,評論席上黑白分明,“護法”的文藝青年與“上當”的普通觀眾針鋒相對,戰鼓聒噪,互不相讓。

更偏大眾的貓眼評分則是2.6分。有人說,貓眼上給這麼低,就是“犯了眾怒”。

根據茅苔哈身邊朋友的真實情況,愛看文藝電影的一般都是個人生活很愜意,平常看了很多電影,電影品味很高的人,(起碼他們自己是這樣認為的),看起電影來挑剔的頭頭是道。而能拍文藝電影的人,那自然也是特立獨行、瀟灑肆意、不在乎外界看法的人。

這樣的兩撥人要相互認同,彼此產生心靈的火花,您想想這是件容易事嗎?

2018中國電影:《藥神》奇蹟順理成章《紅海行動》奪魁皆大歡喜?


2018年是青年導演集中崛起的一年。

文牧野34歲,作品《我不是藥神》蘇倫34歲,作品《超時空同居》
忻鈺坤35歲,作品《暴裂無聲》韓延36歲,作品《動物世界》

馮小剛35歲時拍的《北京人在紐約》,張藝謀拍《紅高粱》時37歲,陳凱歌的《黃土地》是32歲時的作品。

在光影的世界裡,必將有更多高峰出現,中國的第五代導演已經開始他們的表演了。

期待2019年能看到更多國產良心作品,併成功走向世界,今天就寫到這了,晚安諸位~

公眾號同步發表,那裡有更多好文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