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保護殺人犯?這部懸疑片是你新年必看第一部

文 | 閔思嘉


最近幾年的犯罪電影中,最狡詐和最善於鑽法律漏洞的是哪個兇手?

我知道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看不見的客人》裡的男主角嘛,他不僅殺了人,欺騙受害者的父親,甚至在面對「律師」的時候,還一遍遍試圖通過誤導性敘述來掩蓋事實,而且差一點點就成功了!

不過,最近這部電影(1月11日上映)裡的罪犯,不管是在狡詐程度上,還是在鑽法律漏洞的能力上,都遠遠超過他。

這部電影就是《22年後的自白》。

其實一切信息都包含在片名中了。這個罪犯的牛逼之處,是他不僅不掩蓋自己的罪行,甚至還以此為榮,大張旗鼓走到公眾面前兜售自己的犯罪過程,而法律,卻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警察保護殺人犯?這部懸疑片是你新年必看第一部



影片從東京的一樁連環殺人案開始,一個罪犯於1995年在東京連著殺了五個人,手法都是勒死,每次都設計讓被害人的親屬親眼看著被害人死去,警方也一直抓不到這個人。

真是個十足的惡魔。

轉眼時間就到了2017年,距離他犯案已經過去了二十二年。一位名叫曾根崎雅人的男子,出版了一本《我是殺人犯》的自白書,聲稱自己是二十二年前連環殺人案的兇手,還說自己的目的是為了警示大眾,警方無能。


警察保護殺人犯?這部懸疑片是你新年必看第一部


曾根崎雅人


大家厭惡他,但是也更渴望看到他,更窮極獵奇地買他的書閱讀,這樣讓影片有了一種細思極恐的暗示——在誘惑之下,大多數人對犯罪的渴望,可能遠比我們想象中的強烈。

殺人犯成為網紅的炒作行為顯然是一種挑釁,不僅是受害者的家屬恨不得上去殺了這個惡魔,當年調查案件的刑警牧村航更是。

但這個時候,警察不僅不能抓他,還得保護他不被憤怒的群眾殺掉,因為罪行已經過了訴訟時效期……


警察保護殺人犯?這部懸疑片是你新年必看第一部


刑警牧村航


早年日本法律對於罪案的追溯期是十五年,也就是說,在1995年犯案的這位兇手,等到十五年之後在法律上就沒有辦法被追責。不過日本政府在2010年4月27日修正了刑事訴訟法,已廢除犯罪追責的時效性。

可是,這位犯人犯下最後一起殺人案的時間,剛好就是1995年的4月27日。


警察保護殺人犯?這部懸疑片是你新年必看第一部



也就是說,在2010年4月27日新法案頒佈生效之前,他剛過時效期,依照原法律不受追究,更不用說現在已經是2017年了。

而他,還真的就站了出來。


警察保護殺人犯?這部懸疑片是你新年必看第一部



牧村航當年曾經差一點點就抓到他,但是這個失之交臂,卻直接把牧村航拖進了人生的深淵。

因為惹惱了這個殺人魔,他直接把目標對準了木村航的妹妹裡香,但是自從綁走裡香之後,他就消失了,直到這一次的出現,裡香也還是不知死活。

但到這裡,還僅僅只是故事的開始而已。曾根崎雅人的書傾售一空,他本人也幾乎成了網紅。但就在某次他上電視做節目的時候,有一個網絡匿名賬號宣稱自己才是真正的罪犯,還拿出了裡香被綁架的視頻。


警察保護殺人犯?這部懸疑片是你新年必看第一部


失蹤的裡香


也就是說,片中出現了「兩個」罪犯。

而這,才僅僅是片中的第一個反轉而已。這個「事先張揚」的罪犯,似乎並不是真正的罪犯,而突然冒出來的這個匿名者也藏在暗處,他的真實身份,同樣被影片玩出了多層次的置換。這種多次反轉的觀影體驗,有一種超出預期的緊張感。

跟普通的罪案片或者懸疑片不同,《22年後的自白》並沒有僅僅只著眼在罪案或者對罪案的偵破推理上。它在不斷推進罪案懸疑感和緊張感的同時,也將自己討論的議題,延展到了更加現實性和社會性的領域。


警察保護殺人犯?這部懸疑片是你新年必看第一部



追訴期導致罪犯逃離法網,才是這個故事源起的根本,它的確有法理上的依據,比如怠於行使、證據湮滅、社會遺忘等等,但在現實中,它卻真的會讓很多嫌疑犯逃過法律的制裁。

就好比鬧得鼎沸的 #Metoo 運動中,就算有多人指控凱文·史派西和史蒂文·西格爾性侵,但是因為指控中提到的案件發生時間距離現在已經過了訴訟時效,最終洛杉磯檢察官做出的決定是停止調查。


警察保護殺人犯?這部懸疑片是你新年必看第一部


凱文·史派西和史蒂文·西格爾


韓國也有不少影視表現訴訟時效的案件,在豆瓣拿下9.2分的《信號》,就直接把推動取消訴訟時效的法案,作為了劇情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22年後的自白》講了一個連環殺人犯的故事,不免帶上了幾分獵奇和都市暗黑傳奇的質感,但從訴訟時效這個主題上引發的矛盾,卻讓它又有了與現實的貼合度和關注社會議題的深度。

片中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受害者的家屬看著曾根崎雅人暢銷書封面上的大幅硬照,控訴他殺了自己父親兩次,「二十二年前一次,現在一次。」而關於她父親的殺人自白內容,居然只有三頁。說到憤恨處,她忍不住拿起旁邊的筆扎向了封面上的照片,而這個時候,多年沒能抓住他的警察牧村航就站在旁邊。


警察保護殺人犯?這部懸疑片是你新年必看第一部



這是個充滿了諷刺性的場景,受害人家屬扎向封面的那隻筆,其實也就是在暗示著,二十二年前,這個罪犯是在用自己的手殺人,而二十二年後,他換成了用自己手中的筆殺人。兩次都是犯罪,法律卻都無法制裁他。

這是對法律的一種羞辱,更是對不夠健全的法律體制的一種拷問。

更加諷刺的是,當曾根崎雅人城成為紅人,不管是粉絲,還是媒體,都對他趨之若鶩,似乎完全忘了他曾經是一個結束掉了五條生命的惡魔。


警察保護殺人犯?這部懸疑片是你新年必看第一部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來同樣批判傳媒機器的《電視臺風雲》。王牌主播霍華德因為工作和生活上的雙重失意,憤怒地在節目上宣佈自己即將進行自殺直播。

結果沒想到這反而讓連日下跌的收視率一飛沖天,他的自殺直播,也藉機被運營成了電視臺的王牌節目,所謂的新聞職業道德虛無縹緲,只有收視率、廣告費才是貨真價實的利益。

警察保護殺人犯?這部懸疑片是你新年必看第一部


《電視臺風雲》


《22年後的自白》為了強化對大眾傳媒、娛樂至死的批判,在片中加入了很多新聞採訪、節目直播、視頻資料等影像,製造了極強的臨場感。

另一個堪稱巧妙的設計,就是連這個神秘罪犯的殺人模式,都充斥著對傳媒的解構和諷刺。


警察保護殺人犯?這部懸疑片是你新年必看第一部


插入的直播新聞


他殺人一定要拍下視頻留念,這對於殺人狂來說本來沒什麼特別的,但是他居然還會把殺人的過程「直播」給受害者的親屬看。

這是對傳媒和新聞體制的終極控訴。

探討訴訟時效、質疑新聞傳媒,讓《22年後的自白》在懸疑和罪案之外,提出了對「犯罪」這個詞的更深思考。

殺人犯是恨不得被千刀萬剮的罪人,那失卻了新聞良知的媒體,被娛樂至死裹挾的大眾,不夠健全的法律機制,是不是也算某種意義上的罪人?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22年後的自白》並不僅僅是一部有著多層反轉的懸疑片,更是有著深刻批判性的社會派推理影片。

懸疑性和社會性的結合達到這種高度,這樣的電影真的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