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部紀錄片《西南聯大》

推薦一部紀錄片《西南聯大》

週末在家,我看了一部紀錄片《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是抗戰日期,清華、北大和南開大學南遷至昆明建立的臨時大學,當時三位學校的校長分別是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西南聯大隻存續了8年時間,待到抗戰結束後便各自覆校。

提起西南聯大,就不得不提到一連串響亮的名字,聞一多、陳寅恪、錢穆、吳宓、朱自清、費孝通、葉公超、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陳省身、許淵衝、任繼愈、馮鍾豫、朱光亞、梅祖彥、熊秉明……

西南聯合大學培養的學生中,有兩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近200位兩院院士。如果說中國正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但是在80年前的時候,我們已經做到過了。

其實我對這段歷史也比較熟悉。在清華求學期間,正值籌備百年校慶,作為百年校慶英文講解隊成員,學校專門安排清華校史專家給我們培訓。而這部紀錄片更立體、豐富地重溫了歷史,更關鍵的是,勾起了我在清華求學的回憶。

推薦一部紀錄片《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反應的是時代背景下年輕人選擇的故事。在外敵入侵、內憂外患的中國,當國家處於危難之中的時候,年輕人應該做出什麼選擇?時間已經給出了答案。1938年至1944年,日本飛機先後281次襲擊雲南。西南聯大的學子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仍然矢志不渝,專心致學,產出頗豐。

費孝通構建社會學版的卡文迪許實驗室,並寫作《祿村農田》;王力出版了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之作《中國現代語法》;羅庸寫出了《鴨池十講》;吳宓以課堂講義為基礎,用英文寫作《世界文學史大綱》;鄭天挺開始留意西南邊疆問題並撰寫《發羌之地望與對音》;湯用彤《中國佛教史》、《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氣象學教授趙九章《大氣之渦旋運動》,馮景蘭《川康滇銅礦紀要》,周培源《湍流輪》等大批奠基性論著,都完成於戰時昆明……

更讓我感嘆的是,《知識論》是金嶽霖一生耗費精力和時間最多的專著,卻在一次轟炸發生的時候不慎將稿子遺失。數年的心血,70萬字的手稿,就這樣消失在那個喧囂的黃昏。而轟炸結束後,他隨即恢復寫作,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重新撰寫在轟炸中丟失的《知識論》。

看完這些,我就感覺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太優渥了,以至於我們開始變得挑三揀四了。原著看不進,一定要聽解讀;長文不想看,只想找轉述。相比前輩人在戰亂條件下吃的苦,我們現在在學習上吃的苦真是太少。

而且那個時候還有生命危險,國內形勢的動盪,經濟條件的艱苦,這些我們都不需要經歷。所以相比之下,我認為即使現在我們的學習,吃再多的苦,下再大的功夫,根本就不為過。

最讓我動容的是,紀錄片裡採訪楊振寧教授的時候,他說了一句,我們當時的同學,現在還在的,就是許淵衝。也許我們現在都很年輕,我們拿起手機就可以給同學打電話發消息,而當時間不斷流逝,等我們都老去的時候,會發現那些音容笑貌,一個個離去,又會是什麼樣的感慨。

國家受難的時候,年輕人要怎麼選擇?

我們今天看到當年西南聯大的校友,其實是那個時代裡最優秀的一批年輕人。他們看到了國家的處境,投身於國家的建設中,甚至有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看到這些,我在想,等我們老的時候,怎麼看待現在的時光?怎麼看待自己年輕時候的選擇?我們的成長與國家社會的發展會有什麼樣的關係?

對比之下,我覺得我們晚輩們,與前輩相比,可能還是少了一些精神力量,多了一些賺錢驅動,少了一些知識涵養,多了一些生存焦慮,少了一些雄心壯志,多了一些沒有辦法。

也許會有人說,時代不一樣,選擇會不同。但是我相信,如果你要走在最前沿,精神的力量必不可少,而這是穿越時代並且相通的。

推薦大家有時間認真看一下這部紀錄片《西南聯大》,相信你會得到啟發的。


推薦一部紀錄片《西南聯大》


鏈接:http://tv.cctv.com/2018/11/08/VIDAZP4LpG3s24GmrMQHhVOP181108.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