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前後的老照片,滿目瘡痍,民不聊生


平民煙館比比皆是,簡陋的煙榻上總是橫滿了吸食鴉片的人

1897年11月1日,在中國山東鉅野縣,兩名傳教的德國神甫被當地受教會欺侮的百姓殺死。德國威廉二世電令遠東艦隊:"華人終究給我們提供了期待好久的理由與事件。艦隊立即駛往膠州灣,佔領該處現有村鎮,並採取嚴厲報復手段。" 次年3月,清政府被迫在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簽字,德國佔有了良港膠州灣和整個山東的開礦權、鐵路建設權。   這是威廉二世皇帝與帝國海軍官兵合影。

人民流離失所。

失業者臨時下冰窖打工

這條破船也撐不過幾時了。

八國聯軍侵華前,據清政府的統計,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在華的外籍傳教士已有3200多人,入教的中國人達80餘萬,教堂遍佈全國城鄉。這是北京八面槽教堂。

洋教士在中國鄉間傳教。

使與使館衛隊進京   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簽署《天津條約》,允許在北京設立使館。1861年,英法兩國公使進入北京,在距紫禁城僅千餘米的東交民巷率先設立使館。之後俄、日、美等各國也陸續在這裡開館。

英國公使館

1900年5月31日,就在清政府發出照會同意洋兵進京的當天,由英、美、法、日、俄、意等國300餘名軍人組成的第一批使館衛隊,攜炮自天津乘火車進入北京。一週後,使館區的兵力已達1000餘人。圖為日本的公使館衛隊。

遠赴中國參戰的德國軍隊登艦前,威廉二世皇帝訓話。

日本海軍陸戰隊搶先開進中國,他們後來成了聯軍主力。

根據親歷1900年事件的英國記者的記載,自5月31日"洋兵武裝進城"--第一批使館衛隊駐進使館區,"6月4日拳民始由哈達門進城。"--4天后清政府才下決心向大隊義和團打開城門。圖為北京街頭的義和團民。

1900年6月16日晚,義和團認為正在向北京進犯的西摩爾洋兵系該堂主教樊國樑所請,開始包圍攻打西什庫教堂,摧毀了教堂外圍的部分建築,未進教堂院內。

聯軍攻佔天津城後,舉行了大規模閱兵式。圖為閱兵後聯軍軍官們合影。

西摩爾,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海軍中將。經八國聯軍及列強駐天津領事授權,西摩爾於1900年6月10日凌晨,率2000兵力自塘沽下艦,兵鋒直指北京,對中國不宣而戰。

12日,行程近半的聯軍在廊坊遇到義和團和清政府軍的阻擊,被迫退回距天津30多公里的楊村車站,築壘防守。

參戰的美國軍艦"馬拉卡西"號

參戰的英國軍艦森特隆號。

 參戰的法國軍艦登特里卡斯特號。

大沽炮臺被聯軍炮火徹底摧毀,守軍陣亡千餘人。

日軍首先攻佔了西北炮臺。

 攻破天津海光門後,聯軍中的英、日軍士兵正做片刻喘息

天津機器局東局--清政府在華北最大的軍火工廠。6月27日,被聯軍攻下,截斷了清政府軍的彈藥補給

 參加攻打天津城的德軍軍官入城後合影

法國機槍小分隊開進天津城

 對懷疑是義和團民的人,無須經過必要的司法程序,即在街頭斬首

坐鎮天津都統衙門的這些軍人既擁有立法權、司法權,又握有行政權。清政府直隸總督李鴻章上任,也得向這些上校、中校們通報

對懷疑是義和團民的人,無須經過必要的司法程序,即在街頭斬首

 聯軍列隊歡迎租界的領事

 聯軍攻佔天津城後,舉行了大規模閱兵式。英軍趕往閱兵場。那個背對畫外的人是都統衙門維持秩序的華人巡捕

閱兵式上的隊列之一

閱兵式上的日軍隊列

聯軍決定,8月4日進攻北京。這是聯軍的司令官們離津前的最後一張合影

8月3日,聯軍中的英軍軍官出發前,在天津合影留念

向北京進發的聯軍,包括美國第15步兵團的這支樂隊

行進中的聯軍的炮車

13日下午,聯軍參加攻城的13700人,趕到各自的進攻出發地。日軍被分配攻打朝陽門、東直門和安定門。這是日軍在列陣

一隊日本工兵即將參加進攻東直門

14日凌晨,俄法聯軍用大炮向東便門抵近射擊,揭開了聯軍攻城的序幕。東便門的箭樓被炸得面目全非

日軍集中幾十門大炮,轟擊朝陽門,摧毀箭樓,攻入城內,並向東直門、安定門方向,擴大戰果。清政府10萬守兵潰散

英軍自廣渠門攻進外城,又從外城、內城間找到圖上這一洩水口,潛入內城,最先進入使館區

英軍士兵和兩個教民在解圍後的英國公使館牆外

聽命於聯軍的巡捕將義和團團民押往刑場

受刑者暴屍街頭

法軍在景山綺望樓安營紮寨

凡帝王專享的殿堂園苑,都駐進聯軍。這是皇宮內日軍張燈結綵,迎度他們的天長節

 各國公使、商人紛紛進宮。這位先生在乾清宮的龍椅上,過了片刻皇帝癮

10月30日,山海關守軍在清政府"不許開釁"的命令下,將這個處於東北、華北之間的兵家必爭之地,交給聯軍。一隊英軍已開至城下

11月初,身居清政府二品大員的廷雍和保定另兩位官員被聯軍斬首示眾。從聯軍這份光緒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的佈告中可知,罪名是"未按職分保護外國人"等。對此,清政府反應:"即使中國官員有辦理不善之處,應交中國自行處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權?"

 1900年12月,聯軍成立"管理北京委員會",代行政府司法、徵稅、維持秩序等職能。圖為駐守東便門的俄軍

城裡,聯軍及其僱傭的華人劊子手仍在刑場忙碌

法軍在北京城鄉間的要路設卡盤查、徵稅

李鴻章大學士,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辦了一批軍工廠和民用工廠並建立北洋水師。1875年以後,列強與中國簽定的不平等條約,如《煙臺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中俄密約》等盡系李鴻章代表談判、簽字。1900年10月被清政府任命為全權議和大臣,偕皇族親王與各國公使談判議和。

圖為11國公使--組成聯軍的八國加上西、比、荷三國,在共同商討對中國的議和大綱。從1900年10月到是年年底,11國圍繞談判內容,爭執不休,直到12月24日才統一了意見,向清政府提出了有12條條款的"議和大綱"。清政府被迫一條不改地接受列強的"議和大綱"為既定條約。這個大綱裡,"道歉"、"懲兇"、"駐軍"、"賠款"……但凡一個國家所珍惜的主權被踐踏殆盡。這個議和大綱是《辛丑條約》的藍本。


《辛丑條約》文本局部。

辛丑條約下的中國 條約簽定。列強承認慈禧太后執政合法,同意"兩宮仍舊臨朝"。慈禧挾光緒皇帝自西安啟程,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

清政府對義和團、對不甘亡國的仁人志士大力鎮壓。這些上著重鐐的,懷疑是義和團的男男女女,被迫為獄方勞動,他們隨時可能被送上刑場。北京的街頭刑場,又一個受刑者,被劊子手按倒在地。

在使館區進進出出的盡是戎裝在身的各國軍人

東交民巷西口的大門和外國駐軍士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