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尋找環保行業新“量”點

2019尋找環保行業新“量”點

2018年政府去槓桿,融資環境惡化,環保板塊跌幅較大:政府去槓桿導致環保投資下滑,對應環保需求萎縮,還款難度加大,特別是環保類PPP項目影響大。融資環境惡化導致依靠融資擴張資產負債表實現高速發展的工程類環保公司遇到發展瓶頸,工程項目進度放緩,在手訂單無法轉化為業績預期。目前行業估值維持在20倍左右,處於近幾年的估值底部。10月以來,一系列關於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的政策文件相應出臺,行業融資環境得到改善。我們認為雖然融資環境改善,但傳導至公司盈利改善特別是工程類公司還需時日。

環保行業—以市場需求為核心驅動要素且具有強政策依賴:環保行業發展的核心邏輯在於環境問題的出現—環境問題的治理—環境質量的改善,這一過程對應環保產業的成長,表現為潛在市場需求的產生—實際市場需求的形成—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產業的公益性特徵導致其無法單純依靠市場力量取得正常發展,尤其需要政府在外部的強制性推動,對政策有著很強的依賴性。實際上,只有通過政府制定環保目標及相應政策,不斷明晰汙染產權與定價,才能有效矯正個體邊際成本及效益與社會整體性邊際成本與效益的偏差,將外部性合理內部化,從而產生汙染治理的需求,優化環境資源配置的效率,刺激產業發展。

環保行業具有逆週期性和階段性,我國環保行業正處於成長期。環保行業發展的前提是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資源耗損和汙染積累,這使環保行業形成與發展上滯後於經濟的快速發展期。當經濟增長向中高速發展甚至下滑時,之前經濟高速發展所掩蓋的資源環境問題開始凸顯並受到重視。另外在經濟衰退過程中,政府還將依靠財政投資來拉動低迷的經濟增長。此時,具有基礎設施建設內容、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關聯性強、具有綜合效益的環保產業也將得到大量的資金投入,帶動其快速發展。因此環保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具有較強的逆經濟週期性。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正處於成長期向成熟期的邁進的重要階段,在中長期內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尋找環保行業新“量”點:環保產業的細分領域多且發展呈現階段性,一個細分領域產業走向衰退的同時,新的環境治理需求會帶動新的細分領域的發展。因此我們尋找投資機會時,應該規避進入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細分行業。另外因為環保行業是一個強政策依賴性的行業,因此我們需要關注政策大力支持且正處於成長期或即將進入成長期的細分領域,尋找環保行業新“量”點。我們認為環保未來新“量”點主要是:在打贏藍天保衛戰背景下可以幫助地方政府快速提升空氣質量,有望成為城市空氣治理標配的大氣網格化監測行業;市場增長空間大且盈利模式清晰的生物質發電行業(包括垃圾焚燒發電和農林生物質發電);法律和標準相繼出臺,行業不斷規範且即將進入成長期的土壤修復行業。

生物質發電項目補貼電價滯後的風險:當前生物質發電項目電價附加補貼滯後發放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截至2017年,未列入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目錄的補助資金和未發放補助資金共約143.64億元。未納入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支持目錄的項目的總裝機規模已達122.8萬千瓦,約佔生物質發電裝機的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