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裡的三次妥協:假如她有一個母權意識的媽媽陪伴?

《狗十三》裡的三次妥協:假如她有一個母權意識的媽媽陪伴?

01

終於把《狗十三》看完,影片裡李玩有三次妥協:第一次,她喜歡物理,可是父親與班主任卻讓她把物理興趣小組改為英語興趣小組。

李玩面色僵硬,內心是拒絕的。

等了半天,沒有等到李玩的主動配合,父親罵了一句:你這妮子作死呢(大意如此)。

李玩修改了自己的意願。

第一次妥協,她沒有主動與父親和解。

《狗十三》裡的三次妥協:假如她有一個母權意識的媽媽陪伴?

對於父親送她的小狗,她由排斥、到接納、再到傾注感情。這也就為矛盾的爆發埋下了伏筆。爺爺在菜市場弄丟了小狗,李玩爆發了。她衝出家門尋找小狗,尋找無果後,又張貼了尋狗啟事,希望有好心人,幫她送回來。

失狗風波,讓離異、再婚的家庭雞飛狗跳,李玩的無心之故,讓爺爺崴了腳;深夜,讓堂姐的男友陪著喝酒,又差點讓找她的奶奶丟失。

忍無可忍的父親打了她,碎掉的啤酒瓶弄傷了她的手,李玩被父親痛打後,對爺爺奶奶說:對不起。

這是第二次妥協,是家庭暴力後的被逼。

如果說,前兩次妥協都是被迫,那麼,第三次妥協(接納了假的“愛因斯坦”小狗)更像是與父系權力的“和解”——像是說,我累了,我們休戰吧。

《狗十三》裡的三次妥協:假如她有一個母權意識的媽媽陪伴?

02

演員柯藍曾說,蔣方舟有一個很棒的母親。蔣方舟的媽媽叫尚愛蘭,開個專欄,出過書。柯藍對尚愛蘭的誇讚是,這是一個有獨立意識的女性,否則她不會培養出蔣方舟這樣的才女。

蔣方舟也說,媽媽是她最好的朋友,她與媽媽之間沒有秘密,即使是微信這樣很私有的東西,她也不會避諱母親。

這是一對可以交換觀點、交換想法、交換秘密的母女。這樣成長起來的女孩子,擁有的也將是獨立的人格,豐厚的人生。

在看《圓桌派》時,發現,蔣方舟有著獨立的思想人格,比如,她說男友出軌,她可以原諒一兩次(當然是在醉酒時的無心之過);她能夠反思,自己有著討好型人格,這不好;她會說,渣男也分軟渣與硬渣……

這是一個“有根”的人,不必依附於其他人而活。

但是,《狗十三》裡的李玩呢?活在了男權至上的原生家庭,在她成長中的青春印記,必定是殘酷的、撕裂的、痛苦的。

《狗十三》裡的三次妥協:假如她有一個母權意識的媽媽陪伴?

03

影片結尾,她的媽媽來電話,跟李玩簡短的說了幾句話。這是導演、編劇的有意設置,因為,在這部電影裡,講述的青春也好,成長也好,還是關於成人世界的虛偽,都是在一個沒有母權的真空。

如果,李玩的父母沒有離婚,李玩的母親是一個有著獨立意識的現代女性,李玩的成長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龍應臺說過,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餘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李玩,是孤獨的,是寂寞的。

《狗十三》裡的三次妥協:假如她有一個母權意識的媽媽陪伴?

雖然,她有爺爺奶奶,但是,隔代人給了她衣食住行,給了她溫飽,卻沒有

給她成長的心理支持、成長的內心動力。

堂姐,雖然年齡相近,但是兩人卻不是無話不談的好友,甚至在“失狗事件”中,堂姐也幫著大人欺騙李玩。

至於父親,更是一個重組家庭後,把女兒丟到祖輩的男人。他沒有耐心傾聽女兒,父權下的規則是:服從、規訓。

《狗十三》裡的三次妥協:假如她有一個母權意識的媽媽陪伴?

04

於是,活在父權下,李玩只有一次次地妥協。

為了讓自己好過,她在內心創造出了一個平行宇宙,在平行宇宙中:她既可以選擇綠毛衣,也可以購買紅毛衣;她可以選物理小組,也可以進英語小姐。

滿足自己的同時,也在一次次地服從父權的規則體系。

《狗十三》裡的三次妥協:假如她有一個母權意識的媽媽陪伴?

所以,我們最終看到,那個沒有獨立女性意識的李玩,學會在成人的飯局,對著虛偽的成人世界假笑,收起了自己的芒刺,嚥下了狗肉。

最終,她也會成為自己曾經討厭的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