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說孔子思想坑害了中國幾千年——仔細來說說這三類人

文章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用心寫的,不水不抄不忽悠,希望有緣之人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並幫忙轉發一下,弘揚佛法和散播正能量,同時大家也能積累一些功德和福報,何樂而不為呢?

如今言論比較自由了,大家對於古往今來的人物都可以暢所欲言,尤其是在網上,而對於儒教的創始人孔子,雖然在香港,在臺灣,甚至在西方都有不少人尊敬他,研究他,稱他為“萬世師表”,但是在他的本土老家裡卻有相當數量的人在黑他,甚至許多人認為他的思想害了中國幾千年。

這真是咄咄怪事,稍微有些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孔子自己生平都很不得志,就在他自己出生的魯國也只是“有名而無實”,一共也沒當過幾次官,而且還沒實權;而在周遊列國的時候更是四處碰壁,在陳國蔡國更是被圍困了十幾天,缺糧少米的,師徒幾十個差點沒餓死。

所以說孔子活著的時候思想和建議都沒能被採納重用,更何況他死了以後呢?之後的儒教雖然盛行,但那只是部分思想符合了某些專制統治罷了,這就像是一把刀,好人拿了可以殺壞人,壞人拿了就可以殺好人,但是和刀本身是沒什麼關係的,而孔子的思想,其實就是一個工具而已。

總有人說孔子思想坑害了中國幾千年——仔細來說說這三類人

萬世師表——孔子,他是一流的學者和老師,但卻是三流的政治家

此外黑孔子的人一般分為下面三種。

一,大字都不識幾個,某個特殊時代的產物

這第一種朋友說來是最可笑的,斗大的字加起來認識不到一石,可能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都沒多久,說句不好聽的基本就是半文盲狀態。

這不讀書沒關係,由於咱們國家上世紀某個特殊時段導致“讀書無用論”甚至“知識越多越FD”,確實害了不少人,但是你自己沒學問不要緊,千萬不要不懂裝懂,聽見人家罵孔老二就熱血沸騰的“攘臂而扔之”,弄得好像是殺人仇人似的義憤填膺,可其實可能連孔子的名字都不知道,豈不是可笑至極?

對於這種人我只能說一聲,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二,連《論語》都沒看過的所謂“讀書人”

第二種朋友比起上面的文盲半文盲要強多了也年輕多了,最起碼都認字兒,有些還讀了一些書,只不過大部分都是連環畫或者小說,要麼就是故事會之類的娛樂類型讀物,

就和鳳姐一樣的“博學”

這部分同志都自詡為讀書人,也喜歡議論個事兒,尤其是聽到有些批判孔子或者儒教的觀點之後就記住了,然後四處宣揚,什麼孔子看不起女人,看不起勞動人民,看不起奴隸,巴結權貴等等,還說的煞有介事似的,好像對孔子多麼熟悉一樣。

對於這些朋友,我真的建議你去讀一讀孔子的作品,什麼《尚書》《春秋》《易經》《詩經》之類的可能太深奧了,但你起碼可以讀讀《論語》吧?這基本記述了孔子一生的言行,等把他看完了你再來評論孔子也不遲,而不是人云亦云,放心,不用怕文言文看不懂,如今白話文譯本有的是。

三,斷章取義,抓住一點不放

這第三種朋友是真正讀過書的,甚至不乏大學生研究生,也看過四書五經,對於孔子的生平也頗為了解。

但是這些朋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喜歡斷章取義,抓住一句話或者一段描述就死咬著不放,從而以點帶面把孔子整個黑化,把儒教也恨不得踏翻在地在踩上千萬只腳才解恨,有些人還喜歡把中國近代受列強欺凌的罪過統統蓋在孔子頭上。

對於這種朋友我的建議就是可以再把心胸放開闊一些,最好是讀讀佛家或者道家的書,以免鑽牛角尖,其實這三教的大賢都教導過我們,佛家講究“觀照本心”,道家講究“清淨無為,不與人爭”,儒教本身也要求“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只有做到這些我們才有資格去較為公正的評論別人。

當然了,孔子是聖人無疑,但是聖人並不代表無所不能,也絕不代表不犯錯誤,其實某種程度來說孔子更像是一位老師,而絕非優秀的政治家,不然也不會在他哪個年代屢次碰壁了。

他的地位更多是被後世的統治者為了強化自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而強行拔高了,所以絕對不是他的每一句話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有許多也受限於當時的觀念和生產力水平,拿到現在就不準確甚至是錯誤了,所以也絕不能死抱著孔子的話不放,必須以批判的態度來繼承才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才是繼承老祖宗寶貴遺產該有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