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之聲」陳一新:平安中國建設要用好考評“指揮棒”

「长安之声」陈一新:平安中国建设要用好考评“指挥棒”

12月14日,中央政法委召開會議,對2018年度綜治工作(平安建設)考核評價研究部署。

網友諸君一定很感興趣:綜治(平安建設)考核評價是一項什麼樣的工作?考評內容是什麼?考評結果有什麼作用?

「长安之声」陈一新:平安中国建设要用好考评“指挥棒”

綜治工作(平安建設)考評是從2003年開始的,每年進行一次,目的是通過對各地各部門推進平安建設的舉措和取得的成效進行考核評價,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採取有效措施推進平安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根據中央政法委印發的《2018年綜治工作(平安建設)考核評價實施細則》,考評內容分為69項,囊括45個成員單位,涵蓋許多行業、領域,涉及預防化解矛盾糾紛,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維護公共安全、網絡安全,開展綜合治理和平安創建,開展平安建設宣傳教育,落實綜治工作領導責任制,以及群眾參與和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等諸多方面。

考評結果和存在問題向省(區、市)黨委、政府通報,作為整改依據,並作為對地市、部門主要領導幹部考核評價和提拔任用的重要參考,發生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被考評扣分的地市,將不得參評綜治先進城市和平安建設最高榮譽“長安杯”獎項。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在會上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好考評的重要性、科學性、實效性、協同性、群眾性、引領性

,認真做好綜治工作(平安建設)考評,發揮好考評的“指揮棒”、“風向標”作用,為創新社會治理、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作出新的貢獻。

「长安之声」陈一新:平安中国建设要用好考评“指挥棒”

各地各部門應該如何把握

今年綜治考評工作要求?

陳一新在講話中

提出要把握好“六個性”。

「长安之声」陈一新:平安中国建设要用好考评“指挥棒”

【一】把握好考評工作的重要性

多年實踐表明,綜治工作(平安建設)考評是是推動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引擎,是落實地方、部門保一方平安責任的重要抓手。進入新時代,要進一步加深對考評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增強積極參與考評、全力搞好考評的責任感使命感。

——加強綜治考評是夯實平安建設責任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工作,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切實肩負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夯實平安建設責任,考評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要用足用好這一“利劍”,推動各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落實社會治理、平安建設責任。

——加強綜治考評是順應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體制機制發生重大調整,黨對綜治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加強,綜治考評工作也應當與時俱進、調整完善。要建立健全與機構改革相適應的考評機制、考評方法,確保考評工作與黨對綜治工作的領導同頻共振,推動新時代社會治理、平安建設邁上更高臺階。

——加強綜治考評是形成各方齊抓共管合力的客觀需要。平安建設的最大特色和優勢,就在於各部門齊抓共管。通過考評這一有效手段,能夠將相關工作納入黨委政府工作全局,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良好局面。要發揮好綜治考評在搭平臺、聚資源中的導向作用,引導各地各部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形成平安中國建設強大合力。

【二】把握好考評工作的科學性

要根據社會治理形勢任務變化,突出“干與不幹不一樣、幹好與幹壞不一樣、主動干與被動幹不一樣”,優化考評機制、完善考評指標,提高綜治考評科學化水平。

「长安之声」陈一新:平安中国建设要用好考评“指挥棒”

——要力求考精。要精確定位,緊扣綜治工作、平安建設的關鍵環節、重點內容,防止把綜治考評等同於部門工作考核,把不相關的工作都往裡裝。今年考評細則設置了69項內容,各相關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考什麼、應該怎麼考,科學賦予相應分值,確保考在“七寸”上。

——要力求考準。堅持用數據說話、用實效說話相結合,把報送的數據和日常的工作統籌起來衡量,確保全面、客觀、真實反映整體工作情況。要多設計一些對日常工作的考評指標,引導各地把功夫下在平時、把功課做在日常,避免年底突擊報送材料,搞臨時抱佛腳那一套。

——要力求考實。要防止“老好人”思想,敢於真考、實考、嚴考,達到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目的。要加強對考評結果的運用,與業績評定、職務晉升、獎勵懲處等掛鉤,推動形成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良好導向。

【三】把握好考評工作的實效性

衡量考評質量,關鍵看推動工作的實效。要發揮考評“風向標”作用,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把平安建設的成效體現在把各類風險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

——要倒逼防範在先。加強行業監管,是從源頭上防範各類風險隱患的治本之舉。今年考評細則中涉及的藥品安全監管、質量安全監管等項目,都是行業監管的重點領域,也是考評的重點對象。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以考評倒逼監管責任落實,推動完善市場準入、規範管理、重點監控等日常監管機制,堵塞管理漏洞。

——要務求發現在早。今年考評細則中,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地鐵公交安保工作等納入考核範圍,目的就是突出容易出事的重點物品、群體、場所、行業,建立相應的公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要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把著眼點放到預測預警預防上來,掌握工作主動權。

——要促進處置在小。要推動各地對風險隱患早化解、早處置,加強對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防範,完善快速響應處置機制,最大限度防止重特大案事件的發生。

【四】把握好考評工作的協同性

綜治考評工作囊括45個成員單位,涵蓋許多行業、領域,必須在增強整體性、協同性上下功夫。要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確保考評工作協調有序推進。

——要堅持各負其責。各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綜治考評工作與本單位、本系統中心工作統籌起來,實現考評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要通過考評,引導各領域、各行業分頭抓好防風險、化矛盾、保安全、促穩定工作,真正做到把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

——要堅持共同履責。在今年考評的66項重點工作中,有23個項目需要兩個以上部門協同考評。各部門要樹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推進情況溝通、數據融通、渠道暢通,牽頭部門要統籌調度好,配合部門要積極協作好,努力把考評過程變成群策群力、共考共評的過程。

——要堅持有效問責。各考評單位要結合本部門職責,建立健全權利與義務統一、風險與責任關聯、激勵與懲戒並重的考評責任體系。對發生重特大案事件的,要依法依規嚴厲問責,確保失責必問、問責必嚴。要將綜治考評問責與安全生產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群體性事件等問責相銜接,更好發揮警示作用。

【五】把握好考評工作的群眾性

人民群眾是社會治理的最終評判者,平安不平安,群眾最有發言權。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滿意為根本標尺,不斷增強考評結果的公信力。

——要順民意。

今年考評細則中,注重加大了民意的分量,大幅度提高了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分值,使之成為單項考核分數最高的項目。要用好這一指標,更加註重傾聽群眾意見,通過智能調查等方式,暢通群眾表達渠道,搭建群眾評判平臺,努力使考核導向、評價標準與群眾的意願相符合,真正把評判的“表決器”交到群眾手中。

——要解民憂。平安建設能否得到群眾認可,關鍵要看是否能解決人民群眾最恨最怨最煩的問題。今年,結合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相應提高了打擊黑惡勢力的考評分值,就是因為群眾對黑惡勢力深惡痛絕。要通過考評,引導各地把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主攻方向,真正把社會治理工作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

——要聚民力。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是社會治理、平安建設的重要法寶。今年考評細則中,增加了“社會組織參與平安建設情況”、“平安建設宣傳教育”等內容,就是要突出借力於民的考評導向。要通過考評,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自覺拜群眾為師、主動向群眾問計,通過運用新媒體等多種手段,最大限度把群眾發動起來,努力開創群防群治新局面。

【六】把握好考評工作的引領性

開展考評的重要目的,就是要發揮對所考工作的引領、推動、促進作用。要圍繞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這一目標,用足用好綜治考評這根“指揮棒”,為未來一個時期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樹立正確導向。

——要引領理念思路的創新。科學的考評催生科學的實踐。要通過綜治考評,引導各地各部門與時俱進更新社會治理理念,樹立正確的目標導向、政治導向、民本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養成科學的戰略思維、底線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引領社會治理邁向更高境界,努力開創平安建設新局面。

——要引領體制機制的變革。這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支撐,也是綜治考評工作的重要著力點。要通過綜治考評,引導各地各部門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委領導機制,聯動融合、集約高效的政府治理機制,開放多元、互利共贏的社會協同機制,打造權責統一、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社會治理命運共同體。

——要引領方法手段的改善。方法手段對路,社會治理就會事半功倍,這是開展綜治考評的重要目標。要通過綜治考評,引導各地各部門樹立科學的治理方法論,自覺做到以自治為基礎、以法治為保障、以德治為先導、以智治為支撐,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长安之声」陈一新:平安中国建设要用好考评“指挥棒”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长安之声」陈一新:平安中国建设要用好考评“指挥棒”

廈門

平安廈門 感謝有您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长安之声」陈一新:平安中国建设要用好考评“指挥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