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我們驕傲:走出中國的茶葉,影響了世界!

走出中國的茶葉,影響了世界...

中國是文化大國,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有著悠久而詳細的文字記載歷史的傳統。所以,最終,中國成為“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

唐代的陸羽(733—804)是一個關鍵人物。和唐朝的很多讀書人一樣,他喜歡寫詩,但是,他更大的興趣是喝茶,並且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


值得我們驕傲:走出中國的茶葉,影響了世界!


▲陸羽品茗圖

和一般文人只品茶不同,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他長期進行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實在難得。他奠定了茶的地位:在《茶經》之前,中國還沒有把漢字“茶”和那種可以飲用的樹葉聯繫起來,更經常用的是“荼”。

陸羽之後,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這才固定了“茶葉”這種搭配。如今我們普遍說茶文化起源於唐代,這個說法也沒錯。

出走到日本

唐代,日本掀起了學習中國文化的高潮。崇尚唐朝文化的嵯峨天皇(810年—824年,年號弘仁)就非常喜好飲茶。他不僅下令種植茶樹,而且還像唐朝士人那樣品茶作詩,抒發雅興,留下了“吟詩不厭搗香茗,乘興偏宜聽雅彈”的詩句。


值得我們驕傲:走出中國的茶葉,影響了世界!

日本屏障畫《四條河原圖》。描繪四條河原娛樂場的歌舞伎、妓女、玩偶劇、珍奇動物表演、戲曲等從事各種經營的小屋排成行列,街上走著遊僧、賣茶的小販

300多年後,一個名叫榮西的日本僧人來到宋朝統治下的中國。於1168年、1187年兩次渡海入華,到過明州(今浙江寧波)、杭州、天台山等地。他離開中國時,將中國的茶種帶回日本,種植在好幾個地方。榮西晚年還用漢文寫了《吃茶養生記》一書,其中許多內容引自宋朝的《太平御覽》。

許多學者認為,現代日本茶道中所用的抹茶,最初也是由榮西從中國引入的。在榮西等人的大力推動下,飲茶之風在日本的僧人及貴族中再度興起,並且不斷向社會下層擴散。


值得我們驕傲:走出中國的茶葉,影響了世界!


▲日本抹茶

中國的茶、飲茶方式、鬥茶風氣、茶具等傳入日本後,逐漸與日本本土文化相結合。到了16世紀,形成了日本獨特的茶文化——茶道。茶道追求“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數百年來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日本文化的一個象徵。

不管是抹茶還是茶道,都是日本人把茶與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結合起來,對中華文化吸收和再創造的結果。

英國人愛上茶

歐洲人是在16世紀開始獲知茶葉的,但最初向歐洲介紹茶葉的並不是那些初到中國沿海的葡萄牙人,而是一位名叫拉木學的意大利學者——儘管他本人並沒有見過茶葉。

拉木學在1559年出版的一部書中寫道,根據一個波斯人的說法,中國出產一種被稱為茶的植物,用水烹煮,可治多種疾病。而最早將茶葉輸入歐洲的則是荷蘭人,時間大約在1610年。

茶葉引入荷蘭後,飲茶隨之而起。到了17世紀中期,飲茶在荷蘭已經比較流行。


值得我們驕傲:走出中國的茶葉,影響了世界!


▲19世紀的英國東印度公司

17世紀中期,茶葉已通過各種途徑輸入英國。1657年,英國倫敦的一家咖啡店打出這樣的招牌:在英國,由於茶葉“非常稀罕,十分珍貴,每磅售價高達6—10英鎊,所以一直以來都被視為高貴奢華的象徵,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用”。

這塊招牌還說,中國茶葉“有益健康,老少咸宜”,並且列出了茶葉的10多項功效。正因為如此,倫敦的一家咖啡館於1658年9月30日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時,強調茶葉是“所有醫生推崇的美妙飲料”。這也是英國曆史上第一則登在報紙上的茶葉廣告。


值得我們驕傲:走出中國的茶葉,影響了世界!


▲19世紀初,英國商人將中國茶葉裝船

18世紀前期,茶葉已由奢侈品轉變為大眾飲品,進入了尋常百姓之家。飲茶成了英國人的日常習慣,英國因此而成為“飲茶王國”。19世紀中期,飲用下午茶的風尚在英國蔓延,最終發展成英國人生活習俗與文化傳統的組成部分。

不過,由於自然及文化的原因,英國人更偏愛經過發酵的紅茶。他們還喜歡在茶中添加糖和牛奶,從而調製出別具英倫風味的茶飲。


值得我們驕傲:走出中國的茶葉,影響了世界!


英式紅茶

點燃美國獨立戰爭

喝茶也並不必然溫和,茶在美國的歷史就說明了這一點。

由於茶葉逐漸成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日用消費品,英國政府因此將茶葉視為重要的稅源。1767年,英國議會通過《湯姆遜稅法》,決定在北美各港口對眾多從外國進口的貨物進行徵稅,其中包括茶葉。


值得我們驕傲:走出中國的茶葉,影響了世界!


▲“五月花”號

該稅法引起了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激烈反抗。1770年,英國議會被迫廢除《湯姆遜稅法》,但保留對進口茶葉徵稅。結果導致茶葉走私的猖獗,大量茶葉從荷蘭被偷運到北美殖民地。

177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面臨著嚴重的財務危機,庫存的茶葉大量積壓。為了挽救東印度公司,英國議會於1773年通過了《茶葉法》,允許東印度公司不通過中間商,直接向北美銷售茶葉,並對每磅茶葉僅徵收3便士的進口稅。

但是,《茶葉法》引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強烈不滿。紐約、費城等地民眾建立起“自由之子社”之類的組織,以抵制從英國進口的茶葉。各地嚴禁茶葉,人們即使是想購買一點茶用作藥物,也需要得到“自由之子社”的批准。根據保存下來的一份檔案,一位婦女“由於年邁體弱”而獲准“購買1磅武夷茶”。

當時紐約的一個商人甚至寫道:“人們寧願購買毒藥,也不願購買茶葉。”無辜的中國茶葉,不幸躺槍,簡直成了英國政府的替罪羊。

1773年12月16日夜,一群波士頓居民化裝成印第安人,登上三艘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將船上所載茶葉全部傾入海中,使波士頓港成了“茶海”。這就是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值得我們驕傲:走出中國的茶葉,影響了世界!


波士頓傾茶事件

其他城市的民眾紛紛仿效波士頓的做法,或拒絕東印度公司的運茶船上岸,或焚燬船上的茶葉,從而將反英鬥爭推向新的高潮。波士頓傾茶事件點燃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總結茶葉貿易

中國古代的對外貿易,主要商品是絲綢、瓷器和茶葉。有相當多的證據證明,茶馬古道有著悠久的歷史。

茶馬古道有三條,第一條是陝甘茶馬古道,是中國內地茶葉西行並換回馬匹的主道。第二條是陝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陝西人開闢的。《明太祖實錄》“秦蜀之茶,自碉門、黎、雅抵朵甘、烏思藏,五千餘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無此。”

第三條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西雙版納易武、普洱市,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市、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


值得我們驕傲:走出中國的茶葉,影響了世界!


滇藏茶馬古道

據史料記載,中國茶葉最早向海外傳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當時中國商人在與蒙古毗鄰的邊境,通過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輸出茶葉。但是,所有的茶馬古道,中國的影響力都到邊界為止,這種以物易物的形式,主要是用茶葉換取遊牧政權的馬匹,稱不上是有規模的貿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