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的現狀與未來(二):茶藝需要標準嗎?

昨天,我們詳細梳理了茶藝這一概念的歷史沿革,並明確了當代茶藝是一門生活藝術而非表演藝術:茶藝的現狀與未來(一):茶藝究竟是什麼?

但不論生活藝術還是表演藝術,都脫不開藝術二字。

而部分大眾對藝術抱有錯誤的理解:“藝術有什麼標準?好看就行。有了標準反而限制了藝術的自由表達。”或許正是將這種錯誤的藝術理解遷移到茶藝之上,才有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觀點:茶藝不需要標準。

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藝術實踐有極嚴格的標準。畢加索在開創現代藝術前和所有的美術生一樣,畫過無數的素描;

茶藝的現狀與未來(二):茶藝需要標準嗎?

畢加索早年素描作品

朗朗在成為國際級鋼琴演奏大師前和所有練琴的孩子一樣,訓練過長時間的指法。所有送孩子去學藝術的家長都知道,藝術遠比想象的要辛苦。

茶藝的現狀與未來(二):茶藝需要標準嗎?

小朗朗在練琴

藝術並非沒有標準,那些看似離經叛道的另類作品實則是長年堅持標準訓練後的昇華。那麼,茶藝又怎能拒絕標準呢?

今天,我們就來就來討論茶藝的標準問題。

茶藝行業有現行標準嗎?

茶藝行業當然是有標準的。

1999年茶藝師這一職業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後,全國範圍內的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緊密合作,用意志力、耐力完成了這場標準制定的馬拉松,終於在2002年11月8日頒佈了《茶藝師國家職業標準》。

這份標準的制定可謂難度空前,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當時的標準制定者只能從中國的實際、從茶藝的實際出發,但在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指導與業內外人士的廣泛參與下,仍然高水準地完成了這份標準。

在國家標準之外,同樣有不少茶藝著作如蔡榮章教授的《茶道入門三篇》《茶道入門——泡茶篇》

茶藝的現狀與未來(二):茶藝需要標準嗎?

童啟慶教授的《習茶》《生活茶藝》

茶藝的現狀與未來(二):茶藝需要標準嗎?

丁以壽教授的《中華茶藝》等等

茶藝的現狀與未來(二):茶藝需要標準嗎?

眾多專家學者潛心研究的著作與標準,為當代茶藝奠定了基礎,稱之為茶藝從業者的必讀書籍也不為過。

茶藝的標準建設太多、太過了嗎?

“茶藝不需要標準”論點的一個典型觀點是:我國茶葉有六大類,幾千個品種,又需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品茶者,如何可能建立標準?

這種用差異化否定標準的意義的觀點,實質上是一種思維的懶惰。

首先我們需要指出,茶藝的沖泡標準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一刀切,而是針對不同茶葉的具體沖泡標準。此外,產品越是豐富,越是需要建立起多樣而完備的沖泡標準,正是對這些標準的掌握,使得茶藝師區別於普通的茶愛好者,使得茶藝師的價值得到體現。

應該說:標準更像是茶藝師的看家法寶而非枷鎖。而不同品茶者的不同需求也並非無跡可尋,老茶客好醇厚,可以適當提高水溫、加大投茶量,新人則可反之,這需要的是茶藝從業者的長期的經驗積累與積澱,是在標準之上的應變。

茶藝的現狀與未來(二):茶藝需要標準嗎?

只有當茶藝師能遊刃有餘地掌握沖泡標準,才能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昇華泡茶之藝,獻上屬於自己的“神來之筆”,而那些連走路都還沒學會便急著起飛的作品,我們只能送上衷心的告誡“切勿不自量力”。

可惜的是,正如著名茶人餘悅研究員在關於當代茶藝的“曉起約架”中所言:“從事茶藝行業的人有多少人讀過關於茶藝與茶藝師的行業標準和要求?又有多少人還記得這些標準?”茶藝行業的混亂並非是因為標準多、標準無用,而是行業從業者良莠不齊,在迅速地拿了本本以後就把國家茶藝師教材中規定的“硬槓槓”丟在一旁。

茶藝的標準建設需要市場的推動

對於茶藝的未來,我們並不必杞人憂天,也無需動輒就遷怒古人,將現狀的混亂加諸於所謂“定性思維”等民族性。我們應當看到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與中華民族強大的學習能力。實際上,在我國對外開放的短短四十年內,我們就看到中國諸多科技的重大攻關、中國IT的崛起,甚至就在茶業領域內部,我們也能看到茶業審評的飛速進步。

茶藝的現狀與未來(二):茶藝需要標準嗎?

標準的茶葉審評現已成為茶葉生產加工領域的一個重要環節,其評價系統和評分標準在各個茶企和教育科研機構迅速普及,使茶葉有了明確的分級制度,成為產品在營銷時重要的分級依據,得到消費者的信任和採納。

因此,我們有了分析問題的更好視角:茶葉審評與茶藝的標準建設,其實就是前後腳的事,但茶葉審評的標準為何能迅速普及而茶藝標準卻被冷落?

答案是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的市場需求敦促企業規範自身的產品品質,故而推動了茶葉審評的發展。與之相較,茶藝並沒有如此巨大的市場推動力,以茶為主體的服務業發展長期停滯,以至於不少茶藝師把茶藝作為副業而將賣茶作為主業,而部分茶藝師則“劍走偏鋒”,四處走穴以賣藝為生,試問這樣的現狀又如何可能推動茶藝的標準建設?這樣的現狀也必然使得茶藝“群魔亂舞”。

因此,發展茶藝並不能僅停留在培訓上,不能僅停留在各類大賽上,而應當大力發展以茶為主體的服務業,讓茶藝經受廣大消費者的考驗,市場自然能大浪淘沙、去蕪存菁,將優秀的茶藝推向大眾的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