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破產,自食其果?

金立作為昔日的國產手機一哥,如今卻將走向終結,實在令人唏噓。

2018年12月10日,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對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提出的破產清算申請。深圳中院稱,涉案債權已經到期至今未能獲得清償,足以證明金立公司明顯缺乏清償能力。該消息被認定為是金立公司破產的“宣判”。而在今年5月8日,華興銀行就曾以金立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向深圳中院申請破產清算。

12月11日,金立手機與供應商債權人進行二次會談,金立方面確認債務共202億,但目前企業資產只有20億。

12月17日晚間網上流傳消息稱,“法院正式裁定金立破產”。金立回應稱:法院受理了破產清算申請,不是裁定破產清算,現在還是破產重組方向。

金立破產,自食其果?

12月17日晚間,資訊博主@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臺 率先報道了法院正式裁定金立破產的消息,隨後@新浪財經 @每日經濟新聞 @財經網 紛紛轉載報道了此則新聞,一時間,金立破產重組的新聞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引發了網友熱議。截至發稿前,微博#金立破產#話題頁顯示該話題閱讀量達到1億,相關討論數3.5萬條,話題熱度在12月17日22時達到了輿情峰值。

金立破產,自食其果?

熱門文章方面,@招商網 發表的《金立否認裁定破產清算,深圳中院裁定是受理申請》一文傳播量最高,達到了52次,文章認為儘快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是金立全體債權人減少損失、提高債權回收率的唯一途徑。重組後的金立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和運營公司:資產管理公司 100%由債權人持股,持有原金立集團的優質非核心資產等,運營公司主要從事手機品牌授權和移動互聯網業務,其股權歸債權人所有,是否分配一定股權給管理層及除責任人外原金立集團股東,由債權人確定。

金立破產,自食其果?

網友觀點:

@老徐時評:法院正式裁定金立破產,好好的一個企業,就這樣被老闆毀了,被賭博毀了。可見一個人成就一件事很難,毀掉一件事,卻是易如反掌。金立也算是國產手機裡的活化石了,在功能機時代就是風生水起的巨頭之一,一直混到智能機時代。這麼多年風風雨雨,一下子就完了。

@石述思:這幾乎宣佈了山寨智能手機的謝幕。在5G時代垂臨前夕,缺乏創新能力、靠傳統營銷渠道、過度營銷立足三到五線城市中低端用戶的商業邏輯已是江河日下的紅海。加上個人英雄主義主導的粗放管理締造的充滿利益糾葛的江湖情,在公司日益國際化現代化的大背景下,逐步在走入歷史。關於劉立榮賭博背後的資產轉移等傳聞,則更多地折射出民企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的生存發展焦慮,如何依法確權推動改革降低成本提供金融國民待遇,都是當務之急。

@鈕問:智能機時代金立被同行拉開太多,賭博導致的現金流週轉問題只是導火索,我認為本質還是金立跟不上時代。今年一季度金立的手機出貨量暴跌七成,成為下滑最嚴重的國內手機廠商,可見倒閉的關鍵還是銷量不行了。

而銷量不行的原因主要是劉立榮所領導的管理層不作為,在國內智能手機行業競爭不斷加劇的情況下,不注重產品研發,之前鋪天蓋地的廣告打法在功能機時代還是有用的,但是在智能手機時代用處就不大了。

輿情分析:

無論金立如何解釋,都意味著金立破產倒計時。是破產清算還是破產重組,還要看接下來大家表決。

不過金立今天的局面,實在令人惋惜。一個集通信設備、科技、創新投資等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擁有美好廣闊的前景,特別金立手機已經擁有不錯的銷售渠道及一定的市場人氣,但因總裁劉立榮豪賭,直接輸掉了資金十幾個億,導致企業現金流斷裂,對於一個民營企業的災難可想而知。雖說這不是本質原因,但因企業資不抵債,一時半會兒也很難組織力量抗爭,法院如此裁定,說明對金立還沒有徹底絕望,同時也是給劉立榮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曾有報道稱,劉立榮本身就是一位有業餘6段棋力的圍棋高手,被譽為“商界棋王”,如果說人生也是棋局,那麼,今年才46歲的劉立榮還有再來一盤的機會嗎?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4008299196 郵箱:zhangming[at]civiw.com 負責人:張明)

更多商情熱點請關注:

新浪微博:@識微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