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寶寶私處如何護理?

很多父母都不知如何正確清洗女寶寶的私處,擔心清潔過度又怕對寶寶有傷害。近日不少女寶媽媽在我們微信後臺留言,責怪自己護理不當導致寶寶的會陰感染,導致小陰唇粘連。她們擔心粘連會日益加重,甚至要做手術。

女寶寶私處如何護理?

“我女兒剛滿三個月,可以天天洗pp麼?”

因為陰唇裡的胎質沒擦乾淨,晚上她睡著以後,會用不太溼的棉球給她擦,上次用的力大些,擦完後第二天早上寶寶尿尿,發現會有白的東西跟尿液流出來。

對女寶寶,可以每天沖洗外陰,但不要刻意去除外陰部分的分泌物。分泌物中的一些酶也有抑菌和殺菌作用。每天給孩子洗澡後,或嬰兒排大便後,用溫水從上到下衝洗外陰即可,還要注意保持局部乾爽。

女嬰生後外陰會有白色黏性附著物,還有增加趨勢,有些會微微發黃,屬正常現象,與胎質和生後激素水平變化,母乳餵養等有關。這些附著物不僅對嬰兒無害,而且還可保護局部免受汙染和感染。不需人為去掉,隨著長大會逐漸消失。清除分泌物,不僅易於局部感染,而且清除過程可造成局部損傷。

接下來,我們將就女寶寶的日常清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出現陰唇粘連、陰道皮贅、外陰分泌物應該如何清洗,不用紙尿褲後應該如何護理寶寶私處呢等相關問題,進行詳細答疑。

女嬰陰道排出的透明或白色物質,具有一定保護作用,寶爸媽們不要過於擔心。

有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剛出生幾天的女嬰,陰道會排出透明或白色的物質,大人不免非常驚訝,剛出生幾天,怎麼會有陰道黏液呢?

其實,家長不必擔心,這是在嬰兒發育期間媽媽體內的雌激素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所致的。在出生後幾個星期,嬰兒體內留存的媽媽的激素可刺激嬰兒陰道產生一定的分泌物。除了黏性分泌物,女嬰陰道還可能排出血性分泌物,同樣也是正常現象。隨著嬰兒體內媽媽的雌激素逐漸消退,分泌物會逐漸減少,並最終消失。

適當清潔女嬰外陰即可,避免因清理過程造成局部黏膜損傷引起小陰唇粘連現象。

那麼應該如何清理女嬰的外陰呢?家長在平時給孩子更換尿布期間,適當清理陰道即可,可用溫水從上至下衝洗局部,將表面的附著物和細菌沖掉就可以了。

女嬰陰道的這些分泌物中的化學物質具有殺菌、抑菌的作用,不僅對孩子無害,而且還會保護局部黏膜免受來自大便中細菌的侵擾。如果徹底清除這些分泌物,不僅會增加局部感染的機會,還可能因清理過程造成局部黏膜損傷引起小陰唇粘連現象。

女嬰私處出現部分粘連,且出現排尿費力或尿路感染時,才需使用含雌激素的藥膏治療。

在3個月~6歲的女童中,大約1/3~1/4會存在陰唇粘連,絕大多數粘連範圍較小,不會引起家長和醫生的注意。粘連通常由炎症或刺激引起,過度清潔外陰,可造成局部刺激過度,導致炎症出現。隨著生長,大多數陰唇粘連可自行消除。只有出現排尿費力或尿路感染時,才需使用含雌激素的藥膏治療。

如果發現小陰唇已粘連,除不要繼續“認真”清洗局部(只用清水自上而下衝洗),還需注意排尿時孩子是否有哭鬧(陰唇粘連造成排尿口狹窄),排尿後是否還有尿液繼續滴出(陰唇粘連造成局部形成小兜,存留尿液),是否出現了泌尿道感染等。若無上述情況,不需立即手術分離,7~8歲時可自行分開。

女寶寶私處如何護理?

女寶寶私處清理需要按步驟進行。只要不給孩子用紙尿褲了,就應該穿內褲。

不建議給孩子穿開襠褲,開襠褲是會使孩子著涼的,而且還可能出現局部感染,尤其是女嬰。

只要不給孩子用紙尿褲了,就應該穿內褲,不論男嬰還是女嬰。穿紙尿褲還是布內褲,都可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當嬰兒還不能自主排尿前,最好還是穿紙尿褲,這樣不僅方便,關鍵是比較乾淨。如果擔心紙尿褲會捂著孩子,可以排尿、便後及時更換。千萬不要給孩子穿開襠褲!保護嬰兒從點滴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