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媽媽紮根中國二十年,她是如何經營跨國家庭和“媽媽”的角色

美國媽媽紮根中國二十年,她是如何經營跨國家庭和“媽媽”的角色

美國媽媽紮根中國二十年,她是如何經營跨國家庭和“媽媽”的角色

一個美國人,努力了二十多年在中國紮根,從海南到東北,足跡遍佈中國。如今,她在成都用心經營著自己的家庭,作為全職媽媽養育著兩個兒子。

多樣的文化在這個跨國家庭裡交融,Terri也找到了自己的經營家庭和養育孩子之道。

不同於眾人皆知的名詞「ABC」(American-Born Chinese),「TCK」(Third Culture Kid)這個詞顯得有些小眾,它是指的那些成長時期隨父母至另一個文化中成長的孩子。父母的文化是第一文化,成長時周邊的文化是第二文化,這兩者的融合就產生了另一種屬於他們自己獨特的第三文化,孫中山和奧巴馬都是TCK的典型代表。

嘉樂和國強是兩個生活在成都的TCK,一個11歲,一個10歲。

美國媽媽紮根中國二十年,她是如何經營跨國家庭和“媽媽”的角色

TCK跟普通的孩子不一樣,「養育」這件事顯得更加不容易。他們的母親Terri,在中國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但做媽媽卻是從頭開始,也在這個過程中,她找到了全新的自己。

美國媽媽紮根中國二十年,她是如何經營跨國家庭和“媽媽”的角色

▲1997年,Terri在嘉峪關(右上)

1

Terri今年47歲,但她用極為樂觀的生活態度,很好地印證了「越活越年輕」這句話,並努力在異國他鄉經營著一個溫馨的家。

35歲結婚,36歲生下第一個孩子嘉樂,她還特意強調「不是家庭的‘家’,而是嘉陵江的‘嘉’」,第二個孩子取名國強。這些數字如果放在一箇中國女性的身上簡直不可思議,不知道要揹負多少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可Terri卻不以為意,因為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發生的。

美國媽媽紮根中國二十年,她是如何經營跨國家庭和“媽媽”的角色

▲Terri的結婚照

「雖然這樣說,但那個時候我心裡還是有一個clock,」Terri抿了一下嘴巴,「我不知道要怎麼形容,就是,就是有個類似的聲音,‘tick tock,tick tock......’」發出擬聲詞的時候,她伸出食指,在胸前模仿時針行走的路徑,然後發出爽朗的笑聲。

婚姻和家庭對Terri的改變很大,她說結婚之後你才會知道自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因為兩個人一起生活,面對的不再只是自己,雙方可以相互指責缺點,但通過溝通,你可以更加直面自己,尤其是那些沒有被你意識到的問題。

這一點對Terri尤為特殊,因為結婚的時候丈夫42歲,她35歲,至少從年齡可以看出,他們兩個完整又獨立的個體,再加上是跨國婚姻,兩個人的文化差異很大。「很多夫妻是共同成長,」Terri雙手合攏,做了一個向上延伸的動作,「但我們不是」,她又做了一個兩隻手碰撞著向上生長的動作。

有一次她對自己發起了一個挑戰,叫「30天不否定我的丈夫」,很簡單,就是不在丈夫面前,也不在別人那裡去指責、否定他。談到這個挑戰,Terri笑得合不攏嘴,她說每個妻子可能都很難做到,「其實不到三個星期我就堅持不下去了,太難了,哈哈哈!」

可就在這短短的三個星期,丈夫被她肉眼可見地改變著。大部分時候都板著臉有些嚴肅的丈夫變得愛笑了,很容易指責孩子們的他也更加溫柔和有耐心。Terri突發奇想的舉動,讓溫馨美好的家庭氛圍影響著每一個家庭成員。

美國媽媽紮根中國二十年,她是如何經營跨國家庭和“媽媽”的角色

美國媽媽紮根中國二十年,她是如何經營跨國家庭和“媽媽”的角色

▲Terri在結婚12週年時,在朋友圈寫道:“12 years dancing through life.Some dancing romantically,some dancing crazily.Keep on dancing!”

2

「嘉樂的生日是11月1日,國強出生在中國的國慶期間,10月6日。他們有四個星期是同歲,我覺得這太奇妙了!」Terri把作為母親的這一項重大發現講出來的時候,驚喜感一定不亞於當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她對於孩子的細緻和愛不止於此。

生完嘉樂,她就決定要退出職場,做一個全職媽媽,至今仍然全心全意地陪伴和教育孩子,這跟我們一般印象中外國人對孩子是“放養“有些不同。

Terri的心裡一直有塊空缺,她的父母從小疏於陪伴,甚至她在校籃球隊重要的比賽父母都不曾出席觀賽,這令她非常失落,她伴隨著這種失落感成長到自己有了家庭和孩子。因為太懂得那種感受,Terri不願自己的孩子也有愛的缺失,「如果他們真的有某種缺失,我希望至少不是因為我。」

美國媽媽紮根中國二十年,她是如何經營跨國家庭和“媽媽”的角色

做媽媽的責任感沒有給Terri帶來壓力,反倒令她很享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每時每刻。她買了很多書,教他們歷史、科學、地理、數學......為了讓學習更有趣,她舉例說,在講歐洲歷史的時候,她不僅會講歷史,還會教他們做歐洲的美食,學習歐洲的語言,瞭解歐洲的藝術文化等等。

兩個孩子都很愛看書,Terri的培養方法就是跟他們一起看,而不是隻命令他們看,自己卻在玩手機。很多時候,父母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而影響的結果會慢慢表現出來。

她知道很多中國媽媽會把孩子送去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被巨大的教育壓力壓得喘不過氣,Terri搖搖頭:「我去看過,它們(興趣班)太貴了,I cannot afford it(我無法負擔)。」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教育成本其實都很高,她從不要求孩子一定要上大學或者怎樣,心態上會比較輕鬆,再加上兩個孩子是TCK(Third Culture Kid),他們有自己的文化,所以完全尊重他們的未來。

美國媽媽紮根中國二十年,她是如何經營跨國家庭和“媽媽”的角色

在養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中,Terri不是沒有遇到挑戰,「比起教育一個孩子,我覺得最難的是讓他做一個好人。」她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如何溫柔地跟孩子溝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更是學習如何做一個好媽媽。

每週Terri會跟兩個孩子有一個晚上親密的獨處時間,陪伴他們入睡,入睡前他們會跟她講悄悄話,交換自己的秘密或者心裡的困惑。有一次國強跟她講了自己在學校新學到的一個詞,Terri一聽是髒話,她儘量讓自己保持冷靜,因為兩個孩子從來都不說髒話,但她希望自己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你不知道這個詞媽媽不怪你,但以後不要再用了,因為它真的非常非常髒。」

「如果有一天,我猜可能是他們到了13歲,不再需要這樣親密的關係了,不再需要我陪伴了,我會很難受的,不過開心的是,至少現在不會。」做父母的人,情緒很容易被孩子牽著走,為他們的成長而欣喜,也為他們的獨立而失落,所以會有很多父母光是想想孩子結婚的時刻都會掉眼淚。

美國媽媽紮根中國二十年,她是如何經營跨國家庭和“媽媽”的角色

3

35歲之前的Terri一定很難想象自己有天會把婚姻和家庭變成「甜蜜的負擔」,畢竟那個時候的她自由又快樂,全然做自己。

1994年那年,Terri第一次來到中國,在海南島教英語,在中國一呆就是二十多年。她還笑稱自己去美國更像是在旅遊,時間長了就不習慣,吵著要回到中國。

1994年之後的二十多年裡,她當老師教英文,也做學生學中文,從海南島到東三省,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她在哈爾濱創業了六年,這六年是她最辛苦也最快樂的六年,她組織員工到各地去玩,帶著狗狗「麥穗」一起上班,累了就給自己放假去歐洲度假。

當年團隊的小夥伴至今都保持著聯繫,他們有個微信群,說著Terri拿出手機打開微信,對群裡的每個人都如數家珍。

「這個人現在在杭州。這個人很厲害的,開了自己的公司。哦,這兩個人結婚了......」Terri說這些人就像自己的親人,她2006年結婚,買了6個戒指,她摸了摸手上戴著的那枚,「就是這枚,當年我們六個人差不多一起結婚,我就一起買了6個戒指給大家。」比鑽石還要珍貴的情誼,Terri收藏至今。

美國媽媽紮根中國二十年,她是如何經營跨國家庭和“媽媽”的角色

▲和團隊的夥伴一起去黑龍江的帽兒山

她愉快地講起那個時候自在的時光,問起是否後悔做全職媽媽的時候,Terri瘋狂搖頭,「我的兩個孩子跟我一樣耶很喜歡足球,去年世界盃,我凌晨把他們從床上叫起來一起看球,開心得不得了。」Terri把自己童年缺失的那個部分,毫無保留地給了孩子們,孩子們也回饋了她同樣的愛。

雖然是全心全意照顧家庭,但Terri在每週五這天,會把陪伴孩子的任務會交到爸爸手裡,然後自己去國際學校給學校裡的媽媽們上英文課,Terri把這一天命名為「屬於自己的一天」。

美國媽媽紮根中國二十年,她是如何經營跨國家庭和“媽媽”的角色

Terri在婚姻和家庭中不斷地認識和找到自己,在跟丈夫的溝通和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成長,所以她會說:

「妻子和媽媽這個兩個角色都不容易,但我很享受。」

-END -

©Mamore

*本文由「不只媽媽Mamore」原創出品

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不只媽媽 | mamore_cd

官方微博 | @不只媽媽

聯繫我們 | [email protected]

合作平臺 | 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天天快報、網易、搜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