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評:比特幣,還能漲否?

這世界從不是非黑即白,在秩序與自由、獨立與規則、無限與邊界的天平上持續擺動著人性指針。

技術推動人類並改造人性

凱文·凱利說“人性──需求、慾望、恐懼、原始本能和最崇高的理想──不斷地被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發明所改造。”火種讓500萬年的非洲大草原裡走出了最早的人類。

馬克思說“技術一直是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首要因素,風力磨坊帶來了封建地主社會,蒸汽機磨坊帶來了產業資本金社會。”工業時代終結了奴隸封建社會結構,互聯網時代擴大了我們的圈子,更頻繁的交易與更近距離的商業不停改造人們的價值觀。互聯網應用在中國高速發展和促進各行業的進步,已讓我們產生了錯覺,彷彿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這些依存網絡的新技術都必將摧枯拉朽,我們往往高估未來兩三年的變化,卻低估未來十幾年的變革。


優評:比特幣,還能漲否?

區塊鏈技術脫胎於新的自由加密貨幣,簡單說就是分佈式賬本,目的是解決信任問題。使用了分佈式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智能合約等其他技術。它的好處顯而易見,安全不可修改,信任至簡到無需信任,天然去中心化的排斥托拉斯。

比特幣的柔韌

比特幣可以說是區塊鏈技術最成功的應用,雖然是雞與蛋的關係。譭譽參半的九年磨礪,騙局、傳銷、智商稅未絕於耳,這朵仍在寒冬中搖曳的奇葩,卻已精進出了堅韌似水的柔性。

也可以說比特幣是鬱金香,是君子蘭,是無數個騙局傳遞的那朵花,但它偏偏不是韭菜本身。此時,已是熊市凜冽,此刻,它相比最高位,跌落了80%,價位3760美元,超過2018年菲律賓人均年收入,這仍是朵不便宜的花啊。如果你瞭解鑽石的共識,或許能明白一個比特幣大概的未來。

比特幣本身具有堅韌,經過了多個牛熊交替的生存週期和類似Gox的眾多安全事件。在時間週期與波動幅度裡,比特幣的長期曲線是一直上揚的,就像法幣必然通脹導致的實際購買力一直在貶值一樣。

優評:比特幣,還能漲否?

最終供應是已知數量,事先確定的永不超過2100萬。天然氣或原油價格持續上漲,生產者還是有動力(且能能做到)去增產。比特幣則不是,儘管價格上漲可能會增加將比特幣“分叉”概率,但原始的比特幣始終是BTC一種,供應數量很明確,需求卻捉摸不定。供應欠缺彈性相當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何比特幣的波動如此劇烈。

比特幣為什麼漲,又為什麼跌?

無論是利益關聯方的推波助瀾吹捧與高歌,還是媒體炒作具有的稀缺性,高歌改變人類命運的熱血澎湃,勾起人的慾望和想象力,都無法讓比特幣持續多年的多次猛漲。

商品價格由供需決定,無論商品是不是貨幣。

真正的力量,只有資本。資本有著天然突破管控的衝動,這也是比特幣歸零可能性小的重要原因。

目前全球經濟環境裡,流動性萎縮、能源價格上漲、加息導致資金成本上揚,以及正在進行的去全球化趨勢的貿易爭端導致企業利潤壓縮,這已開始影響市場並且裂縫正在顯現。國內的金融去槓桿,房貸市場鏈條的不流通性,引導資金的去虛向實,在這樣的資本寒冬下,比特幣的需求自然會下降。

錢荒早已來,熊市將持續更長一段時間;衝頂2萬美金時,更多的原因來自火熱的ICO募資需求,大媽們當時的入場,其實走錯了會場。

比特幣的再次牛市引爆將來自局部或全球經濟的再次復甦。戰爭、危機、避險是會增加比特幣交易量,但一個能反覆多次拉昇快速收割的投機品,人性中的貪婪怎麼捨得遠離它?

巴菲特說“如果你不能承受股價下跌50%,那麼你就不適合做股票投資。”而比特幣的漲跌與所有的投資品一樣,加密幣之王的“鐘擺效應”更加有力頻繁。腰折、折到腳底板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每一次堅持下來的投資人最終回報都不俗,好運從不光顧既貪婪又恐懼之輩。

地球公轉自轉,四季的你來我往,技術與人性的交疊,這些都是週期體現,技術一直在進步,但是人性幾千年來確鮮有變化。社會群體心理匯成的價格波動冥冥之中重複著相似的過程。

我們預測,這個熊市還將持續很久,雖然在2019年第3季度衝擊6000美金,而2019年的年末將開啟新一輪真正牛市。


優評:比特幣,還能漲否?

我們將在新的一年裡看到一些初創公司的起飛和產生大規模用戶的應用,這將使讓主流用戶進入區塊鏈世界,這個市場潮流將持續數年。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出色的視頻遊戲應用。我們希望看到社交方式和入口的新突破。更多的商業交易將轉移到區塊鏈上以突破各類禁令與跨境屏障,股票市場的下半年復甦,將使投資者情緒從股票市場遷移至比特幣市場,因為比特幣逐漸被視為一種主流的可分散投資資產,兩個市場的人群開始出現交叉。

未來,總有大部分是不可預測,那我們的策略應該是極度保守或者極度冒險,而不是一般保守或者一般冒險。把90%的資產放在風險很小的投資上,而把剩下的10%(或更少)放在非對稱性投資上,就是那些極具投機性的高風險中。這樣,你一邊承擔低量的高風險應對不可預估性,一邊承擔低風險收益。你的損失是可控的,但是收益可能會是巨大的。

如《未來簡史》所說,在未來幾十年間,我們很可能還會看到更多類似互聯網的革命,而科技會搶走所有其他人的風頭。

文章來源:優優財經 http://uucj.com/article/6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