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詩話丨近體詩創作入門篇:如何寫好律詩與絕句

詩之淵流,由來已久,發祥至今,其所涉之體裁蔚為大觀,雖然僅作古體詩和近體詩之辯,但古體又有如四言古詩、樂府歌行、五七言古體;近體又分作七言律詩、五言律詩、排律、律絕等等。又因其體裁形制不同,講究的章法佈局又不一而足。本文便只從近體詩入手,談談如何寫好律詩和絕句。

(還需提一點:格律上的東西,本文就不談了,只談談如何創作)



七律

七律是諸多詩體中,最為講究的一個體制,然則八句共五十六字,字數不多,但是內部結構卻變化繁蕪。以至於很多人寫了一輩子律卻也不敢說自己就會寫七律了。

無聊詩話丨近體詩創作入門篇:如何寫好律詩與絕句


詠懷古蹟(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 句式的結構

律詩四平八穩的結構,使得框架嚴明,倘若在每一聯上的句法結構又相同,便極為難看、呆滯。而七律較之於五律,因為字數的增加,節拍的增加,進而句法的變化則更為多變。

  • 章法的結構

一共四句,一般講律詩都是說每一句便是對應的“起承轉合”。這對於初學而言是大體不差的,但要寫好,便需要掌握輕、重之辨,明、暗之辨甚至遠近、大小之辨。最初級的狀態就是選擇恰合主題的聯想意象來突出主題,之後便是如何處理這些意象來顯得情節更加豐滿。

  • 涵養

律詩講究工穩,而所謂的工穩便是在於典故、對仗的工巧。什麼時候該用典,用的自然還是生硬;怎麼對仗顯得工穩不纖細----這些就是涵養。所以初學學唐是很難學的好的,除去杜甫有所示詩之法門,而後宋、清兩代,才能算可學之詩。



五律

在近體之中,五律是最為靠近古體詩的體裁了。俗話講七言如珠,五言如玉,意思就是說七言節奏快而多變,五言節奏就相對雍容一些。所以對於五言的要求就是要“古拙”、“自然”,尤為忌諱七言中出現的討巧的才子氣,同時所謂的“古拙”、“自然”並不是記流水賬一般的不加修飾,而是精練到一定程度上的古拙。舉個例子: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這個“撼”字穩重而有力,如果改成“動”便不夠精練,改成“颭”又過於輕佻。

簡而言之,五律比之於七律,更講究氣質和語感,所以更難入門。

無聊詩話丨近體詩創作入門篇:如何寫好律詩與絕句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丨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七絕

絕句一體,最為風流。也是最難入門的一體,多是一瞬間的情感變化、靈光乍現,又或者是一個片段的剪影。所以絕句極須有張力,絕不可像杜甫那些把絕句寫成掐頭去尾的律詩。

寫絕句沒有固定的寫法,可以開篇用力如: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可以結篇用力: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以轉承用力,如“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等等。。。。唯一不可以的便是一貫到底的寫法。

涼州詞(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無聊詩話丨近體詩創作入門篇:如何寫好律詩與絕句


五絕

相思(王維)丨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無聊詩話丨近體詩創作入門篇:如何寫好律詩與絕句


五絕成形更早於七絕,所以五絕基本上可以看成古體詩了。五絕比之於五律則更要自然,比之七絕,則更加質古。蓋因為它的自由度,反而更加難以把握,更需要功力。用武學招數來看,近體詩如落英神劍掌一樣招式繁多,施展起來招式華麗無端;五絕就像九陰真經一樣,一招一式都需要極深的內功修為來催動,如果從招數入手,像周芷若一般尋求速成之法,不免碰上行家便一觸即潰了。




簡而言之,舊體詩之作法入門,很大程度的難點來自於古今文法的表意習慣。如果這關過去了,便是一馬平川。諸如前文提到的章法結構、文筆風格麼.....諸位朋友如果有眼明之士,其實一眼便能看出來--------這不就是初中作文老師教的麼!

無聊詩話丨近體詩創作入門篇:如何寫好律詩與絕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