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噩夢”十年,溫子仁用《海王》做起了英雄夢


好萊塢“噩夢”十年,溫子仁用《海王》做起了英雄夢


觀眾一邊說他“嚇死人不償命”,一邊意猶未盡。

01

把溫子仁丟在人堆裡,沒人能發現他的不同之處。

11月18日,北京東北五環,798藝術區門口,寒風、落葉,滿目蕭索。

熱鬧在深處,大批人聚集在園內751罐,粉絲翹首以盼,媒體架起攝影機“大炮”,電影《海王》在中國舉辦的首映禮正式開始。

這是一部率先在國內上映的好萊塢電影。

主辦方特意給溫子仁在內的3位主創獻上了“瓷器錦鯉”,調侃說,海王是錦鯉之王,希望這部電影可以票房大賣。

溫子仁這個名字有“溫柔與仁愛”的意味。

他身高不足1米7,眼睛細長,身材偏瘦,留著髮廊小哥的非主流造型。

站在屏幕前,說話帶著溫和的微笑,像一個鄰家大叔。

雖然外表溫暖,但在粉絲心中,溫子仁是當仁不讓的“恐怖片之王”。


好萊塢“噩夢”十年,溫子仁用《海王》做起了英雄夢


有網友總結“10部讓人不寒而慄的恐怖片”排行榜,溫子仁的電影占據5部。

排名第一的《電鋸驚魂》,就是溫子仁的電影處女座。

2004年,剛剛畢業的溫子仁遭遇失業,晚上睡覺時經常做噩夢。

在墨爾本電視臺做主持人的大學好友雷沃納爾,常常頭痛難忍,他懷疑自己得了腦瘤。

想到人生短暫,還有人虛度光陰,沃納爾決定留下一點生命的痕跡。

他創造出了一個癌症晚期的變態殺人狂——豎鋸。

溫子仁把自己噩夢裡的恐怖元素加了進去,為“豎鋸”造出了血與肉。

自小有導演癮的溫子仁還決定把“豎鋸”拍出來。

沃納爾成了唯一的演員,番茄汁冒充“血”,浴室是兇案現場。

8分鐘的初版《電鋸驚魂》短片在簡陋的條件下誕生。


好萊塢“噩夢”十年,溫子仁用《海王》做起了英雄夢


美國電影公司獅門影業的高層看到這部影片後,集體被嚇到。

他們給了溫子仁120萬美元,請他儘快拍出一個完整的影片。

《電鋸驚魂》迎來了專業的演員,儘管沒有彩排,追加拍攝18天后,影片送去了聖丹斯電影節。

初次亮相時,很多觀眾說自己在壓迫感,恐懼聲中度過了一個難忘之夜。

當《電鋸驚魂》正式登陸院線,電影院裡觀眾的喊叫聲不絕於耳。

《電鋸驚魂》成為當年的超級黑馬,票房突破1.03億美元,溫子仁也被貼上了“恐怖片導演”的標籤。

02

成功闖入了好萊塢,溫子仁依舊噩夢不斷。

或者說,噩夢從小如影隨形。

溫子仁出生在馬來西亞,長在澳大利亞,天生黃皮膚、細眼睛,跟別的小孩大不一樣。

鄰居小孩喜歡室外運動,他天天窩在家裡看漫畫。

11歲時,溫子仁首次進入影院看電影,觀看的是《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他固執的認為,白雪公主也有黑暗一面。

14歲那年,父親突然去世,溫子仁夜晚睡覺時頻繁出現各種噩夢。

考入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後,他加入到鑽研恐怖片的電影團體“斯普萊克·派克”,還遇上了學編劇的雷•沃納爾,兩人共同創造了豎鋸。

2005年,《電鋸驚魂》在好萊塢一舉成名,沃納爾不再說自己頭痛了,溫子仁依舊噩夢連綿。

但這些噩夢很快成了他的藝術源泉。

他的恐怖電影節奏緊湊、情節驚悚、氣氛恐怖,幾乎沒有“尿點”。

知乎上有人問:如何評價溫子仁的恐怖片?

網友回答:“嚇死人不償命。”

在豆瓣上,關於“溫子仁哪部恐怖電影最恐怖”的討論也空前激烈。

有人說《死寂》嚇到自己夜晚不敢關燈睡覺。

有人說自己堅持被《潛伏》嚇“shi”了。

還有人回憶,自己看《招魂》的時候把鄰座朋友的手都掐紫了。


好萊塢“噩夢”十年,溫子仁用《海王》做起了英雄夢


從噩夢中精雕細琢,他說自己拍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先嚇倒自己,然後再嚇倒觀眾。

但他想到的不是觀眾的害怕。

在他眼裡,《死寂》、《潛伏》是在表達父子親情,《招魂》講述母愛親情,《招魂2》還是一部愛情片。

他想用恐怖片的血腥來詮釋人性。

“當觀眾在生活中迷失或面臨失敗時,可以去看看影片,心有餘悸時更能感覺到生活美好。”

影迷們對溫子仁又愛又怕,甚至欲罷不能。

聽說溫子仁要指導《速度與激情7》時,影迷們還勸誡他,靠才華吃飯就行了,為什麼要拍那些大片,吃力不討好。

溫子仁不這樣想,他的腦子裡已經頻頻出現誇張槍戰、激烈動作的場景,他說他喜歡吳宇森,喜歡動作片很久了。

“我覺得我肯定能駕馭其他類型片”。

而《速7》在國內上映後,收穫24億票房,成為《速度與激情》系列中票房最高的電影。


好萊塢“噩夢”十年,溫子仁用《海王》做起了英雄夢


03

2015年,是溫子仁在好萊塢的第十年。DC邀請溫子仁執導《海王》,有家長提出質疑:溫子仁執導,嚇孩子麼?

媒體也提出質疑,身為資深恐怖片導演,這樣巨大的“轉型”會不會給自己帶來困難。

“我們依然在講故事,最重要的是打造觀眾喜歡的角色,創作觀眾感興趣的故事,加入能打動觀眾的主題。”溫子仁不以為然。

不同於DC片常走的暗黑路線,在他的預想裡,《海王》應該是浪漫、奇幻的。

他還為海王設定“英雄成長路線”,用成長詮釋真正的英雄。

“作為一個拍恐怖片出身的電影人,我有一種從底層小人物翻身反抗的精神,所以我覺得海王就可以是這樣一個有機會翻身的角色。”

海王從他的腦海走進現實。影片上映後,家長很快打消了自己的擔憂:這片海底世界五彩斑斕,奇妙而美好。

儘管有部分觀眾認為,溫子仁沒“忘本”

在海王、媚拉拿著照明燈進海,亮光之外圍繞著壓頂怪物,依然能感受到來自深海的壓抑、驚險與未知。

截至目前,《海王》上映7天,票房超9.4億。

DC粉一臉榮光,漫威愛好者在微博請求:溫子仁導演考慮一下指導《復聯5:招魂》嗎?

有好事的觀眾將其與一眾好萊塢大片對比,有人稱它是“海底阿凡達”。

有影評人斷言,41歲的溫子仁用《海王》正式站穩好萊塢一線導演行列。

也有人說,《海王》是站在溫子仁的肩膀上。

好萊塢“噩夢”十年,溫子仁用《海王》做起了英雄夢


就在那場《海王》首映禮上,溫子仁說,我是中國人,這次“回家”非常興奮,而且也很高興能把自己最自豪的一部作品帶回中國,和“家裡人”分享。

而這部讓他引以為豪的作品裡,噩夢依然在散發幽光,英雄夢已經盡情釋放。


好萊塢“噩夢”十年,溫子仁用《海王》做起了英雄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