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今年廣馬的中國大滿貫,搞啥子吆?

2019年重慶馬拉松13日開啟報名,按照中國大滿貫官方最新說法,這是大滿貫第二賽季的開啟賽事。

今年北馬9月16日結束後,第一賽季已落下帷幕。大家禁不住詫異,那2018年廣州馬拉松怎麼說?從上個賽季結束到下個賽季開始,中間的廣馬不屬於任何一個賽季,還是大滿貫嗎?

“遺忘”今年廣馬的中國大滿貫,搞啥子吆?

先看看世界是怎麼玩的

無疑,中國馬拉松大滿貫這個概念,是受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啟發而模仿和設立的。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就是大家時常所說的“六大”,由東京馬拉松、波士頓馬拉松、倫敦馬拉松、柏林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紐約馬拉松這六個全球頂級馬拉松賽事組成。

事實上大滿貫還包括世界田徑錦標賽和夏季奧運會的馬拉松賽,其中世錦賽兩年一屆,奧運會四年一屆,有這兩賽事的年頭,就與“六大”共同組成世界馬拉松大賽。

像剛剛過去的第11屆世界馬拉松大賽,就是從2017年倫敦馬拉松起,包括2017倫敦田徑世錦賽、2017柏林馬拉松、2017芝加哥馬拉松、2017紐約馬拉松、2018東京馬拉松、2018波士頓馬拉松和2018倫敦馬拉松,共8站比賽。

“遺忘”今年廣馬的中國大滿貫,搞啥子吆?

今年倫敦馬拉松是第11屆世界馬拉松大賽的最後一站

基普喬格毫無懸念地實現了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系列賽男子冠軍的三連冠,瑪麗·凱特尼則奪得女單冠軍。

上一賽季結束後,馬上就是下一賽季了。

第12屆比賽是從2018年柏馬到2019年柏馬,中間包含2018年芝馬、2018年紐馬、2019年東馬、2019年波馬、2019年倫馬。

也就是說,國際上大滿貫的系列賽玩法,就是從其中一站開始,到下一年該站結束,至少7站比賽,最多9站比賽(含世錦賽和奧運會)。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屆跟下一屆比賽之中,無縫對接。比如上文提到的,上個賽季是從倫敦馬拉松結束的,那麼下個賽季就從倫敦馬拉松之後的下一個大滿貫柏林馬拉松開始,而不是跳過柏林,直接從其後的芝加哥或紐約開啟新賽季。

“遺忘”今年廣馬的中國大滿貫,搞啥子吆?

今年廣馬是“後孃養的”?

對照國際大滿貫的做法,我們再來看中國馬拉松大滿貫的操作。

10月26日,中國馬拉松大滿貫組委會團隊來到2018-2019賽季(即“第二賽季”)首站城市重慶,與重馬組委會進行專題研討。

中國馬拉松大滿貫組委會、北京環奧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金飛鴻對於第二賽季大滿貫的規劃和方案作了詳細的通報和交流,並集中對大滿貫的核心價值觀、知識產權、市場化策略、遊戲化、樂趣化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和分析。

確定了大滿貫將高舉公益大旗,與廣大會員跑友攜手努力“跑向新世界”的路線。大滿貫將創立創新等級標準,並建立一個參與性與趣味性更強的跑友競賽平臺。

大滿貫還將採取更加全面靈活的市場化策略,並將逐步推進“走出去,請進來”的國際化發展路線。

隨著9月16日北馬成功舉辦,大滿貫首賽季也落下帷幕。大滿貫組委會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2017-2018首賽季的年度頒獎盛典。

本次年度頒獎盛典,大滿貫組委會將與重馬組委會聯合主辦,並將主會場設在重慶。重慶作為大滿貫新賽季的首站城市,年度盛典在重慶舉辦既代表了上一賽季的圓滿收官,也代表了第二賽季新的開始。

按照中國大滿貫的官方說法,備受矚目的第二賽季,將以2019年重慶國際馬拉松為起始站,含2019重慶國際馬拉松、2019武漢馬拉松、2019北京馬拉松、2019廣州馬拉松。

這樣一來,今年12月9日的廣馬,就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了,既不屬於第一賽季,也未入圍第二賽季。本來中國大滿貫賽事就不多,難道一個賽季還要捨棄一個賽事麼?

廣馬今年上半年進行了未來四年運營權的招標,北馬和武漢馬拉松的運營商中奧路跑獲得資格,這樣,在中國馬拉松大滿貫目前四個賽事中,有三個都由中奧路跑運營。

若按照國際慣例,中國大滿貫第二賽季,該由廣馬開啟啊,年度盛典也當放在廣州來辦啊。跳過廣馬,到底是廣州放棄了,還是中國馬拉松大滿貫的戰略考慮呢?

“遺忘”今年廣馬的中國大滿貫,搞啥子吆?

今年廈馬乃雨戰

大滿貫小圈子缺權威性

中國馬拉松大滿貫是從去年北馬前啟動的,此前一年內,就有消息說要搞大滿貫,大家也在猜測,國內哪些賽事會率先入圍。大家心目中,有世界大滿貫高高在上,中國大滿貫也該是國內馬拉松界的翹楚啊!

目前中國大滿貫的四個賽事,在國內也都是不錯的馬拉松,但要說最好的四個,恐怕難以講得通。

無論從資歷,還是影響力,亦或任何一個角度,上海馬拉松和廈門馬拉松都更有資格入圍中國大滿貫。

上馬與北馬齊名,在一些環節絕不遜色。廈馬是繼北馬之後國內第二個大型全馬賽事,明年初的比賽,將增至35000人,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馬拉松賽事。

不管是在國內跑者心目中的口碑,還是在國際田聯、中國田協的標牌賽事中,上馬和廈馬均屬頂級行列。

一個創辦兩年的武漢馬拉松能意外入圍大滿貫,而上馬和廈馬卻沒有,中國大滿貫,從一開始就讓人感覺怪怪的。

中國大滿貫由北京一家體育公司運營,從現實情況看,到底是中國大滿貫不認可上馬、廈馬,還是上馬、廈馬對於這種玩法沒興趣,只有他們自身最清楚了。

可以換位思考一下:我一個馬拉松多年精心經營,形成品牌,辦得好好的,你要我加入一個聯盟,憑什麼?我能得到什麼好處?如果沒有,或者利益不夠,那真不如我自己玩呢。

世界六大滿貫賽事之所以受權世界跑者垂青,是因為其有著一套嚴格的評定標準、考核體系。中國大滿貫在這些方面,存在著明顯不足。

感覺中國大滿貫並沒有自己一個鮮明的標籤,缺少統一的標準。北馬是全馬賽事,廣馬只有全馬和半馬,漢馬和重馬則是全馬、半馬和迷你馬全有。

在中國田協的中國馬拉松網站中,中國大滿貫是作為“合作系列賽”出現的,與之在一起的,有韻動中國、奔跑中國、健康中國、奧跑中國等系列賽。

就當前情形看,中國大滿貫還算不上國內最有影響力的系列賽,似乎就是把四個比賽堆在一起的一個小圈子,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只重視精英選手而已。

“遺忘”今年廣馬的中國大滿貫,搞啥子吆?

今年北馬李子成摘得國內組冠軍,他也是大滿貫50萬元獎金獲得者。

要給普通跑者一個通道

中國馬拉松大滿貫是由中國田徑協會創建的中國最高等級的馬拉松系列賽事之一,旨在整合中國馬拉松優秀賽事資源,為中國馬拉松樹立精品賽事辦賽標準,推動中國馬拉松賽事國際化、規範化、市場化運作與發展。

中國馬拉松大滿貫最大的“噱頭”是為中國籍大滿貫會員跑者設260萬高額獎金,創國內馬拉松項目獎勵金額之最。設立了競技組和大眾組,,一方面刺激中國籍運動員競技水準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給業餘選手提供物質上的嘉獎。

在中國馬拉松大滿貫官網上,選手的數據更新到今年重馬,今年的漢馬和北馬都還沒有錄入進去。

中國馬拉松大滿貫組委會幾天前才公佈了第一賽季完成不同四站比賽(即兩戰北馬參加一次即可,參加了兩次的話取成績好的一次),且在中國馬拉松大滿貫微信小程序上認領了成績的463位會員跑友名單。

獲得中國大滿貫年終積分排名第一的,男女競技組各將獲得50萬元獎金,這絕對不是個小數目了,一定程度上也彰顯了大滿貫帶給選手們實實在在的“福利”。

只不過,大滿貫要想搞得紅紅火火,光靠給精英選手更多獎金,遠遠不夠。尚需要更多手段,吸引大眾跑者的參與。類似世界大滿貫“六星跑者”的概念,吸引很多跑者前仆後繼地追捧,並努力完成。

中國馬拉松大滿貫剛剛起步,也在旗下各個比賽的博覽會上亮相,並生產一些相關的紀念品。若不能給普通跑者一個“念想”,很難流行開來,併成為大家所追捧的一個系列賽的。

當然,當務之急,中國馬拉松大滿貫亟待擴大自己小圈子的圈層,將國內最優秀的馬拉松賽事吸納進來,增強影響力的同時,再用一些舉措加強跟大眾跑者的互動,才能真正成為國內“名副其實”的大滿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