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大爆炸“謎底”!

1946年,卡薩茨夫不僅肯定了通古斯爆炸是一場核爆炸,更驚人的是,不久他還第一次提出了這樣一個大膽的推測:通古斯爆炸的神秘怪物是第一艘訪問我們地球的太空飛船。在當時,對於這種推測不要說其他人,就是卡薩茨夫本人也不得不承認這純屬科學幻想。

五十年代末,科學家對收集到的通古斯爆炸區的泥土進行高度放大,結果發現有球狀的硅酸化合物和磁鐵礦。它們的大小僅有幾個毫米左右,其中有些磁鐵礦顆粒粘在一串,有些甚至鑽進了透明的硅酸鹽顆粒裡去。而這些顆粒只有在極高溫度下才會粘結起來。這種材料無疑是製造宇宙飛船外殼最理想的防爆材料。

通古斯大爆炸“謎底”!

不久,人們又在通古斯地區的地下和樹上,發現了成千上萬顆亮晶晶的小球,這些小球像子彈一樣深深地嵌在裡面。經過分析,在這些小球中發現了鈷、鎳、銅和鍺等金屬。這似乎說明,銅是從那艘太空飛船的儀器導線中來的,而鍺可能是來自儀器中半導體器件。

此外,從這個圓柱形怪物的飛行速度來看,它似乎有一種有效的制動系統使自己的速度很快慢下來。因為它的速度似乎跟人類製造的超音速高空偵察機的速度相仿,遠小於地外物體(如反物質、黑洞等)落入地球的速度。

通古斯大爆炸“謎底”!

如果把數十年來研究通古斯大爆炸的資料一一串聯起來,那麼,對於外太空文明世界曾向我們地球發射過一艘太空飛船的推測是合情合理的。有人推測:這艘飛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抵地球。在將要進入地球軌道時,飛船的推進艙發生的故障,但是飛船依然繼續前進。到了6月30日清晨進入到印度洋上空。

飛船進入地球大氣層後,速度進一步減速慢,時速只有2000英里左右,這時防爆的飛船外殼由於與大氣劇烈摩擦,溫度迅速上升到華氏5000度,船殼子由於電離,使整個飛船看上去象一團火球。最後,太空飛船在西伯利亞中部的通古斯上空,終於因核燃料艙的最後一道防護壁被融化而爆炸,發出了震天的巨響,一場熱核爆炸使這艘太空飛船頃刻化成了灰燼。

當然,卡薩茨夫對於通古斯爆炸的見解也僅是一種假設。不過,在大多數人不再懷疑存在超級球外文明的今天,這種假設卻是最令人信服的。

通古斯大爆炸“謎底”!

近百年來,對西伯利亞通古斯地區發生的大爆炸,人們提出了100多種假設,探尋這驚世之謎,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經得起科學論證與推敲的構想出現。日前,中國刑警學院法醫系趙成文教授利用自己研究和分析各種爆炸現場已近30年的經驗,對通古斯大爆炸之謎提出了新構想:“冰核流星體”撞擊引起了大爆炸。

冰體

趙成文認為,從分析通古斯大爆炸的現場特徵時,最大的疑點就是爆炸點特別巨大、分散,但卻找不到造型客體。在各種物質中,能夠來去不留痕跡的只有氣體和液體。但單純的氣體和液體,又無法衝擊出有形體的地坑,因為地坑的形成需要堅硬的造型客體的印壓。那麼,既有硬度、又易消失的物體就只能是——冰體。正如極地的冰層在高速旋轉的鑽頭的摩擦下會發生爆炸,天外來的冰體在高速射入地球大氣層時,遇到氧氣也自然會發生爆炸。來源成分

趙成文認為,冰核流星體也可以稱之為冰彗星,可能來自銀河系。根據爆炸能量、聲響範圍,人們可以推算它的體積、質量及形態。這個冰核流星體原來可能是球形,後來變成了管狀,在改變了運行軌道後,進入了太陽系。有人會問,在太空中,這個冰核流星體為什麼不會自行爆炸呢?這主要是因為它的運行速度不夠(沒有重力加速度),而且還缺乏助燃的氧。當它進入地球的引力範圍時,就等於按動了定時引爆裝置。根據推測,這個冰核流星體的構成成分中應含有大量的氫元素或它的放射性核素氘、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