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低調富二代接過3500億帝國,父親是“中國隱富之王”


這個低調富二代接過3500億帝國,父親是“中國隱富之王”

“超級二代”接班陣營中再添一人。2018年9月底,隨著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由創始人張士平變更為其子張波,這家“山東第一民企”已悄然完成兩代人的交接班。


這個低調富二代接過3500億帝國,父親是“中國隱富之王”

在中國諸多創一代企業家中,張士平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位。他與柳傳志、任正非、曹德旺和宗慶後並稱為“中國實業界五老”,其打造的山東魏橋創業集團(下稱“魏橋創業”)商業版圖覆蓋了紡織、服裝、熱電等行業,連續多年入選世界500強,2017年銷售收入超過3590億元。2018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張士平家族以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8億元)的財富排名第284位。由於異常低調的作風,張士平也因此被稱為“中國隱富之王”。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家族的傳承故事。

靠“夕陽產業”成為百億富豪▲▲▲

1981年,35歲的張士平當選為山東鄒平縣魏橋鎮油棉廠廠長,通過“滿負荷工作法”、“目標成本管理法”等一系列在當時頗具引領性的舉措,當年實現扭虧。由於當時的棉花供銷政策偏緊,張士平將生產從棉花加工拓展到油料加工,並一舉進入棉紡織加工行業。

90年代中期,棉紡行業進入產業調整期,發展緩慢。張士平逆勢而行,於1994年創建魏橋棉紡(魏橋紡織集團前身),大舉收購破產棉紡企業的廠房設備作為生產基地,逐步將魏橋紡織集團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棉紡織企業。2003年,魏橋紡織集團更名為魏橋創業集團,同年9月,魏橋創業旗下板塊魏橋紡織登陸港交所。

紡織業務大舉前進的同時,能源機遇悄然而降。1998年,國家出臺政策,鼓勵企業發展自備電廠。彼時魏橋集團正為紡織板塊的用電問題所困,在當地政府5000萬元公債支持下,張士平又自掏腰包5000萬,陸續建起兩家獨立電廠,隨後上馬印染項目。

由於電廠建成後出現大量盈餘電量,為了利用多餘的熱電,張士平決定開闢鋁業板塊,在2001年成立魏橋鋁業(“中國宏橋”前身),徹底解決了長期面臨的能源困境。2011年,中國宏橋赴港上市,並在3年後成為世界最大鋁生產商。公開資料顯示,全球90%的蘋果手機殼鋁材都出自中國宏橋。


這個低調富二代接過3500億帝國,父親是“中國隱富之王”

2014年,張士平決定進入採礦領域,魏橋系板塊再下一城。隨著與鋁土礦儲量居世界第一的幾內亞的合作的加深,幾內亞出口到中國的鋁土礦量從2015年的30萬噸飆升至2017年的1190萬噸,升幅達40倍。

但張士平也有堅決不碰的行業,包括房地產、金融和互聯網。在他看來,長期專注於紡織和鋁業是魏橋創業成功的關鍵。“只有不好的企業,沒有不好的行業,關鍵要看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張士平曾這樣對媒體闡釋不向房地產、金融和互聯網跨界的原因。

這也是張士平創業故事的神奇所在:30多年來,張士平在偏僻的魯北鄒平小縣城,把被公認為是夕陽產業的棉紡織和電解鋁業務做得風生水起,並徹底解決了集團的能源問題,將魏橋創業發展成總資產507億元的山東最大民企。

家族化管治:長子接班,高管皆親朋▲▲▲

如同多數家族企業掌舵者在接班人選上的“舉賢不避親”,魏橋創業的二代掌門,早已被張士平“內定”為唯一的兒子----張波。

公開信息顯示,張波出生於1970年。1996年,張波大學畢業後進入家族集團,兩年後被任命為副總,不久出任集團旗下魏橋紡織總經理。當時,這是集團最主要的產業。集團進軍鋁業板塊後,張波被任命為魏橋鋁電董事長兼總經理。隨著該業務以中國宏橋的名字在港交所上市,張波也隨之出任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


這個低調富二代接過3500億帝國,父親是“中國隱富之王”

外界眼中,作為張士平唯一的兒子,張波被認為是當仁不讓的接班人。而接手鋁業板塊,成為張波成績單上極為亮眼的一筆:受益於父親的培養以及當時的產業政策,張波率領團隊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參與佈局了世界上產業鏈完整、規模最大、影響力極強的鋁產業集群,也由此積累了豐富的商業經驗。

張士平還有兩個女兒----張紅霞、張豔紅,兩人負責家族的紡織產業。其中長女張紅霞總攬全局,小女兒張豔紅負責威海園區。由此可見張士平的接班路徑異常分明:家族規模龐大的商業版圖中,盈利能力最強、利潤最豐厚的鋁業板塊由接班人張波執掌,而作為輔助的紡織板塊則由兩個女兒共同掌管,形成“二扶一”的傳承格局。

除了一子兩女都在集團做“臺柱”,張士平家族的眾多親屬也在集團任職。其中包括集團副主席鄭淑良(張士平妻子),集團董事楊叢森(張士平女婿)以及張士平的弟弟妹妹和外甥、侄子以及老部下之子,使得魏橋成為家族色彩極為濃厚的民營企業。

與此同時,家族第三代成員也開始進入培養軌道。據《中國企業家》報道,張波有一子一女,其中學酒店管理的大女兒於2014年大學畢業。為了讓孫女儘早接觸家族業務,提升管理水平,張士平特意建了一個四星級酒店供其管理。

張士平也極為看重家族在股權架構上對魏橋創業的控制權。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張士平家族累積持有魏橋創業集團股權超過62%,包括張士平的累計持股33.61%,長女張紅霞7%,兒子張波7%,小女兒張豔紅5.62%,弟弟張士學、張士軍各4.01%及2.16%,女婿楊叢森2.73%。

此外,魏橋創業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魏橋紡織和中國宏橋,張士平家族的持股比例均超過60%。

新掌門的大考驗▲▲▲

儘管魏橋創業已完成兩代人的交接,但新掌門張波並不輕鬆。在國家去產能、促環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趨勢之下,以及與美國鋁業和英國力拓在幾內亞鋁土礦上的角逐,集團陷入一系列旋渦:

2012年7月,集團為“響應國家節能降耗精神,順利完成減排目標”,關停旗下濱州電廠,給盈利能力一直良好的電力板塊造成不小的影響;

2017年3月起,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魏橋紡織、中國宏橋接連遭遇歐美機構做空危機,兩家公司連續停牌近5個月,並遭遇2016財年業績發佈延遲;

2017年8月,集團旗下中國宏橋宣佈關停268萬噸產能,由此帶來的損失超過31.66億元;

2017年12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山東督察情況,魏橋集團因違規自備燃煤電站及電解鋁產能嚴重超標等問題被點名批評……

在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的變化下,以傳統紡織、電力和鋁業為主的魏橋創業,從昔日的紅海冠軍,站在了新時代的風口浪尖之上。

如果說當年締造了創業神話的張士平贏在抓住時機、逆風而上,從而先人一步將魏橋做大,當粗放式發展時代已終結,以及被張氏家族視為礦業產業鏈最大話語權的上游資源----鋁土礦----被各國“逐鹿”,乃至引發金融衝突,如何帶領這家營收超過3500億的傳統企業書寫新的奇蹟,成為新掌門張波面臨的最大考驗。

而這,只能留給時間作答。

有了設立家族傳承的計劃,如何讓它順利落地,真正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這就需要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財富管理機構,依託其成熟的業務架構,專業的條款設計和豐富的探索經驗,幫助客戶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產、安排傳承,達到財富的最優佈局,真正實現家族財富的代代相傳。

——————【THE END】——————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作者 / 牧森

這個低調富二代接過3500億帝國,父親是“中國隱富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