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詞不止蘇軾的水調歌頭,辛棄疾寫的韻味更別緻

自古中秋詩詞,皆以思鄉、懷人、弔古為基調,辛棄疾卻突發奇想,借鑑屈原的《天問》,通篇向月發問,讀來一氣貫通,酣暢淋漓。此詞完全打破了前人詠月的框架,開創出一片全新的天地,不愧為不拘一格的豪放派大宗師。

中秋詞不止蘇軾的水調歌頭,辛棄疾寫的韻味更別緻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