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新手遊、停辦電競,暴雪向“錢”走,傷透玩家心!

推新手遊、停辦電競,暴雪向“錢”走,傷透玩家心!

▲“你們不是都有手機嗎?”暴雪高層為新手遊如此辯護。玩家卻在暴雪宣傳片下留言“我們不會忘了這次背叛。

做什麼事能讓公司市值一天蒸發新臺幣1千億元?答案是發佈新手遊。這種奇事出在遊戲龍頭暴雪(Blizzard)身上。招牌遊戲移植手機、無預警停辦電競,暴雪“賺快錢”之舉被玩家和市場打臉,這是它從“顧玩家”轉型為“顧股東”的結果。

推新手遊、停辦電競

逐利行為傷透玩家的心

暴雪是電腦遊戲界王者,史上最暢銷電腦遊戲前10名,有5款是出自它旗下。在玩家心中,暴雪就是品質保證,但近來它的作為卻讓玩家罵聲連連。

首先就是手遊事件2018年11月,暴雪在年度慶典活動宣佈新遊戲,原本玩家期待的是《暗黑破壞神》(Diablo)系列新作,不料卻是掛著此招牌的手遊,玩家罵聲不絕。該手遊宣傳片推出1個半月,倒贊數是稱讚數26倍。暴雪新手遊宣佈隔日股價大跌,市值1天縮水30億美元。

1個月後,又爆發停辦電競事件。《風暴英雄》(HotS)總獎金數超過1700萬美元,是遊戲史上獎金總額排名第六的賽事。暴雪舉辦此賽已八年,2018年12月中卻無預警宣佈將停辦,又激起玩家怒火。媒體“遊戲玩家”(The Gamer)引述該賽事選手洛伯(Lauber)的話:“和傑出隊友辛苦訓練六個月,卻得到一堆狗屎。”

推新手遊、停辦電競,皆是逐利行為,其他公司做沒事,暴雪做卻遭炮轟。這是因為暴雪過去“顧玩家”形象太成功,一旦做出這些賺快錢、砍成本的逐利行為,玩家被背叛感也特別嚴重。

暴雪出道後以堅持品質著稱,若質量未達標,即使曾投入大筆成本開發的半成品也不惜砍掉。從《星際爭霸:暗影獵殺》(StarCraft:Ghost)和《泰坦》(Titan)計劃,都是著名例子。

這種投資成功建立起“暴雪出品,必屬精品”的形象。從玩家、電競選手到背後工作團隊,他們相信暴雪會照顧玩家,不像其他公司見錢眼開。如今他們發現暴雪不在電腦上開發招牌新作,卻向快餐式手遊靠攏,又無視玩家突然取消電競,被背叛感自然特別嚴重。

手遊普及率高

銷量至上,無法再堅持慢磨

但暴雪亦有苦處。以停辦電競來說,暴雪的官方聲明是開發遊戲太多,“現在我們已推出與尚未公佈的遊戲數量,已超越以往任何時候,”因此聲明說“讓遊戲設計師轉移到其他遊戲。”

為什麼暴雪要開發這麼多遊戲,像過去一樣“十年磨一劍”,隔好幾年才推一款高品質遊戲不行嗎?答案是大環境今非昔比,暴雪自家的產權結構,也不容許它有這種自由。

首先,暴雪遊戲的主力平臺是PC,但個人PC前景已大不如前。最新2018年第三季統計顯示,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和10年前相比少了近1500萬臺。手機雖然遊戲畫質與運算能力都比不上電腦,但普及率蒸蒸日上。暴雪再怎樣堅持品質,也不可能無視這種大環境而不做調整。

其次,暴雪能“十年磨一劍”,和它過去身為獨立工作室有關。過去暴雪只須對玩家負責,但在被收購後,如今它已是動視暴雪集團一分子,除了玩家,暴雪還有股東要顧。如果品質不能轉化為實際獲利,暴雪在股東眼裡就沒有存在價值。

集團同儕競爭強

不賺錢就沒資源開發遊戲

過去暴雪只須超越自己,在加入企業集團後,它還須超越別人。同集團的動視(Activision),幾乎年年都推新遊戲。暴雪招牌遊戲《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2015年玩家人數為550萬人,也只剩全盛時期一半,後來暴雪不再公佈此數字。

尤其在動視暴雪收購King Digital後,對暴雪處境帶來更大挑戰。King旗下的知名遊戲《糖果傳奇》,能定期帶來大量人潮與金流。最新財報顯示,King每月活躍用戶數,是暴雪7倍以上,營業利益率也更高。

在這種競爭下,暴雪很難再堅持“慢工出細活”,何況電腦遊戲開發成本遠高於手遊。玩家或許更青睞畫面更優、劇情更屌的電腦主機遊戲,但在股東眼中,像《糖果傳奇》這樣低成本、高收入的遊戲,才是未來希望。

若暴雪不能證明自己能像同儕一樣,也能為股東賺大錢,它在集團裡獲得的資源只會越來越少。因此暴雪將招牌遊戲移植到手機、停辦有8年曆史的電競賽事,正是要集中資源“以『手』養『電』”(以手遊養電腦遊戲),先求生存再談理想。就如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所說:“口袋空空,腰挺不直。”

從“顧玩家”到“顧股東”,暴雪轉型再次證明龍頭也不能一成不變。股東或許會為暴雪的轉變感到開心,玩家卻因為它的轉變而失望。曾是玩家心中金字招牌的暴雪,或許也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