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健康養老產業十大政策趨勢盤點

2018年全年養老產業的政策內容,放管服、醫養結合、個稅遞延型商業保險、消費機制完善、智慧養老、養老目標基金、衛健委成立等熱點不斷。養老產業發展了近5年,政策內容也在框架體系不斷完善的基礎上,逐漸走向多元化、精細化、落地化發展,熱度與執行力度雙遞增,下面小寶就為大家送上全年的十大政策趨勢盤點。

簡化審批流程,降低准入門檻

2018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先後頒佈了《關於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推動公辦養老機構的民營化,開展養老機構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和服務質量專項行動,要求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推進養老服務機構申辦的“一站式”服務。

多項標準出臺,推動產業規範化發展

從2017年12月到2018年10月,國建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局、衛健委和住建部,先後分佈頒佈了《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老年食品通則》及《老年人找了設施建築設計標準》。在養老服務質量方面細化了對服務項目、管理要求、服務評價與改進等方面的規範標準,在老年食品安全方面對其原料、感官和技術提出了具體標準要求,在建築設計方面廢止舊規範的同時對交通、居住環境、服務項目、建築要求等內容做出了詳細規定。各項細化標準的出臺,標誌著我國養老設施的標準化推進跨入了新時代。

落實中央財政支持,激勵地方政策落地

趨勢三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2017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中,對養老項目建設成效明顯的浙江省、重慶市上海市、河南省,分別通過中央預算、年度福利彩票公益基金補助地方老年人福利類項目,給予相應的獎勵與資金傾斜。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對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進一步加大激勵支持力度的通知》又對養老項目建設成效明顯的省市給予中央補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和遴選相關試點項目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傾斜。

鼓勵外資進入,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8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於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在鼓勵外資進入方面,做出了放寬進入門檻及支持措施方面的規定,要求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通過“放管服”改革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並從知識產品保護、融資渠道、物流成本、出入境便利等方便提供支持。

醫療切入,推動醫養結合向融合發展

衛健委、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頒佈的《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關於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兩個文件,將統籌整合醫療、護理、康復和養老服務資源,“構建有序共享、功能合理的健康養老服務網絡”作為醫養融合深度發展的目標,鼓勵在醫聯體內實現優質護理服務下沉,將老年護理、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延伸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鼓勵二級以上醫院與養老機構建立合作機制,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按規定舉辦醫務室、護理站等,可預見,2020年前,依託醫聯體及分級診療的構建,我國的醫養融合網絡將構建完全。

數字經濟帶動,智慧養老、產品服務持續推進

2018年的5月、7月和9月,民政部、工業信息化部、衛健委等部門,先後發佈了《“互聯網+民政服務”行動計劃》、《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18年版)》、《關於開展第二批智慧健康養老營養試點示範的通知》,通過構建養老工作大數據平臺、智慧養老院示範項目等完善多主體參與、資源共享、公平普惠的互聯網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對智慧養老“先頭部隊企業和產品給予政府資金和社會資金的優先支持、優先採購、有限媒體宣傳等政策。

政府積極鼓勵“養老+旅遊”的創新發展

2018年4月、9月和11月,國家林草局、文化和旅遊部等相關機構,先後頒佈了《關於在旅遊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關於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意見》,提出允許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發展林下經濟、生態觀光旅遊、森林康養、養生養老等環境友好型產業,鼓勵運用PPP模式將旅遊資源的經營性開發項目與養老、健康等領域公共服務供給相銜接。

支付端金融創新不斷,增強養老支付能力

從2018年2月的《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到2018年5月的《關於2018年提高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的通知》,2018年11月的《養老服務行業信貸政策(2018年制定)》,再到將於2019年1月1日施行的個稅法修正案,除了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的再次提高之外,首批14支養老目標基金陸續上市,養老服務領域信貸業務的發展,老年人基礎贍養費、生命治療費用、護理費用、住房費用、精神消費支出、必要的保險金費用等可稅前扣除等,均從不同層面放寬了養老產業支付端金融渠道。

多角度提升養老人才服務質量,保障人才供給

趨勢九

2018年3月和9月,人保、民政及教育部,先後頒佈了《高級社會工作師評價方法》和《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養老人才通過考試和評審後,亦可以申請成為高級社工師,並動態調整專業結構,主動佈局和建立健全包括養老護理人才在內的專業動態調整和供給機制,提高人才教育與供給質量。

區域政策創新,前瞻政策脈動

北京、上海作為養老產業發展前沿陣地,其政策創新一直代表著全國性政策脈動。北京在2018年下半年集中出臺了多項措施,包括《北京市養老服務機構監管辦法(試行)》、《北京市養老機構運營補貼管理辦法》等,官方首次認可了養老收費的會員制,並給出相應具體要求,且規定營利性與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享受同等運營補貼,並對補貼標準進行細化。上海方面,在《關於開展社區“養老顧問”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設立“養老顧問”,對接供給和需求,以求精準匹配,提高供給質量和精準度,另外長護險實施細則也頻出,解決支付能力難題。

十大政策趨勢,從降低產業進入門檻、細化行業落地標準、基地地方創新實踐、吸引外資進入、支付端創新、人才端供給等方面,全面推進醫院結合、智慧養老、旅居養老等業態領域發展,頂層政策格局已定,必將迎來地方落地政策自上而下的貫徹執行,養老產業逐漸邁入在市場競爭攪動中逐漸規範化和有序化的新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