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顏好,年輕,有一番作為,確實更受人們青睞吧

成名要趁早,張愛玲說的。很直白,很有道理,話說在座各位,又有誰不想這樣呢?

張愛玲有資格這麼說,她在中國近代文壇的咖位我們都懂;而她傳奇一生的第一塊磚,23歲就砌上了。

23歲,發表《沉香屑·第一爐香》,在上海文壇一炮打響,嶄露頭角。此後一年時間陸續發表《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散文;

24歲,創作了《花凋》、《鴻鸞禧》、《紅玫瑰與白玫瑰》等作品,還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說集《傳奇》以及散文集《流言》,張愛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壇大放異彩。

其餘成就,不多贅述;僅看這兩年,張愛玲便無愧"中國近代知名作家"這一稱號!

24歲,我們在幹嘛?找工作,讀研,或者,在搬磚?

大概顏好,年輕,有一番作為,確實更受人們青睞吧

我特別喜歡張愛玲的這張照片:身著旗袍,雙手叉腰;神情中有著冷漠,又瀰漫著驕傲。照片的由來我不清楚,但我知道,那時的她一定風華絕代。在正好的年紀,將才情展現得淋漓盡致—年少輕狂又何妨,天下誰人不識卿?

文學界對張愛玲的評價有褒有貶,但凡俗世人大都愛她。那時的她,顏好,年輕,有一番作為,為什麼不愛呢?

羨慕嫉妒?暫時沒有,她離我們遠著呢!

大概顏好,年輕,有一番作為,確實更受人們青睞吧

這個年代,網絡小說有多火?

就問從小到大有幾個一點兒沒看過的?

這玩意兒火,風靡不衰是有它的道理的。讀小說,講究一個代入感,開掛般的男女主人生,顏好,年輕,有一番作為,又有誰不向往呢?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模型,那是你終嚮往的模樣,或鮮衣怒馬縱馳京都,招搖過市不可一世;或眉目如畫,笑靨間傾盡絕代風華。

你的一生,都在往那個模型上靠。也許因為種種因素,沒法實現,但只要出現一個這樣類似的,你無法不欣賞他,愛他。

大概顏好,年輕,有一番作為,確實更受人們青睞吧

自霍去病後,封狼居胥是歷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也是文人騷客最嚮往的壯麗詩篇。

"封狼居胥"是多大的榮耀?這句話可以完美的概括:自此(漢武)至宋代數百年間,中華邊界幾無大戰。一戰定乾坤,莫過如是。

在中國古代所有將軍中,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就是霍去病,霍去病吧裡面,年輕人們都懷著對霍去病的無限情懷,以寫文的形式來紀念這位少年英雄;歷代名家,歌頌霍將軍的詩文更是不勝枚舉。

一個電視節目裡,一個年輕的女孩說他一直愛慕霍去病,因為在少女時代曾經做過一個夢,長亭外飄著雪花漫天,嫖姚校尉霍去病和她分別,出師朔方。

嘉賓很不理解,"可是,霍去病,這是個古代的人誒?"

那個女孩說,"可是在我心中,他始終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男孩,在我心中他始終那麼年輕。"

17歲,嫖姚校尉,深入敵軍,斬首千餘,一戰成名冠軍侯

19歲,驃騎將軍,縱橫河西,走廊歸漢,絲綢之路從此開

21歲,帝國司馬,漠北決戰,封狼居胥,華夏邊界百年平

23歲,諡封景桓,馬踏匈奴,祁連為墓,鐵血丹心耀汗青

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軍旅一生,不過六年,開疆拓土,立不世偉業,此生足矣!

霍去病的形象定格在他二十三歲縱馬高呼那一刻,始終那麼年輕,他沒有英雄遲暮的悲哀,也不會成為大腹便便的中年將軍,不像他舅舅衛青,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中年男人,不像後世的戚繼光,會是個圓滑世故的交際人。

而霍去病,他始終是那個飛揚的少年,那分桀驁不馴和英氣勃勃從沒有消逝,那句錚錚誓言從未被遺忘,

"皇上,只要有一天未曾消滅匈奴,我絕不成親,絕不喝這酒。"

"匈奴未滅,無以家為!"

大概霍去病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將領了吧,如果他能再多活個幾年,且厚度不稀釋的話。但這種遺憾或許也是一種完美,就像中國傳統繪畫裡面的留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要是再給他幾年,歷史又當如何?

從霍去病去世以後,漢武帝再沒有發動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略作戰,少年將軍好像把漢武帝一代對匈奴的仗都打完了,像一顆流星,滑過漢帝國的歷史上空,留下千古絕唱。但是他永遠以冷峻、傲岸、強悍的少年姿態留存於千古的記憶之中。

中國古代的傑出軍事家,基本是內戰的行家,朝代更迭的幫手。很少像霍去病一樣,為領土的拓展和民族的生存,付出了一生。

大概顏好,年輕,有一番作為,確實更受人們青睞吧

人的一生,都在往那個模型上靠。也許因為種種因素,沒法實現,但只要出現一個這樣類似的,你無法不欣賞他,愛他。

畢竟顏好,年輕,有一番作為,就是更受人們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