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品《千里江山圖》

故宮博物院推選的《千里江山圖》。它與《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等歷史畫作被稱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北宋少年王希孟,十多歲入宮學畫為徒,後得到宋徽宗的親自傳授,技藝精進,畫風超越無拘束。這個天才少年,在他18歲時,利用半年時間,繪製成這張名垂千古傑作《千里江山圖》。可惜少年作畫完成不久便早逝,再無任何歷史記載。傳說少年畫作完畢不久,便走進了《千里江山圖》,從此“隱居”在圖畫中,仙山靈水,來去自如。

慢品《千里江山圖》

蔡京的題跋

畫作全長11.9米,縱51.5釐米,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連綿的山岡和浩渺的江河湖水。亭臺閣樓、漁夫、飛鳥長橋,意境生動。青綠設色,區別於同期的水墨山水畫。用色大膽,磅礴之下,盡顯細膩入微。想想一千年前,少年肯定是在18歲,這個剛剛好的年紀,拿著生命力和強烈的直覺完成這驚世之作。所見之處,都要表現的淋漓盡致。

王希孟降生在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代—宋徽宗年代。十多歲入宮中“畫學”為生徒,《千里江山圖》是他唯一傳世的作品,後來被宋徽宗賜給當時的宰相蔡京,他在上面的題跋記述了王希孟得宋徽宗指點,收他入翰林書畫院的經歷。

在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終於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傑作《千里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此外再沒有關於他的記述,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去世。

接近12米長的《千里江山圖》是一幅描繪錦繡江山的山水圖,是一件歌功頌德的主旋律題材作品,但技法本身自有一種高遠清明的氣象。,完全證明了著宋人青綠山水的境界之高。宋時全景山水長卷分南北畫派。北方是千溪出山,江河奔流入海的縮影,南方則是湖包圍山島,江海環繞陸地,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集合這兩大圖式於一身,更為遼闊宏遠。

它是那麼的開闊,畫面上層巒疊嶂的山峰,逶迤連綿,繁複的林木村野、舟船橋樑、樓臺殿閣、漁船客舟、橋樑水車、村舍集市、各種人物佈局井然有序。全面繼承了隋唐以來青綠山水的表現手法,突出石青石綠的厚重、蒼翠的效果。水、天、樹、石間,用摻粉加赭的色澤渲染。用勾勒畫輪廓,也間以沒骨法畫樹幹,用皴點畫山坡,豐富了青綠山水的表現力。

慢品《千里江山圖》

慢品《千里江山圖》

慢品《千里江山圖》

它開闊地又十分具體。如果把這幅畫切割成無數個局部,每個局部都可以是一幅畫,都自成格局,都是細節。年輕的王希孟有這樣的雄心和細心,一點不亂。不枝蔓,不繁雜,通篇貴氣,清秀逼人。

點畫暈染均能一絲不苟,人物雖小如豆,卻形象動態鮮明逼真。萬頃碧波,皆一筆一筆畫出。漁舟遊船,盪漾其間,使畫面平添動感。在用色上,作者於單純的青綠色中求變化,有的渾厚,有的輕盈,間以赭色為襯托,使畫面層次分明,鮮豔如寶石之光,燦爛奪目。佈局交替採用深遠、高遠、平遠的構圖法則,擷取不同視角以展現千里江山之勝。

慢品《千里江山圖》

慢品《千里江山圖》

慢品《千里江山圖》

除蔡京題跋外,還有元人李溥光的跋,雲:“使王晉卿、趙千里見之,亦當氣短。”王晉卿就是北宋王詵,趙千里就是南宋趙伯駒,自唐李思訓以後,青綠山水畫家以此二人最著名。

後在清乾隆年間收入宮中,《石渠寶笈初編》等著錄,現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2012年,故宮博物院曾於武英殿展出《千里江山圖》,陳丹青老師在節目中說自己是虔誠和認真的在現場觀摩又感觸良多,九百年過去,畫裡青山依舊,水碧如初,那樣的雄渾壯闊。

就在王希孟去世約七八年後,公元1126年,金兵的鐵蹄攻破汴京城,剎那間神州陸沉,金甌殘缺,就在這一年蔡京流落他鄉,餓死街頭。徽宗俘虜北上,受盡屈辱。王希孟所畫的“千里餓殍”的情景在中原大地行真實地上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