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銀杏小鎮徵文:夏遊銀杏園(作者:沈慶保)

打造特色銀杏小鎮徵文:夏遊銀杏園(作者:沈慶保)

早就聽說港上銀杏博覽園很美,卻一直沒有去過。選個天朗氣清的日子,我走進景色秀麗的銀杏園。

銀杏博覽園位於30萬畝銀杏林海腹地,緊鄰310國道和沂河,來去十分便捷。入園,即見成雙成對的情侶在園中徜徉,附近的農戶則帶著農具在林中施肥、澆水、採葉,忙得不亦樂乎。林木蓊鬱,鳥鳴啾啾。飛鳥於枝頭棲息,陽光艱難地在枝葉間穿行,習習涼風也趕來湊熱鬧,一切都在努力營造著夏日的愜意和涼爽,讓遊客頓覺意愜心安。至於,臨近的幾家農戶飄出的裊裊炊煙,巷子深處賣綠豆涼粉的聲聲吆喝,更彰顯了鄉間生活的本色。

銀杏博覽園恰如不施脂粉的村姑,美得自然。漫步園中,到處是銀杏樹瀟灑沉穩身影,數十棵幾摟粗的銀杏樹無序地挺立著,枝繁葉茂,一如這個季節的奔放。條條小路和銀杏果一般,羞羞答答的躲著我們。溪流潺潺,水流聲不過是遊人歡笑時的背景音樂,舒緩而又迷人。這裡的樹堪稱多世同堂,保存著全國罕見的“古銀杏群落”,既有500年以上的銀杏古樹20多棵,也有剛育的苗圃,深綠中夾雜著嫩綠,老枝上吐露了新芽,極易讓人聯想到樹下四處覓食的雞群,老少幾輩,乍一看顏色相近,細一瞧卻是色彩斑斕,處處洋溢著溫馨、和諧與活潑。這裡,四季皆有大美:煦暖陽春,漫步其間,銀杏吐翠,春意盎然;灼灼夏日,濃蔭遮蓋,清涼氣爽;金風送爽,滿目金黃,置身其中,宛若仙境;冬日則銀裝素裹,玉樹瓊花,美不勝收。

銀杏博覽園也有一點匠心獨運,是狡猾狡猾的。園子的西面築有一段城牆,走上去可以飽覽沂河奔流的壯觀,也可以細品白鷺水草間起起落落的曼妙;零星分佈的蒙古包你可以踱進去小坐,慢慢領略異域的風情;從城區遷來,聞名遐邇的大象雕塑,在昭示著邳州的社會變遷和歷史的深遠;走著走著你還會發現一些攤位,零星擺放著銀杏老樹樁、高不盈尺已經掛果的銀杏盆景,還有銀杏面板、真空包裝的銀杏果和銀杏茶等土特產,而主人卻遠遠躲在一旁讀書或休閒,哪怕你看中了,你不叫,他也是不會過來的,給顧客留足了精挑細選的時間和空間。

銀杏博覽園是熱情而又內斂的,讓人流連忘返。她的熱情在於美味,遍體透明的沂河小魚燉出了滿鍋的鮮香,新採的“地角皮”炒雞蛋更是別有風味,還有那油烹的嫩蟬和新泡的銀杏茶,都在提醒我們要細嚼慢嚥,千萬別咬傷了舌頭。而銀杏園的內斂在於擁有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和傳說,散落鄉間,全是些關於銀杏樹和舊時光的記憶。“姊妹樹”告訴我們要珍惜友誼,“姻緣樹”見證了人世間纏綿悱惻的愛情,而“抗戰樹”則演繹著無數個慷慨激昂的抗日故事,隱逸在博覽園的各個角落,塵封於歲月的一隅。

那天,正趕上附近小學校的學生在此舉行遊園活動,“紅領巾”們圍繞“抗戰樹”紛紛登臺表演了節目。有的同學講起了慄培元縣長避難銀杏園的故事。當年,抗戰烽火四起,慄縣長也曾風風火火地來過這裡,為甩開窮追不捨的鬼子兵,他一躍上樹隱在濃密的枝丫裡,神秘的銀杏園助英雄化險為夷。特別是題為《老銀杏樹》的朗誦,更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孩子們沒玩夠捉鬼子的遊戲,二妮子尚未穿上嫁衣,張秀才正講著小分隊端炮樓的故事,膏藥旗便悄悄地竄進了村。年少的全部拉出家門,年老的個個倒地呻吟。剛掄起鍘刀鐵釵的莊戶漢,五花大綁被趕到銀杏樹下的場院。面對這夥東洋禽獸,人群中奔騰著怒火和勇氣。‘衝我來!我就是游擊隊長!’一聲大吼,嚇得鬼子的機槍威風掃地。鐵鏈子勒緊了銀杏樹腰身,英雄的脊背與樹幹親近。烈火撕扯著合抱之木,燒焦的樹樁依然頑強屹立。抗日軍民的鮮血,化作地下一股不屈的潛流。千年古樹的枝椏在雨後率先打破沉寂,傷痛之中綻放片片希望和美麗。咱們莊戶人,全是秋後的紅高梁,站就站得高大挺拔,倒下也要留下茬口的鋒利……”

夏日裡美麗的港上銀杏博覽園,將永遠在我的心頭定格。

(作者單位:邳州教育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