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材解析

小學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材解析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根據《莊子·秋水》改寫。課文通過簡短而傳神的對話,講述了一個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鳥飛到井邊喝水,與青蛙發生了爭論。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小鳥卻說天空無邊無際。小鳥很無奈,只能請青蛙 自己跳出來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個道理:認識事物,看待問題,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觀天”也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眼界狹窄、所見有限;井底之蛙則比喻那些見識狹 窄、目光短淺,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課文有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位置,為故事的展開作了鋪墊。第二至七自然段運用了3輪對話來展現故事的內容。第一輪對話交代了小鳥從哪裡 來,來幹什麼。小鳥說“飛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對於小鳥的說法產生了質疑。第二輪對話是青蛙和小鳥發生了爭論。青蛙的一嘆一問,小鳥的反駁,都鮮明並且情感強烈地表 達了各自的觀點。第三輪對話中,青蛙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小鳥十分無奈,只好叫這隻青蛙自己跳出井來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文章的插圖設計很巧妙,既寫實,又寫意。小鳥和青蛙一高一低,似乎在暗示我們它們分歧的原因:由於它們所處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小學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材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