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最難受的不是被別人說設計單薄,而是我根本不明白單薄是啥意思啊?

“太單薄了、太寡了、有點弱…”,對於這些話,每個設計師都不會陌生吧,我們做的設計應該或多或少都收到過這樣的評價,或者也用同樣的話評價過別人的作品。那麼,到底設計太單薄指的是什麼呢?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相信不是每個人都有答案,所以我決定分享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設計之所以會顯得單薄,一般是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導致:

1.主體沒內容、沒細節

當版面中的主體部分內容比較單一,且沒在細節上下功夫時,整個設計就會顯得沒什麼分量,不經看。就像一個紙片人,風一吹就倒了,所以給人的感覺很單薄,如下圖:

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上圖是一款冰箱的海報設計,創意是用由三個羊組成的“shan”字來體現該品牌冰箱的保鮮功能,但在設計的表現上,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有左輕右重的問題,因為右邊的冰箱很有重量感,而左邊的文字則太過簡單,所以顯得很單薄。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給左邊的文字增加分量和質感。考慮到產品是中高端的冰箱,所以我使用了光感比較強的立體玻璃字效果。

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調整完後,畫面的平衡性就改善了很多,也沒有之前那麼單薄了。關於細節的質感處理,我們可以去網上找同類效果的參考圖片來借鑑。

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2.缺少輔助元素

畫面中如果只有孤零零的主體元素也會顯得很單薄,這就好像再鮮豔的花朵也需要在綠葉的陪襯下,才會顯得更加和諧、更加好看一樣。例如下圖的這件作品,雖然主體部分細節刻畫得不錯,分量也足夠,但還是顯得很單薄,就是因為畫面缺少輔助元素的陪襯,沒有對比。

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所以我們在打磨完主題部分後,還應當增加一些與主題、產品相關的其他元素,來提升設計的飽滿度和豐富性。

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考慮內容與4G、寬帶有關,且文案中有表露出祝賀的意圖 ,所以我在畫面中增加了飄帶、網線、電話、手機、筆記本等元素來點明主題、烘托氣氛。注意,這些元素的質感和風格要儘量與主體部分統一。

3.畫面沒層次

這裡所說的層次主要指空間上的層次,當版面中的元素比較多時,要根據其重要性與自身特點來拉開它們之間的層次,否責就會顯得凌亂、單薄。

例如下面這件作品,雖然在元素處理上使用了3D風格,但由於各元素全部擁擠在一起,沒有前後關係,背景也只是簡單的用了純白色,所以整個畫面顯得很沒層次,在視覺上也會有單薄的感覺。

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下圖是我調整後的效果,我們來看看具體在哪些地方做了改變。

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1.首先是主體部分,調整前的四塊文字是在同一垂直平面上的,調整後則有了前後的穿插。

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2.其次是主體與輔助元素的分佈,調整前輔助元素與主體幾乎是一排過,大小對比也不鮮明;調整後,則刻意把相對重要的元素拉大向前移,讓它們看上去離受眾的視線更近,然後把相對次要的元素縮小往後移,形成離受眾視線比較遠的效果。

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3.最後是背景的優化,背景是創造畫面空間感的關鍵,調整前的背景為純白色,只有平面空間;調整後的背景則模擬了攝影棚裡的空間感,有地面和牆面的“三維空間”。

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4.背景過於簡單

可能有很多人會覺得背景是設計作品中最不重要的部分,所以通常會隨意處理,其實,關於背景的重要性我在第三點中已經有提到(創造空間感的功能)。除此之外,在有些設計中,如果背景過於乾淨、扁平、或者顏色過淺,也會導致設計看上去單薄,例如下圖這件作品。

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由於該作品的是以手繪為主,所以細節比較多,風格也比較隨意、張揚。如果在這裡使用純色背景,會顯造成畫面不夠完整,甚至有點單薄的感覺。於是我在背景上增加了與主體類似的色塊底紋,在提升畫面層次感的同時,也消除了其單薄的感覺。

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關於背景的處理方式,我簡單概括了幾種類型:1.插畫風格的設計,背景最好加一點手繪底紋;2.主體為產品的設計,用純顏色做為背景是不錯的選擇;3.主體比較精彩、顏色鮮豔且種類在三種以上的設計,背景可以優先使用白色或淺灰色;4.主體是3D圖形的設計,則要使用有空間感的背景。

總監說我做的設計太單薄,怎麼破?

設計看起來單薄可能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我們可以通過豐富主體、添加輔助元素、拉開各元素之間的層次、給背景增加細節等方式來加以改善,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解決該問題起到一點幫助。

轉自:蔥爺

- END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