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起源是什麼年代?你們知道歷史嗎?


文字記錄生活,拍攝多味人生。大家好,是我頭條號感謝你點擊閱讀我的圖文作品!閱讀朋友們你知道二胡起源是什麼年代 嗎?二胡的前身是唐宋時的奚琴、嵇琴和胡琴。

奚琴因出自北方遊牧民族奚人而得名。歐陽修《試院聞奚琴作》詩云:奚琴本自男人樂,男人彈之雙淚落。

自宋代始出現馬尾胡琴。沈括《夢溪筆談》載:"馬尾胡琴隨漢車,曲聲猶自怨單于。"《元史·禮樂志》述其形制:"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頸,龍首,二絃,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到明代,胡琴加上了圍定弦長的千斤,已與今天的的形制大體相同。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絃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二胡也是民族樂器弓弦類樂器中使用最普遍,又是最具有中國民樂氣質和特點的樂器。二胡的重要性和在民樂隊中的地位最為突出。主要流行於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和珠江流域尤其在長江以南地區,二胡往往專指獨奏和民族樂隊使用的一種,例如江南絲竹、廣東音樂中的主奏樂器。在南方地區,二胡的使用要廣泛得多,南方的許多地方戲,如越劇、錫劇、滬劇、黃梅戲、淮劇、粵劇中,都以二胡為主要樂器。所以,二胡又稱為“南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