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不宜讓孩子太早做的事情!

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是不少家庭殷切的期望。雖說很多爸爸媽媽都懂“揠苗助長”的不良後果,但隨著自己的寶寶一天天長大,接觸到的教育資訊越來越多,一不小心還是很容易會迷失,讓寶寶過早地做不適齡的事情,不宜讓孩子太早做的事情。



1.記憶性的學習?NO!

許多不到三歲的小朋友就能流利地背古詩,還能唱很多歌,家長們可能覺得非常高興,甚至自豪,覺得自己的寶寶記憶力超強,應該多製造機會鍛鍊孩子的記憶力。

四件不宜讓孩子太早做的事情!

其實寶寶的記憶力和成年人的記憶力是不太一樣的。寶寶的記憶並沒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多地是根據某些特徵來記憶,比如韻律、節奏、形象等。這種只是機械性的記憶。過早地讓寶寶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會大大地降低其大腦的可塑性,影響寶寶想象力的發展。有時候寶寶未能理解其中的邏輯性,無法準確記住學習的內容,某些家長可能還會通過獎懲的方式強迫寶寶記住,這樣會給寶寶的大腦施加壓力,令寶寶喪失學習的樂趣。

2.看視頻?NO!

孩子對卡通片總是沒有抵抗力的,繽紛的色彩、可愛的形象、誇張的動作、豐富的聲響,讓對外界元素十分敏感的寶寶感到很興奮。不少家長常在寶寶吵鬧、哭泣、發脾氣、粘人的時候打開電視讓寶寶看卡通片,寶寶就會安安靜靜地、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然後家長就可以脫身了。

四件不宜讓孩子太早做的事情!

爸爸媽媽們請注意了,寶寶的眼睛還在發育中,包括眼部肌肉、眼球、屈光系統沒有完全定型,是比較脆弱的。在觀看屏幕時,需要雙眼把各自看到的圖像融合成一個。對於六歲以前的孩子來說,觀看視頻時需要眼睛不停地調節焦距和合成圖像,時間一長容易產生眼睛疲勞,進而導致孩子近視。此外,也有些家長喜歡通過卡通片,讓寶寶模仿卡通人物的言行舉止,達到早教的目的。除了會影響寶寶視力,還會讓寶寶的想象力、藝術創造力受到侷限。

3.臨摹畫畫?NO!

畫畫對寶寶而言是一項非常好的活動,但有的家長會告訴寶寶太陽是圓圓的,星星有尖尖的角,小草要塗上綠色,天空要畫成藍色。這樣讓寶寶對某些固定的形狀或顏色進行臨摹,照葫蘆畫瓢,則是無益的。

四件不宜讓孩子太早做的事情!

幼年的寶寶觀察事物的視角和成年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的畫作並不是“寫實主義”的,而更多隻是在畫自己的心中所想。寶寶無拘無束的畫作裡,蘊含的是ta心中的感受,或者奇妙的想象,過早地教授寶寶學習成人的繪畫技巧,讓寶寶照葫蘆畫瓢,並不利於想象力的培養,也會阻礙寶寶藝術創作的熱情。

4.訓練樂器專業彈奏技巧?NO!

寶寶能從小學會一樣樂器,是不少爸爸媽媽的心願。說不定以後自己家也能出一個郎朗或李雲迪,對不對?學樂器能提升寶寶的樂感,鍛鍊手指的靈活性,好處多多。但是,如果過早地對寶寶進行專業的彈奏技術訓練,則容易適得其反。

四件不宜讓孩子太早做的事情!

學樂器需要先學習樂譜,這對寶寶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訓練專業的彈奏技巧也對孩子的專注力和意志力有極高的要求。如果超出了寶寶當前年紀所能承受的水平,導致寶寶學不會或彈得不好,會對寶寶的大腦造成非常大的壓力,讓其產生挫敗感和焦慮感。

在合適的時候陪寶寶做合適的事情

寶寶的能力發展,受其大腦發育的規律影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育點。教育專家提醒各位家長,每個年齡段的寶寶都有自己適合的學習內容,不要以為越早給孩子學習一些新事物就是對他們越好,很多時候往往得不償失。

我們要清楚瞭解寶寶大腦發育的規律,一步一步地,在合適的時候給予寶寶大腦恰到好處的刺激,而不應過早地給寶寶佈置不適齡的學習任務。爸爸媽媽們應該多從寶寶的角度出發,賦予他們年齡段應有的學習與體驗,這樣才能讓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件不宜讓孩子太早做的事情!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自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