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5G是科技戰略的未來制高點

邬贺铨:5G是科技战略的未来制高点

2018年12月15日,鄔賀銓院士在“改革的規則與創新——2018光華·騰訊經濟年會暨風雲演講”論壇上進行了主題演講,本文根據演講速記稿整理。

邬贺铨:5G是科技战略的未来制高点

我們走過了第一代移動通信。它是一個蜂窩小區,用頻率區分用戶。GSM以時序區分用戶,3G以碼道區分用戶,4G是把多個維度利用起來。現在到5G,我們進入移動化社會,移動通信差不多十年一代,峰值速率已經是十年1000倍。

如果說1G到4G是面向個人的,5G會面向產業互聯網和智慧城市服務。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將帶動我們進入一個智能社會。

5G主要有三個應用場景,一個是增強移動寬帶,一個是超可靠低時延,一個是廣覆蓋大連接。移動通訊發展這麼多年來,物理層技術改進提高了5倍,頻譜展寬提高了20倍,主要是靠小區分裂,就是把蜂窩做得越來越小,容量越來越大。基本上按照通信定理,把蜂窩做得很小,基站很密,天線做得很多,頻段展得比較寬,也有一些物理層的改進。

5G跟4G比,5G的峰值速率比4G提高了30倍,用戶平均體驗數據率提高了10倍,頻譜效率提高3倍,能支持500公里時速的高鐵,接口延時減少了90%。連接密度做到一平方公里能有100萬個傳感器連到一個網上,能效提高100倍,流量密度提高100倍。4G的時候峰值速率只有600多兆,平均速率只有10兆,而5G峰值速率做到20G,平均速率做到100兆。

整個5G的移動接入網,過去從2G、3G向扁平化走,後來又進一步分解,有一個無線單元的基站,傳到分佈單元,然後再到集中單元。

為什麼要這樣分開呢?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的蜂窩很密,每個蜂窩的忙閒是不均勻的,有些蜂窩比較忙,有些蜂窩比較閒,現在我們把基帶處理集中,做成基帶池,集中、合作、綠色、雲化,這樣一來就可以做到很好的資源調度。DU是對應每個微蜂窩的,CU是集中性管理,5G的網絡和4G是有很大不一樣。

另外一個很大不一樣是大規模天線,我們是兩發一收,一發兩收,為什麼要這樣多天線呢?如果只有一發一收,可能是藍色的信號,它在傳播當中會受到削弱,可能很多時候不好。

第二個信號是綠色的,它走的路徑會稍有不一樣,所以發生削弱的時間不一樣,兩個合起來基本上就是紅線,基本上是平的,可以降低無線傳輸的影響。實際上我們現在不是兩發一收、一發兩收,是多發多收。多到什麼程度?128根天線,或者256根天線,好處可以做到波束成型。

原來天線發射,它不知道你在哪裡,你收到的信號可能就是其中之一,現在是對著用戶發送,因此能量大大節省,而且減少彼此之間的干擾,這個圖上60×64的天線,我們的效率就會比正常情況下提升了300%,所以應該說5G是靠很多新技術支持的。

另外基站很密。5G目前工作頻率一段是6GHz以下,一段是6GHz以上,目前我們會先做6GHz以下,它比4G的頻率高得多,這時候傳播的損耗就比較大,傳得不那麼遠。這種情況下,它的基站就很密,很密的基站體驗就不太好。你開車一會就切換,體驗肯定不好。所以我們現在要改成什麼呢?

用戶數據走的是微基站,信令數據走的宏基站,宏基站的半徑比較大,也就說你在微基站之間穿越的時候,你的信令並沒有變,所以你並沒有切換,但是用戶數據量已經從一個微基站轉到另一個微基站了,所以5G的基站架構也是不一樣的。中國現在的移動通信基站數已經是670萬,5G的時候,頻率要比4G高得多。一般5G的基站數是4G的4到5倍。到時候有3000多萬的基站,基站數量會增加。

另外,我們說所有業務都走一個傳輸路徑實際上不合適,5G有手機業務、智慧工廠業務、高速移動的汽車業務、高鐵業務,這些業務帶寬不一樣,要求可靠性也不同,都走到一個物理設施上面,質量是沒法保證的。

所以我們需要把它分別處理,但是物理設施不能變。所以,在物理設施不變的基礎上,我們通過切片的辦法把不同業務通過雲平臺,通過協同調度,按照它的業務要求,組織網絡的資源來適應它的需要。所以,虛擬化的切片技術是5G的重要技術。

另外,傳統的路由器有轉發功能,有控制功能,過去路由器收到IP包,查一下地址,按最短路徑優先轉發,並不管全網的優化。現在大數據時代,我們要把路由器改成什麼?把控制功能集中成為網絡操作系統,把應用功能抽出來,路由器純粹承擔一個轉發功能,整個路由由網絡操作系統收集大數據以後,全網來佈局,這樣做到全網優化。

另外一點,過去路由器是專用的硬件、專用的操作系統、專用的中間件,交換機、網關也一樣,網絡設備品種很多。現在我們要考慮到把它硬件統一,這個設備究竟既當交換機,又要當路由器,還要當網關,由軟件來變化。可以在實際的在線情況下,來改變它。

這有什麼好處呢?傳統我們互聯網是把所有的信號都變成IP,然後IP包是很碎的。它的好處是靈活、碎片化,但時延比較大。而5G需要支持很多寬帶視頻的業務,一個視頻業務甚至可能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有無數無數IP包。可能一個IP包本來是同一個源地址到同一目的地地址,結果被拆成了很多包,一個一個包處理,這實際上效率很低,時延大。

我們根據業務的需求,有些要換成交換機來交換,有些放到以太網,這樣可以大大提升效率。也就意味著我的網絡設備有些時候是要當交換機用,對某些業務當路由器用。所以網絡設備是要虛擬化的,硬件是一樣,但是我通過軟件的辦法讓它需要當交換機的時候當交換機,需要當路由器的時候當路由器,需要當以太網的時候當以太網。

5G更重要是為車聯網設計的,我們汽車到汽車,汽車到雲,汽車到紅綠燈等。現在攝像頭跟紅綠燈都裝在一個電線杆上,物理上裝在一起,實際上他們沒有關聯,攝像頭看到沒有車了,紅綠燈還是紅燈。

通過我們5G的車聯網,我們可以靈活調度整個交通,真正支撐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5G本身一毫秒的時延,還有基於邊緣計算能夠快速響應。現在4G,看到剎車,到車停下來還要花很長時間,而5G通過自動反應,而不完全是人的反應。

另外帶寬很寬,我們是幾比特的帶寬。高清地圖準確到釐米一級,都可以動態下載到車上。還有高可靠,5G的可靠性是99.999%。車聯網需要重視安全。還有大連接,不管一個馬路上有多少車,一平方公里有100萬個傳感器,都可以連起來。所以,5G對於未來車聯網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

現在標準化進行得很快,原來標準化進程沒這麼快,現在加速了。去年年底完成了非獨立主網的標準,今年6月份完成了5G獨立主網的標準,明年9月份5G的標準就要完成了。在5G標準完成以後就開始研究6G了,所以第六代移動通信研發也就已經開始起來了,它要做到更多地服務於實體經濟,並且能夠跟天空地連起來,能夠更安全。

我們全世界的移動數據發展,平均每年增加47%,主要是視頻。2016年智能手機佔整個流量的13%,2021年的時候大約是33%,PC的佔比是下降的。3G的時候,全球每個用戶每個月大概是3個GB的流量,相當於看一部高清電影。到5G的時候,一個月是30GB的流量,相當於看10部高清電影。

這是中國移動用戶的數據,豎線是整個我們網絡的移動流量。今年上半年網絡移動流量就超過了去年全年,到這個月份,我們平均中國每個移動用戶,每人每個月的流量平均是5GB。

5G也是高科技戰略的必爭高地,美國在今年9月份,特朗普召集了4個運營商發佈了“5G FAST”計劃,要額外給5G多分配頻率,並且要每個州和地方為5G的基站部署提供方便,而且要發動民間投資,但是他還有一句,要阻止納稅人用於可能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公司,就是封鎖華為和中興。

特朗普說5G能為美國創造300萬個新工作崗位,刺激2000多億美元投資,產生5000億美元經濟收入。所以希望快速部署5G,所以美國11月就發佈了5G新的頻率。到2035年,5G的市場規模會給全世界經濟產出增加4.6%,約12.3萬億美元。在全世界,2035年5G將促使全世界GDP增加7%,約35000億美元,新增就業崗位2200萬。對中國來講,到2035年5G將會增加GDP近1萬億美元,增加就業崗位近1000萬。

內容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論壇立場

亞洲浪潮,博鰲視野

“立足亞洲,面向世界”

傳遞論壇最新動態,促進亞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對話的傳達者,亞洲共同發展的瞭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