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民企!11月人民幣貸款增1.25萬億元,透出信用回暖信號

12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5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2萬億元,均較10月顯著反彈,其中債券發行也表現得頗為搶眼。總之,在多方政策努力下,信用出現回暖。

紓困民企!11月人民幣貸款增1.25萬億元,透出信用回暖信號


環比數據折射信用回暖

信貸的月度反彈是大幅且明顯的。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5萬億元,而10月人民幣貸款僅增加6970億元,11月人民幣貸款環比增速高達79%。

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社會融資規模上。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2萬億元,而10月這一數值為7288億元。也就是說,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10月翻了一倍還多。

其中,債券發行回暖勢頭顯著。11月企業債券淨融資3163億元,同比多2310億元,佔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21%。華泰證券固收團隊的報告點評稱,在一系列民企紓困政策的刺激下,信用風險擔憂有所下降,加上理財等配置壓力體現,債市需求好轉,債券融資有所修復。

上述金融數據呈現的勢頭,契合了此前出臺的各項政策,也符合政策的預期效果。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上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為了使得流動性流到民營企業和最需要的地方,相關部門採取了“三支箭”的政策組合,“第一支箭”是增加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信貸,“第二支箭”是支持民營企業發債,“第三支箭”是研究設立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

紓困民企!11月人民幣貸款增1.25萬億元,透出信用回暖信號


結構困境顯示“寬信用”未至

但是把數據放在更長的時間段內觀察可以發現,信用的回暖仍是微弱的。

1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雖然攀至1.52萬億元,但是比上年同期少3948億元。同時,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9%,增速較10月下滑0.3個百分點。 而且,從結構角度分析,融資需求依然疲軟,市場期待的“寬信用”仍未到來。

對此,華泰證券固收團隊的報告稱,11月信貸數據雖然略高於預期,但從結構上看,主要受企業票據融資及非銀金融機構信貸帶動,各類救助民企的資管計劃對非銀貸款的影響顯現。與此同時,11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980億元,增長仍不足。這一方面說明實體融資需求較為疲軟,另一方面說明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仍較低,集中於短期限票據。

為進一步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實現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相關專業人士預計,中國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組合,尤其是仍有可能進一步採用差別化準備金政策,保持流動性充裕和市場利率水平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