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潮評丨該得的分一分不少 不該得的分一分不要


錢江潮評丨該得的分一分不少 不該得的分一分不要


生命從來都不可能在假象裡開出不敗的鮮花。沸沸揚揚的浙江英語高考“加權賦分”,在調查組的介入核實後,迎來了最終的糾偏——恢復原始得分。


錢江潮評丨該得的分一分不少 不該得的分一分不要


錢江潮評丨該得的分一分不少 不該得的分一分不要

實事求是地說,執行這樣的方案,一定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在保障學業優秀的考生應有權利的同時,勢必對在“加權賦分”槓桿調節中曾獲得過“加權分”的考生們,造成極大的失落感。要割捨這樣的“曾經擁有”,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骨氣——應得的分,一分都不能少,不應得的分,一分也不要。

“民無信不立”。真實之於高考的極端重要性,再怎麼強調也不過分。因為這既關乎考試秩序,更關乎這一秩序背後所內含的社會公平。當一度因決策錯誤、程序不當的規則,迴歸到法治應有的秩序框架內,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考驗的是考生和家長對高考價值的認同與理解。

許衡不食梨,孟母不欺子。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一直流傳著誠信立身的教化典故。假如高考分數確實與考生的實際發揮水準有較大出入,那麼迴歸卷面分,也許就是找回相對公平的唯一選擇。正如許衡在面對無主之梨時的“吾心有主”,為人誠實的主心骨是少年們直面未來的脊樑;也正如孟母想方設法彌補失言的行動,家長們的身教躬行,是對孩子一生價值觀的形塑,遠勝於書卷上的萬語千言。面對“加權分”的誘惑,選擇拒絕,是堅守正直的原則與底線。

誠信不僅是一種訴諸個人的道德品質,也是一種需要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密切協作、共同營造支撐的社會責任。漫漫世間路,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不欺人、不自欺,讓分數迴歸到與真實相當的水準。願孩子們能坦然接受,調整心態,以更好的狀態,開啟新的學海征程。

(應若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