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基金排名第一仍被清盤 中郵基金轉向“攻守兼備”

12月25日,西曆聖誕節,這一天卻也成為一家冠軍基金的悲情告別日。

資料顯示,截至12月25日,“中郵尊享一年定期”基金(下稱“中郵尊享”)年內投資收益高達16.31%,不但在數千只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一,更遠高於股票型基金。這一優異成績在這個資本“寒冬”顯得尤為難能可貴。

但是,令人扼腕嘆息的是,這樣一隻業績優秀的基金卻不得不接受清盤的命運。

根據中郵尊享基金合同約定,該基金因未能在2018年12月25日前衝破最低兩億元的規模紅線,因此必須面對痛失王座的尷尬和慘遭清盤的厄運。

對此,中郵基金方面則表示,中郵尊享雖敗猶榮,因為它的優異表現已經體現了中郵基金投研體系改革的成果,也反映出中郵基金的投研隊伍建設和管理開啟了一個新的階段。

冠军基金排名第一仍被清盘 中邮基金转向“攻守兼备”

冠軍基金雖“敗”猶榮

冠軍基金為何會面臨規模大幅縮水的窘境?這一切還要從3年前說起——

中郵尊享成立於2015年12月25日。在三年存續期大部分時間裡,中郵尊享的基金經理就是曾被稱為“公募一哥”的任澤松。

任澤松的職業生涯開局堪稱完美。在擔任基金經理的首個年度,他便以80.38%的年化收益率斬獲偏股型基金冠軍。

2015年6月中旬,任澤松掌管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累計淨值增長率一度高達705%,遙遙領先於同業。

這一優異表現讓任澤松收穫了“公募一哥”的頭銜。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踩雷”樂視網不但成為了任的滑鐵盧,也直接拖累了中郵尊享。

截至2017年年底,中郵尊享的規模尚在3.77億元以上,但是自從2018年初樂視網東窗事發以來,曾重倉樂視網的中郵尊享也不幸“踩雷”。

隨著樂視網的連續跌停,中郵尊享不但遭受了鉅額的淨值損失,也面臨著基金持有人的贖回壓力。中郵尊享在2018年一季度資產淨值跌至1.44億元。

今年6月份,任澤松離職後,中郵尊享基金經理改由楊歡擔任。

資料顯示,楊歡曾擔任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研究部分析師、中郵創業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研究部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

自從接任中郵尊享基金經理一職以來,面對2018年證券市場的大幅下跌,楊歡始終保持了中郵尊享投資收益的穩定上升。

對此,楊歡表示,今年行情受貿易戰以及國內去槓桿因素影響較大,沒有趨勢性機會,只在部分子行業存在結構性機會。自從接手中郵尊享以來,嚴格控制了倉位,基本上只配置2至3個行業,主要沿著行業景氣度以及業績增長較快的行業和個股進行配置。

而令人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是,儘管表現優異,但是根據中郵尊享基金合同約定,由於採取的是定期開放的運作方式,其最近的開放期也要等到2019年1月。也就是說,在楊歡接任以來,中郵尊享由於處於封閉期,因此根本無法通過申購增加規模。

打造平臺整體實力

今年3月,中郵基金更換新一屆領導層後,以新任總經理孔軍為代表的新一屆管理層大膽啟用新人,銳意改革投資理念和投研體系。結合中郵基金多年沉澱下來的權益類投資優勢與風險控制要求,公司管理層提出了以絕對收益理念為核心的投研體系改革方案。

隨後,即著手對投研團隊進行改革,並且任命了投研團隊新的負責人——鄭玲。

鄭玲,金融學碩士,擁有10年權益投資從業經驗。200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畢業後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財務公司,負責股票投資業務;2015年12月,鄭玲加盟中郵基金負責專戶投資。2018年3月,鄭玲同時管理中郵基金投資部、研究部,擔任投研總負責人。

鄭玲認為,在未來的資管市場,持有人不但看重基金經理的任職回報,而且對基金淨值回撤也越來越敏感。因此,中郵基金不僅要做牛市中的戰車,更要善於在熊市中學會防守,要做到攻守兼備。

投研團隊改革的一項核心任務,即是“以絕對收益理念來打造全新的考核激勵制度,淡化基金的相對排名,突出投資決策委員會的戰略決策機制,加速研究、投研一體化進程,強化風險控制體系。”同時強調要加強投資決策委員會對投研的宏觀指導,持股5%以上的重倉股都必須投委會通過。

萬得數據顯示,在2018年一季度之前,在中郵基金旗下權益類基金產品中,個別重倉股佔比甚至高達10%。而目前中郵各權益類基金產品的重倉股持倉比重大多都在5%以內。

由於近幾年旗下基金業績的大起大落,中郵基金給市場留下了風格激進、大開大合、推崇明星效應的市場形象。

對此,中郵基金內部人士表示,現在的中郵更追求投資的持續性,更加註重發揮整體平臺的實力,強調的是平臺的優勢而非個人,力求通過一個完善的制度、投資研究體系去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希望中郵基金新的變化、新的市場形象能夠慢慢被持有人認識和接受。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郵基金旗下的混合型基金實現正收益的達到了8只,其整體表現位列偏股主動型基金的第三名。(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