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和孩子要怎麼順利地度過分離期?

作者 | 胡慎之

微信公號ID | hushenzhixl

『一個懂得照顧孩子的媽媽,會在關係中與孩子保持緊密又獨立的聯繫。』

01、從心理發展的角度看斷乳

在我之前的文章《媽媽跟孩子的分離,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中有談論過斷母乳的一些問題,也有些媽媽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斷母乳應該在2歲之後,因為母乳有著充分的營養價值,甚至有條件的媽媽會把餵養母乳持續更長的時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是純母乳餵哺6個月,6個月之後可以添加輔食,然後逐步自然離乳。

當然,具體的斷乳時間更多是因人而異。

在這裡,我們單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12~18個月斷奶都可以。18個月以後,孩子的心理發育需要完成與媽媽分離的過程,而長時間的母乳餵養會使孩子的心理發育固著在嬰兒時期,難以成為獨立的個體。

從另一方面來說,餵養母乳是孩子和媽媽最基本的鏈接,是心理上的一種滿足,同時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最初方式。

但隨著孩子不斷成長,擁抱和陪伴一樣可以代替母乳給到孩子所需的安全感。

孩子獲得母乳,就像是甘甜的泉水匯入生命之河,是生命裡最好的資源。因此,斷母乳不僅是一個生理過程,同時意味著孩子要和媽媽切斷身體上最基本的鏈接,在這時,如果沒有任何準備的斷奶,容易讓孩子感受到生存的威脅。

事實上,斷母乳並不是一件威脅孩子生存的事情,但前提是父母要給孩子做好離乳的準備。

例如,有些媽媽會給孩子準備好替代性的東西,比如奶嘴、奶瓶或孩子特別喜歡的一個玩具,但最重要的是,媽媽需要陪伴在身邊。如果媽媽在斷乳的過程中對孩子非常冷漠,不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這將直接造成孩子的痛苦體驗。

媽媽和孩子要怎麼順利地度過分離期?

圖1

02、“好媽媽”與“壞媽媽”

一個懂得照顧孩子的媽媽,會在關係中與孩子保持緊密又獨立的聯繫。

“好媽媽”和“壞媽媽”在6~12個月孩子心裡一定是存在的。在嬰兒時期,孩子對好媽媽和壞媽媽的認知主要以母乳能否及時滿足自己為標準之一。

在哺乳期,媽媽對孩子的無條件滿足,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感受,即好媽媽就是我的一部分,能滿足我所有的要求。

那麼,在這個共生的狀態裡會出現一個問題,當“壞媽媽”不能馬上滿足孩子時,孩子會感到恐慌,但另一方面,孩子也會意識到,原來媽媽和自己不是一體的。這就意味著孩子已經開始了心理分化。

但是,除必須要有個能滿足孩子生存需要和基本安全感建立的“好媽媽”外,“壞媽媽”的存在是促進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必要條件,適當地不給予滿足,能為孩子與媽媽分離,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創造機會。

有一些媽媽因為“捨不得”孩子吃不飽,可能會出現反覆不斷地打破原則的情況,滿足孩子隨時想要喝母乳的願望。

在這裡,請注意“反覆不斷”這個詞。

或許有的媽媽本身已經下定決心斷奶了,但只要一聽到孩子的哭鬧,就會忍不住再次給孩子餵奶,這樣反反覆覆的母乳供應,說不準是孩子離不開媽媽,還是媽媽無法與孩子分離。

只要孩子有需求,媽媽就會無條件滿足,這實際上是媽媽在滿足內心中一個可憐的自己,或者說用孩子作為一個工具來替代那個幼時得不到滿足的自己。

還有一種情況,可能因為性別期待或者媽媽的道德感很強,又或者媽媽對給孩子餵母乳會產生羞恥感,對孩子的到來沒有足夠的準備。

那麼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媽媽很容易會有強烈的疲憊感和被剝削感。然而,當這種感覺出現時,孩子是非常敏感的,ta能真切地感受到媽媽的愉悅和憤怒,並從媽媽的這些感受中體會到一種自己不值得被愛的體驗。

媽媽和孩子要怎麼順利地度過分離期?

圖3

03、過渡性客體的重要性

斷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需要更多的耐心,尤其是在孩子哭鬧的時候。

或許有的媽媽會說,孩子太小了或孩子哭得太傷心了,根本沒有辦法拒絕他;還有些媽媽對哭泣的孩子講道理,試想,一個幾個月大的孩子能聽得懂道理嗎?

這時媽媽可以抱抱或親親孩子,耐心而溫柔地等待孩子情緒平復,這實際上是最好的安慰方式。因為孩子正處在一個分離狀態。

分離總是讓人悲傷,但是隻有完成了分離,人才能夠真正成長。這裡的分離,是指孩子所能承受的斷奶焦慮。

實際上,當在斷奶的過程中有過渡性客體給我們使用,這對媽媽而言一種福利;其次,這些過渡性客體能讓孩子在斷乳焦慮中得到情感上的補償,

在我的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裡有一個關於我自身的故事:

在兩歲多左右的時候,我母親把我帶到外婆家,騙我睡醒覺會有西瓜吃,那時候能吃到西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等我醒來的時候,才發現母親在我睡著的時候離開了,這讓我感到害怕,無論外婆怎麼哄我還是難過地哭了。長大後,我隱隱約約地記得那時我一直穿著母親穿過的那雙鞋,坐在門口看著媽媽離開的方向。我覺得那一刻的自己肯定特別痛苦。

為什麼我要穿著母親的鞋?因為那時,母親穿過的鞋子對我來說是一個過渡性的客體,有著媽媽的感覺,並能給到我安慰。就像有些孩子長大後,依舊很喜歡小時候用過的毛巾、被子或玩偶,這些客體能夠給到他們安全的感覺。

媽媽和孩子要怎麼順利地度過分離期?

圖4

04、斷乳方式影響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

在餵養母乳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抗拒乳房或者扭頭搗亂,這時媽媽也不需要有太多的挫折感,因為孩子可能在以這種方式試探媽媽,希望媽媽能夠給予自己更多的關注和滿足。

也有些媽媽感到疑惑:孩子開始長牙齒,就會使勁的咬乳房,這時是不是應該馬上斷奶?其實,這只是孩子在釋放自己的攻擊性,他要用這種方式證明媽媽對他來說是安全的。

如果孩子在經歷這個過程中得到媽媽的粗暴對待,比如戛然斷乳或者大聲喝止,那孩子長大成年後,很有可能沿用不斷傷害別人的方式來證明他人是否愛自己,或者考驗一段關係是否安全,例如戀愛中的情侶偶爾會莫名其妙地向對方發脾氣、鬧彆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作”,而在“作”的背後更多是想證明戀人是否如完美媽媽一樣無條件愛自己。

那麼,媽媽和孩子要怎麼順利度過斷乳的分離期呢?首先,尋找支持性資源,例如家人和伴侶的幫助。

分離的過程固然痛苦,但是有他人的支持至少不會讓我們產生恐慌,同時孩子也能感受到來自身邊人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