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爸爸”該如何迴歸家庭?

作者 | 胡慎之

微信公號ID | hushenzhixl、xiangrikui_gz

『這時爸爸太急於與孩子親近,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無所適從』

朋友老葉最近遇到了一件很糟心的事情,他感覺自己與八歲的孩子關係很疏遠,不知道怎樣才能與孩子更好地互動。

老葉前些年因為要照顧家庭,經常在外面出差,陪伴孩子的時間極少。當老葉嘗試與孩子親近時,孩子會抱怨:“以前你都不管我,現在我也不想和你多說話。”老葉聽了感到非常生氣:“我是你爸爸,你怎麼能這樣說?”有時媽媽看到他們父子之間的互動很緊張,也會對老葉有所抱怨:“讓你管一下孩子,你這樣還不如不管。”這時候,孩子自然而然會退縮到媽媽身邊,不願意與老葉有更多的交流。

在中國的傳統家庭中,因為“男主外女主內”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很多的爸爸缺席孩子的成長,甚至是消失了。也有些爸爸在家裡總是縮在自己的角落裡,只有媽媽包辦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的衣食住行和興趣愛好,甚至與孩子的互動。因此,這些爸爸也就成為了“影子爸爸”。

男主外女主的觀念,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護了女性,特別是全職媽媽在家庭中的權利和地位。因此,有些媽媽把自己與孩子的關係看作是一種價值的體現,這時爸爸缺席太久後又突然迴歸家庭中,大家必然會感到不適應。老葉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很迫切地希望與孩子改善關係,並有良好的互動。

這是一次覺醒,也是對孩子成長的一種扶持,從缺席和影子爸爸的狀態進入與孩子良好的互動中。在這個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取得孩子的信任,而且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

那如何才能與孩子有良好的互動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和老葉討論了很久:“孩子與媽媽互動這麼多年,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非常緊密了,你突然闖入他們的關係中,孩子會比較排斥。”老葉很同意地說:“確實,感覺就像是第三者一樣。”

如果這時爸爸太急於與孩子親近,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無所適從,甚至會有抱怨,那麼爸爸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會產生對立。但是孩子的疏離也讓爸爸覺得很挫敗、很無奈。

“影子爸爸”該如何迴歸家庭?

圖1

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呢?

第一、 爸爸需要清楚夫妻關係是首位。

和諧的夫妻關係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邊界。如果丈夫與妻子的關係本身存在著矛盾或者關係比較疏遠,那麼孩子一般比較傾向媽媽,從而與媽媽建立非常緊密的鏈接,這樣即使爸爸進入了家庭中,也可能會受到更多的挫敗!

爸爸在孩子的成長中缺位或缺席太久,孩子會忽略爸爸,反之更依賴媽媽。在這種情況下,爸爸想和孩子親近,首先要與妻子保持和諧的親密關係,取得自己妻子的支持和信任。當孩子感受到媽媽對爸爸的接受時,也就會跟隨媽媽慢慢地認同自己的爸爸。

在孩子三歲左右時,如果爸爸意識到媽媽和孩子的關係非常緊密,那麼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與媽媽之間保持適宜的距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邊界。但是老葉由於忙事業,在這一方面做得並不好。

或許,我們可以通過開家庭會議的方式,讓孩子在會議的情境中明白,爸爸和媽媽才是一起的,他只能扮演孩子的角色,同時讓孩子承認和接納父親的存在。

第二、嘗試與孩子面對面地互動。

很多的爸爸留給孩子最多的是背影,有時候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經睡了,早晨孩子上學了爸爸還沒有起床,有些孩子特別懂事,看到爸爸在家裡忙於工作,他們就不會主動去打擾。

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就算父母苦口婆心地與孩子講一大堆的道理,還不如孩子在父母身邊實實在在地學到的東西更有說服力,而面對面的互動,實際上也是身教的一種方式,孩子可以通過與爸爸真實的互動,從爸爸身上學到更多規則和技能,也不再認為爸爸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或者是不見蹤影的“工作狂人”。生活不易,但無論工作有多忙,也別忘與孩子好好地坐下來聊聊天,談談心。

爸爸放下工作,與孩子面對面地溝通,真正陪伴孩子。例如一起跑步、一起吃飯,問問孩子在學校的感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尊重。

第三、與其做一個正確的爸爸,不如做一個有趣的爸爸。

對於孩子來說,首先要讓他們瞭解自己的爸爸,無論是生活中的爸爸還是工作中的爸爸,孩子只有在瞭解後才能發自內心地認同自己的爸爸。

比如老葉後來經常帶孩子到自己的辦公室,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工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爸爸是強大的,是無所不能的,那麼這時爸爸傳遞的價值觀更容易被孩子所認同,同時孩子也認為爸爸是有力量的。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喜歡足球,那麼爸爸可以花些時間陪孩子踢足球,向孩子展示足球的各種技能,這樣孩子會把爸爸當成自己的榜樣,認同甚至會超越爸爸。

第四、和孩子擁有共同的小秘密。

人與人之間產生信任,最好的方式是保守共同的秘密或者交換秘密。

老葉的太太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嚴格,不讓孩子吃垃圾食品。有一次孩子特別想吃冰淇淋,老葉同意了孩子的請求,並與孩子約定:“不能告訴媽媽我們吃了冰淇淋,這是我們的小秘密。”這時,孩子會認為彼此是有信任的,也願意與爸爸親近。

或者,可以告訴孩子自己小時候發生的“壞事”,這樣孩子感覺到爸爸是願意分享秘密給自己,自己在爸爸的心目中是可以被信任的,這對孩子而言,是一種肯定,是對自己價值的認可。

爸爸可能會因為之前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而感到愧疚,所以希望自己與孩子的疏離關係能夠快速修復,實際上,這是一個不合理的期望,因為穩定的情感需要在一定時間的相處上積累出來。

爸爸可以爭取多一些時間與孩子相處,並在這個過程中穩定自己的價值觀,不要太過於敏感孩子的叛逆表現,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和接納。

慢慢地,孩子能感受到爸爸的愛,爸爸也能夠迴歸到孩子的心裡,同時讓孩子真誠地接受媽媽和爸爸的關係。彼此之間和睦相處。這樣的家庭氛圍才能真正促進孩子成長,也能夠讓孩子在未來成為他自己。

其實,孩子並不需要理想化的爸爸,也不需要影子爸爸,而是需要能在他們成長中真實存在和用心陪伴的爸爸。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在互動中認同爸爸的價值觀或者爸爸對待他人和世界的方式。

微信公號ID | hushenzhixl

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關係心理學家胡慎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