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片酬”限價後的利益分配問題

“天價片酬”限價後的利益分配問題​憋了許多年,終於有人站出來對明星“天價片酬”說不,這彷彿是一場正義的勝利,很多人拍手稱快。

確實明星來錢是在太快了,一首歌,一部電影就能賺幾個億確實讓人受不了,有多少人辛辛苦苦一生搞不定一個首付,有多人捨生取義卻分文不值,又有多少人嘔心瀝血、著作等身,結果貧窮了自己富有別人。

很多明星配不上自己的片酬,高片酬並沒有帶來高質量的作品,庸俗、低端的爛片比比皆是,比下線、比不良爭先恐後,文化價值和價值內涵不斷的受到侵蝕。​
“天價片酬”限價後的利益分配問題

但不可否認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是流量時代的一個特徵,明星的天價片酬背後是炒不完的話題,是不間斷的流量,如果劇組不賺錢又怎麼付的起?如果一部電視劇能賺10個億,拿出了8億給了明星,那麼限價後,電視劇還是能賺10個億,明星拿到了4個億,那麼多餘的4個億怎麼辦?

這個假設是成立的,明星限價後自身的流量屬性並沒有減少,影視收入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那麼龍套收入和其他人員的收入會增加嗎?如果沒有明文規定,我想是很難的,200塊錢一天的龍套還要排隊,怎麼會給500一天?

有可能減少的是廣告費,因為成本低了,不用養那麼多大腕,但廣告的效果沒有降低,廣告的收益也不會降低,這個利潤又歸誰呢?

明星限價之後普通人觀看影視是否會更便宜呢?我想這有點做夢,我們的觀影成本就像油價一樣,漲上去就下不來,不信你問問優酷、愛奇藝,沒有會員給不給你看?
“天價片酬”限價後的利益分配問題

如果限價不能夠提升影視質量,不能夠讓整個社會體會到限價帶來的好處,只是把錢從一部分人的手裡轉到另一部分人的手裡,那現價的意義何在?同樣不利於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樣是和畸形的市場,觀眾的巴掌也白拍了。

所以說限價只是個手段,不能解決行業根本問題,如何引導大眾的娛樂理念,如何實現合理的收入梯隊結構,還要做的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