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命運爭高下,命運很“二”的人如何成為一代宗師?

不与命运争高下,命运很“二”的人如何成为一代宗师?

姚鼐《劉大櫆傳》手跡

大凡讀書人,不會不知道劉大櫆。海峰先生多篇文章,見於中學及大學的教科書,經常“掛科”的人,才可能有例外。

劉大櫆(16981779),字才甫,又字耕南,號海峰,清桐城人。

清代散文史(文學史)上,有兩個重要流派:一是“桐城派”,一是“陽湖派”。劉大櫆與方苞、姚鼐,並稱“桐城派三宗(桐城三祖)”。同時,劉大櫆又是“桐城派”與“陽湖派”之間的橋樑。劉氏在清代散文史上的地位,無可替代。

“大櫆修幹美髯,能引拳入口。縱聲讀古詩文,聆其音節,皆神會理解。”文字傳神的《劉大櫆傳》,見於《清史稿》。

帥氣的儀表,磁性的聲音,劉大櫆既是一個帥哥,也是一個才子。劉大櫆自幼聰慧,父祖兩代皆為塾師,“修齊治平”的家族理想繫於其身。“生則為國幹,死當為國殤”,劉大櫆同樣是一個有理想與志向的人。

傳統社會,實現理想的路徑十分狹窄,其實就是“讀書—科舉—仕宦”這樣一座“獨木橋”。但是,劉大櫆畢其一生,都沒有跨過這座“獨木橋”。

科舉的第一道門檻“童子試”,劉大櫆次,這才成為“秀才”。

文學名士,為何難過科舉關呢?

劉大櫆的命運很“二”的人。

雍正四年(1726),劉大櫆參加丙午科鄉試。下場之後,劉大櫆扶乩問前程。

扶乩,中國傳統占卜方法的一種,大約是神明附身某人(鸞生)身上,於沙盤留下神秘字跡(符號),以此傳達出神明的旨意。

劉大櫆扶乩的結果,是神明留下的四個字:“壬子兩榜”。事載徐珂《清稗類鈔》及袁枚《子不語》。

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劉大櫆看後完全懵了。清代的科舉時間是規律性的:鄉試三年一考,逢子、卯、午、酉年舉行;會試時間為鄉試的次年,逢醜、未、辰、戌年舉行。如果“丙午科”鄉試

榜,劉大櫆就應該參加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會試。壬子年,並不是會試之年,“壬子兩榜”是個啥意思?

獲取功名的路徑,例外也是有的。劉大櫆想到了例外,這就是“恩科”。皇家有什麼喜事,“正科(常科)”之外再開“恩科”,可能性也是較大的。

但是,無論是“正科”還是“恩科”,劉大櫆都沒趕上好運。“丙午科”鄉試,劉大櫆落榜。

等了三年,劉大櫆參加了雍正七年(1729)“己酉科”鄉試。這一科,劉大櫆中了個“副榜”,榮譽性的,等於是落榜。

再等三年,劉大櫆又參加了雍正十年(1732)“壬子科”鄉試。這一科,劉大櫆重複了“昨天的故事”,依然中了個“副榜”。

不与命运争高下,命运很“二”的人如何成为一代宗师?

劉大櫆行書八言聯

這個時候,劉大櫆明白了:神明的旨意一點沒錯,“壬子科”鄉試參加了,兩個副榜也有了——“壬子兩榜”,原來是指這種命運。劉大櫆相信了,自己命中有“二”,是個命運很“二”的人。

命運的改變,也是可能的。作為一種機遇,劉大櫆還真的趕上了。

趙爾巽《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乾隆元年,苞薦應詞科,大學士張廷玉黜落之,已而悔。十五年,特以經學薦,復不錄。”

劉大櫆趕上的,就是大清的“制科”。這是一種“保舉制”的專業人才選拔,“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員”具有推薦資格。推薦名額有限,錄取比例很高。

乾隆六年(1741

),劉大櫆獲得方苞的舉薦,應“制科”中的詞科

20多歲時,劉大櫆以布衣之身入京,方苞見其文章後極其歎服:“如苞何足算哉!邑子劉生乃國士爾!”韓愈、歐陽修似的文章宗師,劉大櫆居然在強項上落榜了。

乾隆十五年(1750),劉大櫆再獲張廷玉舉薦。這一次,劉大櫆是應的是“制科”中的經科。比拼弱項,劉大櫆再一次落榜。

“壬子兩榜”,神明的旨意如此充滿玄機。兩次鄉試副榜,兩次制考落榜,劉大櫆距成功皆僅一步之遙。“二”,劉大櫆命運中的死結。

不与命运争高下,命运很“二”的人如何成为一代宗师?

門檻

其實,劉大櫆的“失敗”與“成功”,恰恰是等義的。因黟縣縣令之邀,劉大櫆出任黟縣教諭,爾後再執掌歙、安慶等地書院。七十六歲時,劉大櫆回鄉聚徒講學,畢其一生於薪火傳承。自其二十一歲“試童子畢”在鄉授徒,劉大櫆“教齡”達六十餘年,門徒廣佈,乃為宗師。

“吹竽、走狗、蹋鞠之人非昔,而齊之名不廢;超足而射、鍧鍧殷殷者非昔,而韓、魏之名不廢;擊築、悲歌、椎埋、屠狗之徒,其骨已朽,而燕、趙之名至今,學士大夫飫聞而喜稱之。然則所謂物者無不亡,而獨其名為可以永久歟!夫山淵之平,田海之遷,大地之渾合,曾不能以自主,而況於一園之興廢歟?其為終始可勝計哉!

餘伯父以一掌之地為園,命餘為之記。餘不及以為,已而廢為居室。則向之名花異草,春蘭秋菊之芳香,蓮葉之亭亭,游魚之隱見而浮沈,今皆不可復識,獨其名猶在餘意中。餘記之,蓋以志餘之感,而亦非以為欲存其名於永久也。”

——劉大櫆《一掌園記》不過兩百餘字,“闡道翼教”的傾向十分明顯,非駢體而具詩意,敘述與議論全是“控制性”的,文風飄逸與嚴謹並存,這就是劉大櫆散文的活性與介狀特徵。開一代文風,劉大櫆留下了中國文學史上。

人“二”無甚,命“二”要命。科舉之路,一代宗師終究跨不過“二”這道坎。但是,不與命運爭高下,劉大櫆最終走出了人生的精彩。

不与命运争高下,命运很“二”的人如何成为一代宗师?

劉大櫆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