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機巨頭和嘻哈歌手

礦機巨頭和嘻哈歌手

作者 | 辛夷

來源 | 起風財經(ID:QFCJ2018)

原本是邊緣化的“地下”小眾流量明星,因為一個具備廣泛影響力的契機被大眾熟知;雖然在大量“事業粉”的擁躉下一度有希望“登堂入室”,但最終或因為政策高牆,或由於個人問題而被主流所不容。

這一番形容不論是套在去年夏天被吳亦凡一句“freestyle”帶火的嘻哈歌手身上,還是用來形容伴隨幣價牛市一度身家過百億的礦機巨頭,都毫不違和。

神奇的是,兩者甚至從名稱和行為上都在有意無意的互文。比如歐陽靖、Gai之於詹克團、CSW(“澳洲中本聰”);再如二者的日常語彙在圈外人看來都不明所以,還動不動就要“Battle”一下——

就在剛過去不久的11月16日東八區凌晨的頭兩個小時,世界各地的幣圈群眾一起圍觀了比特大陸支持的BCH ABC 鏈和CSW帶領的 BSV 鏈之間的“BCH 硬分叉爭奪戰”。這場除了導致虛擬幣集體跳水之外沒有任何結果,甚至連勝負都沒有分出來的“Battle”,在幣圈媒體激情澎湃的直播炒作下,愣是在沉寂了將近一年的幣圈裡造出了一個久違的小高潮。

只不過,這場在幣圈宛如一場“超級碗”的分叉大戰終究也沒在鏈圈乃至主流輿論激起多少水花。相比之下,反而是被媒體報稱“上市失敗”的另一礦機巨頭嘉楠耘智,在科技媒體裡刷了一波微弱的存在感。

主流的失意者

還記得年初湖南衛視《歌手2018》節目的第一期,從《中國有嘻哈》脫穎而出的嘻哈歌手Gai作為首發陣容驚豔亮相,一曲風格別具卻豪情不減的《滄海一聲笑》,將原本格格不入的他送上了當期的榜眼。

縱然“非主流”的王者們在主流世界就像一個奇形怪狀的小丑,他們也依然沒有放棄過任何一個能在大眾視野裡搏出位的機會。Gai是如此,“礦霸”也是如此。

2018年5月,礦機巨頭嘉楠耘智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書,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集團、瑞信、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其籌資目標原先預計10億美元,後期定位至少4億美元。招股書裡的嘉楠耘智將自己定位為一家“就複雜計算問題提供先進半導體解決方案的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

這已經不是嘉楠耘智第一次試圖登錄資本市場了。

嘉楠耘智的第一個上市目標直接就是A股市場。2016年,A股上市公司魯億通擬以30.6億元全額收購嘉楠耘智股權。相關資料顯示,本次收購行為中前兩大股東持股比例類似,因此被市場解讀為“借殼”上市。

但是,鑑於招股書披露的承諾業績和估值被認定難以完成,上市方案最終擱淺。

嘉楠耘智第二次瞄準的是“退而求其次”的新三板。2017年8月,作為新三板運營商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對申請掛牌的嘉楠耘智進行三輪問詢,但最終結果依然是不了了之。

囿於國內資本退出通道的諸多限制,嘉楠耘智終於在今年5月“敗退香港”。經起風財經查詢,截至11月15日,嘉楠耘智在港交所的IPO申請處理結果中顯示“失效”。據起風財經瞭解,“失效”意指某家公司在6個月的有效審核時段內未能完成對港交所問題的反饋,故而此前遞交的申請材料無效。

嚴格意義上講,“失效”並非等同於上市失敗,但至少是期限“中止”。即如果該公司想要繼續上市流程,須重新遞交材料。

事實上,嘉楠耘智當前的遭遇只是礦機企業謀求上市的一個縮影。

緊隨嘉楠耘智的腳步,於今年6月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的億邦國際同樣命途坎坷。據悉,億邦國際曾在三年前申請掛牌新三板,雖然當時成功過審,但最終還是在2018年從新三板除牌,並隨即掉轉槍頭、一心赴港。對此,億邦國際董事解釋稱,此舉系新三板上市交易不活躍所致。

然而,幾乎在嘉楠耘智“死刑宣判”的同時,億邦國際亦被消息人士爆料今年的IPO計劃無法完成。

另一礦機巨頭比特大陸於今年9月遞交港股IPO申請,作為佔據全網算力超過70%的絕對“礦霸”,比特大陸被業內認為是最有可能上市成功的案例。最新亦有消息顯示,有交易平臺疑似出現比特大陸的臨時股票代碼。

但是,起風財經登陸港交所官網查詢顯示,億邦國際和比特大陸目前在港交所官網顯示的IPO申請處理狀態依然只是“處理中”,兩家當事人也沒有任何官方消息放出。

“礦霸”們一如當時依然在《歌手2018》第二期預告中出現,卻已經被滿天飛的小道消息判定退賽的Gai。或許它們也正在和萬千“幣民”一起,靜候一封主流世界的入場函。

出身決定命運

Gai還是退賽了。

無數人為之惋惜,畢竟他努力過。無論是參加主流綜藝還是刪除過去的“汙點作品”,甚至把放蕩不羈的微博名“Gai爺只認錢”改回了毫無辨識度但一本正經的“Gai周延”,改頭換面的每一步都謹小慎微的踩在點兒上。但是主流就是容不下他,正如資本市場容不下“礦霸”。

當然有明面上的原因。億邦國際IPO疑被港交所叫停,就大概率與其涉嫌同P2P平臺“銀豆網”進行非法交易有關。據媒體報道,在億邦國際遞交上市申請書約一個月後,銀豆網發佈公告稱,其實際控制人李永剛失聯,資金無法兌付,運營即將停止,警方通報稱,銀豆網涉嫌非法集資已經被立案。

相關消息顯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期間,銀豆網實際控制人李永剛的妻子崔宏偉曾向億邦國際轉入將近5.25億元;到今年3、4月份,億邦國際又向崔宏偉轉出3.8億元,剩餘約1.45億元卻去向不明。對於轉賬退款的細節,億邦國際至今沒有“官宣”。

據悉,有銀豆網受害者認為,銀豆網自融的大量資金已經流入正在衝刺香港上市的億邦國際。億邦國際招股書顯示,自2015年到2017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0.92億元、1.2億元和9.78億元,其中,億邦國際2017年的營收數據同比暴增將近9倍;受害者懷疑,此係銀豆網流入資金用於虛增其銷售收入所致。

不過,從行業數據來看,2017年得益於比特幣行情的迅猛發展,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跟億邦國際一樣,都實現了營收的大幅增長,其中,比特大陸增長率亦高達808.72%。至於企業是否虛增銷售收入,根據當前證據都無法判定。但受此影響,億邦國際被報正在配合調查,上市進度或受影響。

“礦機三巨頭”中“碩果僅存”的比特大陸也是一腦門“官司”。其曾在招股申請中披露曾獲得來自紅杉中國、DST Global和GIC Private Limited三家投資機構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75億元)的B輪融資,但該信息隨後被後兩家出面否認。因此,比特大陸在遞交招股書後短短一個月內就沾上了“以虛假陳述誤導投資者”的汙點。

其實億邦國際和比特大陸更像PGone,即使最後折戟資本市場也好歹算是“死得明白”。像嘉楠耘智這般悄無聲息的湮滅,才更能代表礦機企業上市的原罪——天生反骨,出身決定命運。

起風財經曾在《“礦機三巨頭”的狂人日記》一文中,詳細解讀過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和比特大陸的財務情況和經營風險。阻礙礦機企業被資本市場接納的原因,無外乎自身業務和外部監管。

從業務來看,依賴幣圈生態生存的礦機制造商,其營收形式中也都或多或少包括加密數字貨幣,這就涉及到數字貨幣的價值及稅務合規等問題。

首先,幣價的高波動性會給企業財務帶來明顯的不穩定性,對於主營業務高度集中於礦機制造的“礦霸”們來說,其為投資者創造持續價值的能力存疑。招股書顯示,自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時間裡,比特幣從單價400多美元(約合人民幣2774.68元)增長至1.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71萬元),與行情相對應的,三大“礦霸”迎來指數級增長。

然而到2018年,隨著比特幣價格暴跌,礦機企業的經營紅利開始消失。以比特大陸為例,由於加密貨幣價格變動,公司減值損失1.03億美元。

其次,我國法律尚無針對虛擬貨幣的徵稅規定,數字貨幣是否應被認定為目前礦機企業定義的“無形資產”也無定論,從而也是礦機企業能否上市的變數之一。

從監管來看,區塊鏈從業者的最大風險在於“政策風險”堪稱老生常談。早在嘉楠耘智借殼魯億通失敗時,後者就曾公告解釋稱,資產重組宣告停止系國內證券市場環境、監管政策等客觀因素髮生變化所致。換言之,這也是每一個新生事物的必經階段。

嘻哈歌手和礦機企業自以為的榮耀和市場對他們的認知構成了一部扭扭捏捏的傲慢與偏見。從目前的風向來看,邊緣流量選手的命運難免從“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轉移到“我不是天生要強,我只是註定要涼”。

曲線突圍指南

眾多資方都曾對起風財經表示,當前的資本市場顯然沒有給區塊鏈企業“留座”。但不管怎麼樣,任何事情都有反例。退賽的Gai依然能在主流網綜裡溜邊兒試探,拋去國內退出通道的世界資本市場,也立起了幾個成功案例當作希望的招牌。

據不完全統計,現階段區塊鏈領域擬上市的主體主要有礦機類企業、數字貨幣交易所、加密貨幣金融服務商三大類。

挖礦界之光“HIVE Blockchain”於2017年9月登陸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勉強算做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礦機類公司;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Allcoin”更是於2013年9月就在CSE(加拿大證券交易所)上市;而2017年底通過“Reg A+”在納斯達克上的“LongfinCorp”則是一家金融服務公司,據悉,其在收購了區塊鏈公司“Ziddu”後,開始提供基於加密貨幣的金融服務。

區塊鏈公司海外上市實踐的關鍵詞是資本退出渠道的創新。以上述提到的CSE為例,其本身就是一家積極擁抱區塊鏈技術的傳統證券交易所。今年2月,CSE更是推出一種創新的利用區塊鏈技術的證券清算和結算平臺,該平臺將使公司能夠通過通證化證券發行傳統股權和債務,而這些證券將通過證券型通證發行提供給投資者,據稱,此與近期被廣泛討論的“STO”(證券化代幣發行融資)異曲同工。

起風財經此前在《特斯拉離職員工看上賈躍亭:我有2000萬,但想給FF投9億 》一文中著重提到過STO,事實上,雖然賈躍亭接受區塊鏈公司投資未經證實,但以STO方式“輸血”成功的也確有先例。紅岸基金VP Hippy表示,區塊鏈項目“tzero”曾於今年10月通過STO融資,“只不過它們原先是ICO的,後來因為SEC不通過轉成了STO”。

總之,“曲線救國”的道路還通。

回到國內,雖然我國目前出臺的監管政策都與ICO和相應的虛擬貨幣交易針鋒相對,但從宏觀戰略而言,國家對區塊鏈始終都在釋放友好信號。與此同時,業內投資人普遍認為,伴隨國外對區塊鏈項目資本退出的創新探究不斷成熟,國內也必將加快支持新興初創企業上市的腳步,近期引發廣泛討論的“科創板”或為先聲。

當然,區塊鏈項目無論以何種方式上市,都要“苦練內功、重視合規”。基於此,不得不說礦機企業還算是現下眾多區塊鏈公司中資質較好的,一方面業務方面有轉型餘地,另一方面,有錢。

據報道,2018年10月17日,比特大陸發佈人工智能芯片BM1880和BM1682,昭示著比特大陸從一家加密貨幣企業步入人工智能領域。比特大陸CEO吳忌寒曾表示,希望公司五年內的AI營收佔比達到40%,並逐步擺脫“礦機制造商”的稱號。

為此,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一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即使是加密貨幣類公司,也要有區塊鏈思維。首先要解決人才儲備的問題,其次要有相應的落地場景來幫助企業鍛鍊和培養搭建經濟模型。

生而“邊緣”的流量明星,摒棄前嫌之路必定不在朝夕之間。但只要有外部環境和內部治理並駕齊驅,“大亂”之後迎來“大治”依然可期。

Gai還有機會,亦如待定的礦機企業,未知也是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