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就是個妖孽

達·芬奇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意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的簡稱,出生於儒略曆1452年4月15日(公曆4月23日),畢業於意大利理工學院,1519年5月2日逝世,是意大利學者、藝術家。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建築工程師。他還擅長雕塑、音樂、發明、建築,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學科,既多才多藝,又勤奮多產,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他全部的科研成果盡數保存在他的手稿中,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達·芬奇少年時已顯露藝術天賦,15歲左右到佛羅倫薩拜師學藝,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的畫家、雕刻家。併成為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1482年應聘到米蘭後畢業於意大利理工學院成為意大利著名建築師、畫師,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1513年起漂泊於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1516年僑居法國,1519年5月2日病逝。小行星3000被命名為"列奧納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麗莎》現在是巴黎的盧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一。1452年的4月15日(儒略曆),達·芬奇出生在夜幕降臨三個小時後"在芬奇的托斯卡納小山鎮,阿爾諾河流過的山谷附近,當時這個地方是美第奇家族統治下的佛羅倫薩共和國的領地。達·芬奇的父親叫瑟·皮耶羅·達芬奇,是佛羅倫薩的法律公證員,因此十分富有。他的母親卡泰麗娜是農婦。達·芬奇是他們的私生子。達·芬奇並沒有一個真正意義的姓,他的全名"Li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思是:"芬奇鎮梅瑟·皮耶羅之子--列奧納多"。他名字中的"ser"只表明他的父親是一個紳士。

關於達·芬奇的童年我們所知甚少。他五歲前和母親一起居住在芬奇的村鎮,1457年以後和他的父親、祖父母、叔叔Francesco居住在芬奇小鎮。他的父親和名叫Albiera的十六歲女孩結了婚。她喜愛達·芬奇,但死得很早。達·芬奇十六歲時,他的父親和二十歲的Francesca Lanfredini結婚。直到他的第三次和第四次結婚後,達芬奇的父親才有了合法的子嗣。

達·芬奇沒有正式地學過拉丁語、幾何和數學。後來,達芬奇記錄了他小時候的兩次小意外。一次是,有一隻鳥在他的搖籃上空盤旋,它尾巴上的羽毛掃到了他的臉。還有一次,他在山裡探索時發現了一個洞穴,雖然害怕裡面會藏有怪獸,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最後還是進去一探究竟。.

達·芬奇的童年已成歷史疑案。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兼畫家喬爾喬·瓦薩里,記述了一個當地的農民做了一個盾牌,請達·芬奇的父親皮耶羅在盾牌上作畫。兒子達·芬奇在上面畫了一個吐著火舌的怪獸。這張畫栩栩如生,令人覺得十分恐怖,皮耶羅便把它賣給了佛羅倫薩的藝術中介,藝術中介又把這幅畫賣給了米蘭的公爵。然後皮耶羅才用轉讓這幅畫賺的錢給那個農夫買了一個新盾牌,上面繪有一個被箭穿過的紅心。

我們比較熟悉的達·芬奇形象基本上來自於他那幅著名的自畫像,所以一提起列昂納多,我們總是想到一個哲學家般的睿智長者。其實,達·芬奇年輕時代可是意大利佛羅倫薩聞名遐邇的美男子呢(不過因為他對女人沒興趣,所以當時關於他是同性戀的傳聞滿天飛)!

達芬奇就是個妖孽

達·芬奇自畫像

他的老師韋羅基奧雕塑的那俊美非凡的青銅大衛像據說就是以年輕的達·芬奇為模特。達·芬奇藝術生涯發展得最順利的時期是在1482年--1499年的米蘭。達·芬奇的七絃琴彈得不錯,他首先是作為一個音樂家而不是畫家或者發明家的身份在米蘭出名的。這期間他的繪畫作品不多,但其無與倫比的才能卻極受米蘭大公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青睞。

1499年為躲避戰亂達·芬奇在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旅遊並進行一些科學研究。

1500年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並開始創作《蒙娜麗莎》。《蒙娜麗莎》運用了透視法等多種繪畫方法。這之後達·芬奇再去米蘭,並繼續服務於米蘭宮廷。

1513 年移居羅馬

達芬奇就是個妖孽

最後的晚餐

,羅馬對於列昂納多來說並不是很討人喜歡的地方。他在那裡做了短暫的停留,見到了米開朗基羅和其他當時在羅馬的藝術家,但並沒有顯露他任何的藝術天才。他在那裡基本上是研究一些類似於魔法的小把戲,以至於羅馬人當他是巫師一類的人物。

1516年達·芬奇赴法國,最後定居昂布瓦斯。

晚年極少作畫,潛心科學研究,去世時留下大量筆記手稿,內容從物理、數學到生物解剖,幾乎無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並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並善於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這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學術界一般將其創作活動分為早期和盛期兩個階段。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Renaissance humanism)在科學與藝術之間並無相互排斥的極端現象。達·芬奇鑽研科學、工程領域就像他的藝術作品般令人難忘與突出。手稿中約13,000頁的筆記與繪畫全是混合藝術與科學所組成的紀錄。這些紀錄是達·芬奇在歐陸行程中透過觀察周遭並不斷的創作而來。

左撇子的他終其一生均以鏡像寫字。對左手寫作者來說,將羽毛筆由右向左拉過來寫比由左向右推過去寫容易,而且不會將剛寫好的字弄糊。因此,他的日記都是鏡像字。

在科學上,達·芬奇是一個鉅細靡遺的觀察家,能以極精細的描述手法表示一個現象。但卻不是透過理論與實驗來驗證。因為缺乏拉丁文與數學的正式教育,同時期的學者大多未注意到在科學領域中的達·芬奇。而達·芬奇則靠自學懂得拉丁文。也曾有人說達·芬奇打算髮表一系列包含各種主題的論文,但終未實現。

達·芬奇所繪的菱方八面體(rhombicuboctahedron),1509年出現在盧卡·帕西歐里(Luca Pacioli)的《神聖比例》(Divina Proportione) 中。

達·芬奇在師從韋羅基奧(Andrea del Verrocchio)時開始認識人體解剖學。當時韋羅基奧堅持要所有門徒學習解剖學。當達·芬奇成為成功的藝術家時,得到於佛羅倫斯聖瑪麗亞紐瓦醫院(hospital Santa Maria Nuova)解剖人體的許可。之後他在米蘭馬焦雷醫院(hospital Maggiore)以及羅馬聖靈醫院(hospital Santo Spirito;第一個意大利本土醫院)作業。西元1510至1511年,則與托爾醫生(doctor Marcantonio della Torre;1481年-1511年)共同工作。30年內,達·芬奇共解剖了30具不同性別年齡的人體。當與托爾醫生共同工作時,達·芬奇準備出版解剖學理作品並制繪了超過200篇畫作。

然而,他的書直到西元1680年(辭世161年)才以《繪畫論》為名出版。除人體外,達·芬奇也解剖了牛、禽、猴、熊、蛙以作為解剖結構比較。

達·芬奇畫了許多人體骨髂的圖形,同時他也第一個具體描繪脊骨雙S型態的人。他也研究骨盆和骶骨的傾斜度以及強調骶骨不僅非單一形態,而且是5個椎骨組成。達·芬奇也能卓越的表現頭骨的形態以及腦部不同的交叉截面圖(橫斷面、縱切面、正切面)。他畫了許多圖包括肺臟、腸繫膜、泌尿道、性器官甚至性交。他是第一個畫出子宮中胎兒(他希望瞭解"生育奇蹟")同時也是第一個畫出腹腔中闌尾的人。此外達·芬奇經常描繪頸部和肩膀的肌肉和肌腱。西元2005年,達·芬奇的畫作激發一位英國心臟外科醫師領先發展一個修補受損心臟的新方法。

他可說是局部解剖圖宗師,不僅研究人體解剖表現傑出,而且在涉獵其他動物解剖時一樣表現出色。達·芬奇不只關心身體結構,也關心生理功能,這使得他變成解剖學家和生理學家。他積極尋找外觀有明顯生理缺陷的人作為模特兒以便畫成滑稽的畫作突顯生理功能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達芬奇可以同時一手作畫一手寫字。

基於人體解剖研究也使得達芬奇設計出史上第一個機器人。這個被稱作達·芬奇機器人(Leonardo's robot)的設計可能是在西元1495年完成但直到西元1950年代才被發現。不知這個設計是否要作成實體。

由於著迷飛行現象,達·芬奇作了鳥類飛行的詳細研究,同時策劃了數部飛行機器,包括了直升機設計圖(但因機體本身亦會旋轉故無法作用)以及輕型滑翔翼。西元1496年1月3日,他曾測試了一部自制飛行機器但失敗。

1502年,達·芬奇曾為伊斯坦布爾鄂圖曼蘇丹巴耶塞特二世的土木工程專案製作單一跨距達240米(720英尺)的橋樑草圖。這個設計打算讓橋樑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口的金角灣(Golden Horn)。但因巴耶塞特二世認為無法建設而未實作。西元2001年,奠基於達·芬奇的設計,威卜瓊·山得達·芬奇專案(Vebjørn Sand Da Vinci Project)讓此橋以小橋的形式在挪威付諸實行。而在西元2006年5月17日,土耳其政府決定在實地建設達芬奇橋跨越金角灣讓該橋終究成形。

1490年,達·芬奇將無段連續自動變速箱概念繪製成草圖。今日,達·芬奇的變速概念以現代化形式實際使用在汽車上。此外,無段連續自動變速箱也已經在拖拉機、雪上摩托車、速克達機車等使用許多年。

由於達·芬奇曾任軍事工程師,筆記中也包含了數種軍事機械的設計:機關槍、人力或以馬拉動的武裝坦克車、子母彈、軍用降落傘、含呼吸軟管以豬皮製成的潛水裝等等。不過,後來他卻認為戰爭是人類最糟的活動。其他的發明包括了潛水艇、被詮譯為第一個機械計算機的齒輪裝置,以及被誤解為發條車的第一部可程序化行動機器人。此外,達·芬奇在梵諦岡那些年裡,曾計劃應用太陽能而使用凹面鏡來煮水。儘管達·芬奇大多數的發明在他的生平並未實現,但在IBM贊助下,實作了許多模型在昂布瓦斯的克洛斯宅達·芬奇博物館展示。

當他在作坊學藝時 ,就表現出非凡的繪畫天才。約1470年他在協助韋羅基奧繪製《基督受洗》時,雖然只畫了一位跪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態、表情和柔和的色調,已明顯地超過了韋羅基奧。據傳,韋羅基奧為此不再作畫。現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是達·芬奇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一件作品。除了有一點自由構思外,這幅畫的場景都是達·芬奇遵循一般的透視畫法來構思的。

後來位於歐利維特峰的聖巴託羅梅歐修道院還訂購了這幅作品,稍後創作的《吉內薇拉·班琪》,一反15世紀藝術追求線條分明的傳統,以逆光夕照的色調渲染他所倡導的透視效果。1481年創作的《博士來拜》(又譯《三王來拜》)是標誌其藝術風格達到成熟期的作品。

該畫雖由於他動身去米蘭而沒有完成,但從原稿上可看出其構圖和形象塑造所顯示的藝術創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師和同輩:由聖母嬰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穩定構圖,按精確的透視法畫的建築遺蹟和奔騰飛躍的馬群等背景,說明他已不再從敘事的角度簡單地羅列有關人物,而是對傳統的題材進行徹底的改造。他所採用的色調幽暗的畫法,使人物形象從陰影中突出,突破了傳統繪畫明晰透露的特點,預示著文藝復興的到來。

盛期創作

1482年達·芬奇來到米蘭,應聖弗朗切斯教堂的邀請繪製祭壇畫《巖間聖母》。這幅

達芬奇就是個妖孽

《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聖約翰》

畫現藏於盧浮宮。《最後的晚餐》是他在這一時期的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這幅表現基督被捕前和門徒最後會餐訣別場面的溼壁畫,繪製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它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佈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築結構緊密聯結在一起,使觀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

在人物佈局上,一反平列於飯桌的形式,將基督獨立於畫面中央,其他門徒通過各自不同的表情和手勢,分別表現出驚恐、憤怒、懷疑、剖白和慌張的情緒。這種典型性格的描繪,突出了繪畫的主題,它與構圖的統一效果互為補充,堪稱美術史上最完美的典範之作。

15世紀末期,為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情婦切奇利婭·加萊拉尼創作了《抱銀鼠的女子》。《抱銀鼠的女子》是達·芬奇傑出的肖像畫作品,體現了深厚的寫實功力。這幅精美的肖像畫,畫面人物氣質高貴沉靜,女郎懷抱的白貂毛色光潤,栩栩如生,充滿朝氣,充分體現了達·芬奇高超的繪畫技巧,而形態逼真的白貂使畫面生動了起來。這幅肖像畫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明暗的處理,畫家運用光線和陰影襯托出切奇莉亞優雅的頭顱和柔美的臉龐。形神兼備,使得這幅肖像畫得到世人的推崇。

1500年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隨著共和國制度的恢復,文化氣氛一度活躍,畫壇上也先後出現了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傑出人物。達·芬奇開始為蘭則塔大教堂的主祭壇創作《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經過精心構思的《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素描草圖,立即引起轟動,其構圖原理和畫法對藝術界有極大影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等人也從中得到啟發。

1503年他一面著手為市政廳繪製壁畫《安吉里之戰》,一面創作《蒙娜麗莎》和《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後稱為《聖母子與聖安娜》),這兩幅畫和《施洗者聖約翰》一起成為他極為珍愛的作品,始終帶在身邊,晚年移居法國也不離左右,最後遺存巴黎。1499年為躲避戰亂,達·芬奇在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旅遊並進行一些科學研究。

巨人長眠

達·芬奇晚年被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邀入法國,弗朗索瓦一世給予了他至高的接待,將其安置於昂布瓦斯城堡中的克魯克斯莊園,並時不時地去請教。1519年5月2日,年事已高的達·芬奇因病逝世了,據說他是在趕來的弗朗索瓦一世懷中嚥下了最後一口氣。他最鍾愛的學生弗朗西斯科·梅爾茲(達·芬奇臨終前將所有繪畫作品和大量手稿都託付給了他)說:"達·芬奇的死,對每一個人都是損失,造物主無力再造出一個像他這樣的天才了。"

"上天有時將美麗、優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列昂納多正是如此。他的優雅與優美無與倫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難題迎刃而解。"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里對達·芬奇的讚美之詞。

最初,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像《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應該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

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那些掌權的為"一個販賣欺騙與謊言者"。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愛因斯坦等人的發明創造開闢了新的道路。

天文

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的"日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可能在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物理

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

達芬奇就是個妖孽

達·芬奇留給後世的文明理論遺產(圖)

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麵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麵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

15世紀,他最早開始了物體之間的摩擦學理論的研究。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衝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衝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

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強大的破壞力。"

力學

達·芬奇強調力學和數學同樣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並研究過許多力學問題。他根據實驗和觀測得出:重物沿它和地心相連的直線下落,下落的速度同時間成正比。在靜力學方面,他嚴格確定了力矩概念:杆上街體的平衡"由它們的重量和距支點的距離決定",由此總結出計算幾何體重心的一般法則。他已知道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在用這一法則研究重物沿斜面運動中,他正確地得到摩擦力的定義。他在觀察筆記中寫道:物體"都不能自己運動……每個物體在其運動方向上都有一個重量"。物體運動時"對空氣的壓力等於空氣作用於其上的力"。在流體力學方面,他總結出河水的流速同河道寬度成反比,井用這一結論說明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他還運用力學和機械原理設計了許多機器和器械,參加了運河、水利和建築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他通過對鳥翼運動的研究,於1493年首次設計出一個飛行器。

摺疊

機械

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旋、差動螺旋、風速計和陀螺儀……達·芬奇將他無數的奇思妙想呈現在世人面前。故事的開頭不得不說起達·芬奇初到佛羅倫薩學畫的經歷。事實上,這段經歷開啟了藝術家達·芬奇的大門,也開啟了科學家達·芬奇的大門。

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是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達·芬奇在安裝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時,親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機等機械裝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

1460年達·芬奇隨父親來到佛羅倫薩,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同時開始學畫。學畫的達·芬奇參與安裝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由此接觸並感受到了各式各樣機械系統的神奇。

由此,布魯內萊斯基的機械系統設計理念對達·芬奇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一批錫耶納工程師對達·芬奇的科學世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機,用來清除淺水口的沙礫和淤泥,還有一種能夠提高裝載量又加快行駛速度的槳葉船。這些錫耶納工程師的發明,讓達·芬奇對機械的魔力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密碼筒

看過《達·芬奇密碼》的人大概都知道達·芬奇密碼筒。而事實上在當時的社會,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文件的保密工作。達·芬奇設計的這種密碼筒造型古典,內涵著文藝復興特質,設計優雅,符合達·芬奇的睿智風格。按照故事情節,密碼筒裡藏匿著關於郇山隱修會乃至整個基督教最大秘密的莎草紙。達·芬奇設計的密碼筒內有一個裝著醋液的容器,如果強行砸爛密碼筒,醋液就會流出溶解莎草紙。

要打開密碼筒,必須解開一個5位數的密碼,密碼筒上有5個轉盤,每個轉盤上都有26個字母,可能作為密碼的排列組合多達11881376種。

機器人研究

設計出初級機器人。最為奇妙的是,達·芬奇還設計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臟修復手術。

達·芬奇曾稱自己沒有受過書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師。為了認識自然,認識自己,這位文藝

達芬奇就是個妖孽

機械設計(達芬奇)

復興時期的天才不遺餘力地探索著。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達·芬奇親自解剖了幾十具屍體,對人體骨骼、肌肉、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進行了精確瞭解和繪製。

令人驚訝的是,當年達·芬奇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概念都沒有。更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不過,解剖學的研究在當時並沒有給達·芬奇帶來聲譽,而是遭到了無數的誹謗。

不過,就是有了對人體的這種深入瞭解,達·芬奇才在手稿中繪製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

達·芬奇賦予了這個機器人木頭、皮革和金屬的外殼,而如何讓機器人動起來,才是讓達·芬奇大傷腦筋的。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齒輪作為驅動裝置,由此通過兩個機械杆的齒輪再與胸部的一個圓盤齒輪咬合,機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揮舞,可以坐或者站立。更絕的是,再通過一個傳動杆與頭部相連,頭部就可以轉動甚至開合下頜。而一旦配備了自動鼓裝置後,這個機器人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

原來,5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機器人的雛形。

機械車研究

點燃現代機動車發明靈感之火。達·芬奇長達1萬多頁的手稿(現存約6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他就是一位現代世界的預言家,而他的手稿也被稱為一部15世紀科學技術真正的百科全書。

很早,達·芬奇就對當時的四輪馬車不滿。在他的科學世界中,早就有了機動車的影子。事實上,點燃現代機動車發明靈感之火的正是這輛"達·芬奇機械車"。

既然是機動車就要考慮動力問題,達·芬奇在機動車中部安裝了兩根彈簧以解決這個問題。人力轉動車的後輪使得各個齒輪相互咬合,彈簧繃緊就產生了力,再通過槓桿作用將力傳遞到輪子上。

那麼怎麼控制車速呢?達·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車身上安裝了一個圓盤裝置,圓盤表面設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塊,和每個輪子連接的鐵桿的另一端與圓盤相接,這就是用於控制車速的裝置。圓盤上放置的木塊數量越多,與鐵桿之間的摩擦就會越大,阻力也越大,輪子的運轉速度越慢,行駛的距離越長。

當然,達·芬奇也想到了剎車裝置。位於齒輪之間有一個木塊,拉動繩索將木塊卡在齒輪之間,車就可以停止。不過,這輛汽車不能載人,因為僅靠彈簧的動力根本無法行駛很長的距離。

同時,達·芬奇還將彈簧巧妙地運用在了鐘錶設計上。後來大型鐘錶採用的原理,就是出自達·芬奇的設想。只是在這個設想中,彈簧的彈力被物體的重力所代替,物體向下的重力通過眾多齒輪咬合作用被均勻傳遞,鐘錶便得以保持勻速運動。

此外,樂器、鬧鐘、自行車、照相機、溫度計、烤肉機、紡織機、起重機、挖掘機……達·芬奇曾有過無數的發明設計,而這些發明設計在當時如果發表足足可以讓我們的世界科學文明進程提前100年。[1]

摺疊

醫學

達芬奇就是個妖孽

達·芬奇生理解剖圖

達·芬奇在生理解剖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

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並認為血液是不斷循環的。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的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這些生理解剖學的成果。

在建築方面,達·芬奇也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華。他設計過橋樑、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築。在城市街道設計中,他將車馬道和人行道分開。設計城市建築時,具體規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寬度。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監工建造而成的。1502年達芬奇離開桑蒂西馬·阿努佳塔後,就曾在聲名狼藉的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之子凱撒·波吉亞手下擔任過軍事建築師及工程師。

摺疊

軍事

達芬奇就是個妖孽

達芬奇的軍事設計

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了軍事領域。他發明了簧輪槍、子母彈、三管大炮、坦克車、浮動雪鞋、潛水服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滑翔機、撲翼飛機和直升機、旋轉浮橋等等。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訥,36歲的瑞士人奧利維耶·維耶提-特帕使用由達·芬奇設計的金字塔型降落傘從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機上成功跳下。

摺疊

水利

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意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摺疊

地質

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里。雖然他已經逝世了將近500年,但我們還記得在這個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他的興趣之一是化石的研究。在新的期刊論文 Palaios,安德烈Baucon表明他是一個有"體化石研究的先驅,"或曾經生物遺骸,與"遺蹟化石,如腳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