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蓋屏設計其實是一個敗筆:追求全面屏需要理性

自從小米首次發佈滑蓋屏手機小米MIX3後,緊跟其後的榮耀和聯想也與時俱進推出了相應的滑蓋屏手機Magic2、Z5 Pro,可謂是在行業內上演了滑蓋手機的新風潮。三家廠商紛紛宣稱自己實現了真正的全面屏,當然也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的眼球。但是,隨著三款手機的開售,貌似這個設計不怎麼吸金,關注度很高,但是銷量卻並沒有以往給力。

先看看這三款機器官方是如何宣傳其滑蓋屏設計的。

小米MIX 3宣傳其內置兩塊釹鐵硼永磁鐵,利用磁動力配合滑軌完成滑屏,這種磁力輔助顯得更有手感。前幾天更是有媒體曝光,滑軌壽命達到了35萬次。

滑蓋屏設計其實是一個敗筆:追求全面屏需要理性

榮耀Magic2宣傳其採用由純機械打造的蝶式五軌滑屏結構,貼合更緊密、掌握更自然,能帶來更加舒服的滑動感。

滑蓋屏設計其實是一個敗筆:追求全面屏需要理性

聯想Z5 Pro宣傳其採用了雙螺旋滑軌搭配六位制導結構,最大程度地抵消偏轉,使滑蓋與主機連接更緊密,不易鬆動,擁有遠超30萬次的滑軌壽命。

滑蓋屏設計其實是一個敗筆:追求全面屏需要理性

體驗過三款機器後,平心而論,我覺得滑蓋屏設計其實就是一個敗筆,滑蓋屏並不符合用戶真正的需求。

全面屏手機可以創新,但是不要自嗨

滑蓋這個設計的歷史要追溯到1998年了,第一款採用滑蓋設計手機是西門子SL10,跟諾基亞8110偽滑蓋的設計不同的是,西門子SL10在上半部分有一個屏幕,下半部分有一個鍵盤。這款手機雖然沒有在國內銷售,但是憑藉當時滑蓋的設計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滑蓋屏設計其實是一個敗筆:追求全面屏需要理性

真正第一款映入國人眼簾的滑蓋設計手機應該是諾基亞的7650手機,這款搭載Symbian 6操作系統的手機在業內獲得了三個世界第一,分別是第一款塞班系統智能手機、第一款滑蓋手機、第一款五維搖桿手機。

滑蓋屏設計其實是一個敗筆:追求全面屏需要理性

但是,隨著蘋果推動全觸控智能機後,國產廠商紛紛開始摒棄滑蓋手機的設計語言,手機市場上也很少能見到採用這種設計的新機在發佈,隨著近些年來電子數碼消費品的不斷升級,市場上可以說幾乎沒有滑蓋設計的手機了。但是,誰又能想到,在這個智能手機遍地滿天飛的時代,竟然後有幾家大廠重新拾起了這種設計。

其實仔細想想,為什麼最後我們會放棄滑蓋的設計,原因有二。第一點就是觸控替代了傳統按鍵,第二點則是滑蓋設計會變相加重加厚手機。但是,自從iPhone推出劉海屏設計之後,國產廠商紛紛開始模仿,從最初的模仿慢慢發展成想對蘋果的超越,於是乎這種已經被淘汰好幾年的設計再一次又被抬上了席面,與其說是為了提高屏佔比的妥協,不如說這徹徹底底的就是一個敗筆。

在我看來,手機廠商在推出滑蓋屏設計後,宣傳的角度更多的都是我們提高了xx%的屏佔比,我們的屏佔比近乎100%,我們的滑蓋至少能滑動30萬次。這不僅僅是一場對全面屏幾乎苛刻的追求,更像是陷入了屏佔比焦慮症無法創新所引發的自嗨。滑蓋這個設計是否真正是全面屏的唯一選擇是一件很值得推敲的事,現如今的APP都已經適配了劉海屏或者水滴屏,都能夠保證屏佔比最大化的效果,從而盲目的追求所謂的創新,可以說是手機設計市場的悲哀。

手機市場可競爭的渠道不止屏佔比

蘋果剛剛推出iPhone X的時候,國內消費者紛紛開始吐槽,但是不出半年,國產手機廠商形成了隨手一抓一大把劉海屏手機的時代。不難看出,蘋果在撼動手機市場創新發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當然,我不否認全面屏給我們帶來的視覺衝突體驗,包括帶來優越的視覺體驗和炫酷的外觀。

​但是,市場上目前仍然無法解決的是前置攝像頭的位置,蘋果的劉海屏、小米mix和堅果3的大下巴,vivo和oppo的伸縮式攝像頭和水滴屏,都可以說小有遺憾。

​所以為了提高屏佔比,國產廠商想到了新方案,那便是滑蓋屏。在功能機時代,滑蓋是為了解決輸入鍵盤的問題。但是智能機時代,鍵盤不需要了,所以最初我們拋棄了滑蓋。但是,如今為了提升那微不足道的一點屏佔比,為了解決無法隱藏前置攝像頭,就把這個設計重新拿回來用,卻絲毫不考慮滑蓋帶來的笨重。就好似餓急了的人有新鮮食材卻去吃幾天前倒掉的已經發餿的飯一樣。

我認為,滑蓋屏一定不會成為潮流。在目前大眾對劉海屏、水滴屏等異型屏已經接受的時代,沒必要過多追求一丟丟的屏佔比。當然,目前的屏下指紋和未來的屏下攝像頭也許能夠成為全面屏的最佳解決方案。

5G、芯片、AI、電池才是競爭之重

智能機的發展很快很快,在我看來,真正值得競爭的是核心技術。真正擁有自己的芯片,抓住5G時代,提升智能機的根本-AI技術才是未來的出路。但是當下,我覺得重中之重的就是電池,為什麼OPPO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能夠引發大眾的共鳴,在智能機使用的過程中,耗電問題和電池壽命急需解決,當下手機可以來提升電池技術,真正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的體驗。

我們用了很久才把手機做薄,卻在努力過後卻又拾起了笨重。這不僅僅是一份設計上的敗筆,更能體現目前國內手機市場的悲哀。在小編看來,真正的提升是不受限於人!我期待有朝一日,我們不僅僅能夠用上自有的芯片(現在的海思),更能用上我們自己生產的儲存芯片和手機所需的所有元器件,並且這些配件都能夠達到世界一流,這才是手機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這才是手機市場的最終競爭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