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的故事化表達│第17屆國資微沙龍

辛辛苦苦,

卻做不好新媒體?

還是因為不會講故事!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新媒體,不是將傳統內容隨隨便便改頭換面、精心做一些排版、配幾張美圖就能滿足粉絲需求的,最受粉絲歡迎的一定是好故事——擁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2月27日,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新聞中心、中央企業媒體聯盟主辦、國家電網英大傳媒承辦的第十七期“國資微沙龍”在京舉行,以“新媒體時代的故事化表達”為題,旨在搭建意見對話、資源對接的平臺。

來自共青團中央、環球網、傳媒茶話會的

專家分享“講故事”的高超技巧

小新梳理了乾貨秘籍!

請收好!

在網上,找到真青年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如何與青年人做朋友,給青年人講故事?

根據對青年的深入瞭解,共青團中央入駐了微博、微信、知乎、B站、QQ空間、網易六大平臺,並形成了豐富、鮮明的性格。豐富的IP和人設,能夠幫助團團更好地講述好故事、傳播正能量。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共青團中央新媒體中心編輯吳笛重點分享了三點心得——

1聽誰講故事?

現在年輕人很有趣也很簡單,他們喜歡聽兩類人講故事——比我棒的人、和我一樣棒的人。

為青年講述的故事,應該是站在理想信念高地的故事,弘揚正能量的聲音才能得到青年人的認可和肯定,而非簡單的名利。在12月26日,共青團中央、“國資小新”等共同開展了網絡互動“中國製造日”,一排排耀眼的藍V集體用傲嬌體表達出了國人對中國製造所取得成就的自豪。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為了在網上尋找到真正的青年,共青團中央發起了“青年網絡圈層計劃”,其中包括——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 網絡青晚,邀請米漫、北斗企鵝等95、00後青年喜愛的偶像表演節目,在B站進行網絡傳播;

  • 知乎座談會,聚集一批青年知識分子,進行理性、深度思考;

  • 新時代青年說,整合自媒體的傳播渠道,運用了其靈活的風格,生產具有吸引力的內容。如團團今年春節與“歪果仁研究會”進行合作,邀請他們體驗春運期間中國的高鐵乘務員的生活,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2講什麼故事?

青年期待的故事,一定是“與我有關係”的故事,必須抓住青年的熱點、淚點和痛點。

團團希望,和年輕人達成共識,而不是一致。你我不需要一致,我尊重每個青年的個體發展。一致是百分之百的相同,而共識是最大的公約數。

春節前,一位值班醫生猝死,其上級單位號召向這位醫生學習。團團第一時間發聲: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中說,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團團認為,年輕人的健康也需要得到大家的關注,醫生也是人。很多青年人說:你真的是關心我們的團團。

3如何講故事?

團團的心得是:站著講、說人話。

“站著講”的意思是,不管說什麼,都要高舉理想信念的旗幟。

“說人話”的意思是,有溫度、有深度、有人情味。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藉助專業力量,做好企業傳播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站在媒體的角度,石丁認為,企業是新聞富礦,但其開發需要技巧——要發掘出其中的故事性,同時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去講述。

比如環球網與中國交建合作舉辦的“一帶一路”全球建設者媒體交流會,篩選了中國交建外籍員工的一系列好故事,並且與“一帶一路”的宣傳高度契合。比如一位埃塞俄比亞員工,因為拍了中國交建的廣告,成了當地的明星,因為中國幫助他們,當地人對中國印象非常好。比如南蘇丹一位員工,在蘇丹內戰中獨自回到戰區,把中方員工護送出來,這是典型的南蘇丹版《戰狼》。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媒體對這些故事進行了詳細報道,甚至巴基斯坦駐華媒體也主動申請報道。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企業從事新聞宣傳的工作人員並不是專業媒體出身,對媒體和受眾的需求瞭解程度有限,需要藉助網絡名人、意見領袖、專業機構的力量。比如對中國交建所屬“天鯤號”下水的報道,之前的挖泥船“造島神器”的說法已經用了很多次了,可能會讓讀者失去新鮮感。當時,一位網絡名人發了一條微博,把這艘船稱作“地圖編輯器”,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看待新聞素材,媒體和企業角度不同,企業新聞宣傳人員眼中稀鬆平常,在媒體眼中有可能成為當代奇蹟;但是企業新聞宣傳人員口中津津樂道的數據,可能在媒體看來,會讓讀者哈欠連天。對於一般受眾,專業數據很難理解,需要將其背後的意義著重解讀出來。

企業要充分用好海外宣傳渠道,加大投入力度、關注力度。企業的新聞素材,經國際媒體報道後,再作為信息來源反饋回國內,通常會引起更好的反響。

傳媒茶話會創始人劉燦國:

如何做好看不見的宣傳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劉燦國認為,現在企業的新聞宣傳存在一個問題:做得非常硬,應當做得軟一些,讓人家看到的不是宣傳,而是真正能打動人,讓人聽得下去、看得下去的內容。

新媒體時代,行業媒體屬於垂直類媒體,擁有巨大的機遇。行業獨有的內容,受眾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主動講好自己的故事?劉燦國提出瞭如下建議:

1少提行業、多提人物

春節期間,一位浙江電網的年輕女工,爬上一百多米的電塔,媽媽看到新聞照片才知道是自己的女兒。這個故事令人感動,成為春節期間的熱點。企業宣傳,應當多提人物,少提行業,講行業術語人家聽不明白。

2少談理論、多講情節

很多企業的宣傳稿中,經常總結“一二三四五”,上來就“歸納理論”。媒體真正需要的,是“新聞料”。這就需要寫作技巧,節奏要快,要在現實和背景之間不斷穿插,一邊用有意思的情節來描述現實,一邊介紹其背景,有些像拍電影拉遠、拉近。文章應該以短為美,突出有效信息。

3多元化、新穎技術的表達方式

人民日報的“軍裝照”策劃,有超過十億的傳播,大大增加了公眾對解放軍的好感,這種宣傳就是“潤物無聲”。傳統主流媒體人和國企宣傳人員要善用新的技術手段,做故事化的表達,尤其是短視頻。現在抖音、西瓜視頻都很火,兩三分鐘,看一下也不累,太長了看不下去。應當鼓勵年輕人創新,犯了錯也不要怪罪。

4少“教育意識”,多“受眾意識”

“讀者”和“用戶”有區別,讀者是單向傳播的,而用戶是互動的。要重視用戶的感受。官媒和國企要多向新媒體、年輕人、市場化媒體學習,少一些教育意識,多一些對別人的讚揚。今日頭條崛起的原因,就是抓住了用戶的喜好,需要什麼就給什麼,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國資委新聞中心主任助理閆永:

新時代政企新媒體的故事化表達

新時代,新目標,新要求,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國企故事?閆永以“結硬寨、打快仗;抓活魚、廣積糧”給出答案。

“硬寨”是強關係、自組織、智平臺、微矩陣,而“活魚”則是眾籌眾創、智能機器人、非典型、網絡大IP、短視頻。

所謂 “結硬寨、打快仗”,就是佔領輿論、理論和道德制高點構建新勢能,第一時間做出第一定義、表達第一態度,即以社群化的運營建立強關係,以機制轉基因建立自組織,以智能化服務升級新平臺,以矩陣化管理玩轉全媒體。新媒體時代居高聲自遠,“唯快不破”。

所謂“抓活魚、廣積糧”,則是要佔據關係鏈的核心,拉長全媒體傳播鏈條,精準推進內容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網民喜聞樂見的正能量產品的生產。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閆永認為,政企新媒體的內容運營有三重境界:

1作品

“看山是山”,作品是常態。新媒體的內容製作,首先要具備綜合信息蒐集、深度解讀、文字表達、圖像處理、平臺應用等能力,生產出一般意義上的“作品”。

2爆品

“看山不是山”,偶爾出爆品。爆品是在熟練生產作品的基礎之上,有了原創意識、用戶意識、問題意識,開始生產有針對性、原創性的作品,守正出新出奇。比如人民日報的“軍裝照”。但爆品並不是常態。

3產品

"看山還是山”,產品是新常態。對於不同的受眾,要傳播不同的內容、提供不同的服務。企業要擁有一整套能力、機制,包括新媒體的自我建構能力、輿論引導能力、渠道分發能力、市場意識、底線意識等,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新媒体时代的故事化表达│第17届国资微沙龙

如何用新媒體講好故事,閆永提出了7點建議:

  • 借勢藉機蹭熱點,互動化傳播;

  • 主動造勢搞事情,事件化傳播;

  • 眾包眾籌眾創,整合化傳播;

  • 藉助虛擬卡通形象,人格化傳播;

  • 把握好受眾心理導向,做好“非典型傳播”;

  • 打造網紅IP,故事化傳播;

  • 把握用戶需求取向,視頻化傳播。

主 編:金冬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