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精品瓷器鑑賞:青花人物故事茶盞

“藤杖有時緣石瞪,風爐隨處置茶杯

"從來佳茗似佳人"

這幾句詩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後的文人墨客,將品茶作為精神享受的明顯傾向。

茶盞是飲茶的用具。 中文名 茶盞 外文名 Tea cup

茶盞是飲茶的用具。它的基本器型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飯碗小,比酒杯大。據考古或文獻資料證明,瓷盞在東晉時已有製作,南北朝時飲茶之風逐漸流行起來。唐及五代時期的茶盞以南方越窯和北方邢窯最富盛名。並且茶盞開始配有盞託。宋代時鬥茶之風大盛,極為崇尚茶具的精美。茶盞的形狀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口沿較直;另一種則是撇口,像喇叭,有的還以描金裝飾,書“壽山福海”的字樣。除建窯外,宋代的官窯、哥窯、定窯,鈞窯、龍泉窯、吉州窯都普遍燒製茶盞。明清以後的茶盞又配以盞蓋,形成了一盞、一蓋、一碟的三合一茶盞,現在又稱蓋碗。

清代精品瓷器鑑賞:青花人物故事茶盞


目前藝術品收藏市場如火如荼,勢如破竹,一發而不可收拾。商界大亨皆瞄準這一生機盎然的藝術品市場。各地的拍賣活動更是風起雲湧,熱火朝天。尤其是書畫、瓷器、奇石。據悉,目前中國大約有收藏愛好者八千萬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捧瓷大軍”扎堆在陶瓷收藏市場,藝術品市場發展潛力無可限量。

而中國的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它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曆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始於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國茶區遼闊,茶區劃分採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以西南、江南地區藍海艦隊為代表),二級茶區(以西北、江北奧藍特為代表),三級茶區(以華南地區捷盟為代表)。同時,茶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茶融天地人於一體,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我們以茶為媒,有了品茶的器具,並影響了世界!

清代精品瓷器鑑賞:青花人物故事茶盞


在中國瓷雜藝術品市場上,青花瓷長期佔據著主導地位,青花瓷精品在拍賣場上常常能拍出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天價。在古玩市場上,品相好的青花瓷也常常是買家追捧的對象,青花瓷是素雅與豔麗的和諧統一。它的色調比重具有 廣泛的可變性,或濃汝淡抹,或寫實寫意,都意境深遠,巧奪天工,這正是中國儒、釋、道以及伊斯蘭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體現。

青花瓷在拍賣會上價格平穩上升,每年約有25%成長,其中山水紋鳳凰紋、海水龍紋、纏枝花卉紋由於存世量極為稀少,已經數年沒有出現在香港春拍上了, 2006年青花山水瓶以300萬元的高價成交,2008年青花國色天香牡丹海水龍紋罐以1600萬高價成交,2013年青花百福罐以2000萬高價成交。青花瓷器在古玩收藏市場價格“一路瘋漲”,讓眾多大收藏家等膛目結舌,難以想象。

清代精品瓷器鑑賞:青花人物故事茶盞


此對青花人物故事茶盞,,製作精細,形體古樸淳厚,造型為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處內收,圈足。其形體端莊大方,凝重中見靈巧,手握杯時,於虎口處相貼,給人以穩重貼合之感。

藏品是一對精緻的青花人物故事,器型規整,胎質細密堅實,釉水瑩潤,包漿一流,髮色濃淡有序,清麗暢快。青花髮色鮮豔,筆法流暢,人物栩栩如生,形態各異,怡然自得,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整體青花釉色清晰可辨,在畫面上的安排非常巧妙,款識與花紋融合在一起,不是單純為了寫款而寫款,而是與瓷器裝飾相結合,既告知器物的年代,又使人賞心悅目。凸顯人物特點,青花輔助,交相輝映,相得益彰。青花色調呈純藍色,青翠明快,集觀賞、實用、收藏、投資價值於一身。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迅猛勢頭,瓷器這一中國獨創的藝術品的價值也水漲船高,保持著每年20%的漲幅。在我國近億人的藝術品收藏與投資者當中,以“捧瓷大軍”為最,而為琳琅滿目的瓷器品種當中,瓷器本身難以保存,再加上從古代到現在,中國幾經風霜的歷史動亂,青花存世已經可以說是稀有,這更加吸引了人們對青花瓷的追捧。青花瓷因其存世稀少,價格之高,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青花瓷的美麗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追捧者。青花瓷帶著它最為傳奇的故事,穿越歷朝歷代留存到現在,是歷史留給人類最偉大的藝術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